安陆第一台电脑的故事

张勇

键盘与猫    摄影:水易居

      有谁知道电脑是何时进入安陆的?它在安陆又有什么故事?这个问题我最有发言权——因为安陆的第一台电脑是我提议购买并把它从武汉抱回安陆,且最先使用的。

      中国的1984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年份。一是元月下旬在深圳说的“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二是2月中旬在上海说的“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于是全国各地掀起了全民经商和普及计算机的浪潮,1984年后来被称之为中国企业家元年,好多当今如雷贯耳的大佬就是在那时下海的。

      安陆县也受到“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时年初夏县领导根据上级领导指示精神,要求每一个县直机关(单位)都要经商办企业,限期上报方案,态度不积极的就有可能动位子。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各单位的领导都很紧张,思考问题的角度一下子就从官员变成了商人,开始动脑筋想赚钱了。很快,县直各大部办委的方案就出台了,有办酱油厂的,有办鞭炮厂的,有办石灰厂的,当然还有开餐馆的,因为开餐馆成功的把握最大,投资少,技术低,还不愁销路。各单位的方案大同小异,大多是些无技术含量、产能落后的思路,通俗点就是敷衍文章一篇。

安陆老街道    摄影:易家镜

      我当时在安陆县科委工作。科委的领导和干部职工原本还想发挥科学技术的优势,办一个技术含量高一点的企业,以彰显科委的与众不同,但毕竟大家对经商办企业都是门外汉,心有余而力不足,讨论了好几天,没有拿得出手的方案。这时从河西部队转业来的齐副主任提出了一个方案,办一个汽车修理部,因为南门外街道上就有一家修理部,门口总是停放着一辆破车,生意好像还可以。这个方案多少有一点技术含量,比开餐馆的方案是要强一些,但真要搞起来,要有门面和设备的投入,技术人手也缺乏,可行性还是不大。眼看上报方案最后的期限就要到了,领导们发愁了。

      我性格内向,不是一个爱出风头的人,很多事情即使心里明白,也不愿意说出来,由此失去过很多机会。没有办法,性格决定命运嘛。在最后一次讨论时,实在不忍心看着领导们愁眉不展的样子,我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何不办一个计算机培训班,这个项目投资少,见效快,与科委的业务也对口,听起来还高、大、上。条件也很具备,科委的科技情报阅览室可作为教室,桌椅、黑板是现成的,教师也不缺,可由科委的技术干部担当,本人和张祖明同志(张祖明同志文革前考入华中工学院,是个高材生)就可以搞这个事,只需买台微机买几本教材就可以开张了。邓公说“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安陆有多少个娃娃啊,中国又有多少个娃娃啊,连娃娃都要学计算机,大人不更要学习吗?这个业务还可以长期搞下去。

      大家都认为我的建议切实可行并且比较高明,得到了科委领导的认可,准备先办一期30名学员的培训班,每人学费30元,可收入900元。

      我能提出举办计算机培训班的建议,是有一定的思想认识和知识储备作为基础的。四十年前县里没有几个人见到过计算机,大家对计算机的认识仅限于神秘莫测。大型计算机价格十分昂贵,价值数百万元,只有重点高等院校和国家级科研机构才配拥有,安装在有空调的楼房里,且戒备森严。即使是本单位的,无关人员也难得一见。

水易居用过淘汰了的老式电脑    摄影:水易居

      我比较幸运,一是读大学时学校里就有一台计算机,学校还开设了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就是ALGOL语言,我用该语言编写了程序,还上机实习过,对大型计算机有所认识,不算是一个计算机盲。

      二是我较早接触了正在普及的微型计算机。这点要归功于我当时的女朋友,后来的老婆,她在中科院武汉某研究所工作。1982年1月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安陆县科委,她怕我在基层荒废了学业,要求我二点:一,英语不能丢,还要加强,因为英语是敲门砖;二,要学习微机(当时还叫微处理器),因为微机的应用几乎是无所不能。所里办了学习班,所有的科研人员都在学。她还请同事向我演示了微机操作,我第一次见识了微机长得啥样子,一台配置高一点的微机也要数万元。她帮我借了一本关于微处理器的书,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让我带回安陆学习。

      三是我在科委工作,科技方面的书刊杂志比较多,有助于我关注计算机的动态。我按老婆的要求,较早地自学并掌握了微机使用的BASIC语言。当时各级计算机培训班上讲授的都是这个语言,所以我对担任授课老师有一定的底气。

      其实我早有建议科委办计算机培训班的想法,这次能借经商办企业的东风,得到领导大力支持,真的是太好了。

     办班的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科委还派我和张祖明同志到武汉出差,在湖北省自动化研究所购买一台电脑,当时无货,得回安陆等通知再提货。这台电脑功能非常少,没有实用价值,其实就是一台学习机,花费了900多元。900多元在当时不是一笔小数目。我的工资在县里不算低,每月有50多元,一年才700多元。普通干部干到退休,月工资也只有50多元。不吃不喝,一年的工资买不了一台学习机。

水易居正在用正打算淘汰的一体式联想电脑    摄影:水易居

      转眼到了盛夏,各项准备工作就绪。正准备发通知开班招生时,突然有了个消息,武汉大学安陆籍学生组成的暑假文化服务团在大街上张贴了海报,其服务项目中有一项就是开办计算机培训班,学习BASIC语言,不收费。这对我们是个不利的消息,他们不收费,我们收费,如果他们的班办成了,我们的班怎么办呢?经过了解,大学生们办班的条件并不成熟,没有教室,没有教材,没有微机,更重要的是,根本就没有学员报名参加,有的只是师资,二名应城籍的武大计算机专业大三学生正在待命。

      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科委内部经过商量,决定与武大学生联合办班,强强联合。武大学生当教师,其他事物都由科委负责。科委的田副主任带队,当然我也随从,前往学生们下榻的海子河旁边的旅馆协商。学生团的负责人叫刘霞,安陆县洑水人,是武大化学专业的研究生,瘦高个,戴一副眼镜,非常精明干练。刘霞不同意联合收费办班,也不同意二名大学生教师参加科委办的班,两家谈不拢。其实科委也是可以不收费的,但与上面经商办企业精神不符,让我们显得很尴尬,好像我们钻到钱眼里了一样。田副主任只好邀请二名教师以个人名义在科委办的班授课,并且承诺,如果二人因违背了学生服务团的意见,遇到什么麻烦,科委将写感谢信,由田副主任亲自将信和二人送回学校。二人扫除了顾虑,接受了科委的邀请。

安陆老街道    摄影:易家镜

      武大学生的班办不成了,科委决定我们的班立即开班。以科委的名义发出通知,将30名学员名额分配到各有关局(单位),请各局(单位)选派本系统人员参加培训。开始我们还担心招不到学员,因为在此之前电脑是个高深的东西,离大家实在是太远太远,大概率是一辈子不会与它打交道的。实际报名情况还比较踊跃,连理发店也派来了学员,出乎我们的预料。我想这主要是大家出于对邓公的敬仰,响应他普及计算机的号召,另外还有相信科委的牌子,政府机构不会搞日大瞎的事,也有好奇心的因素,至于学什么内容,学了有什么用,则不在考虑之中。

      第一期培训班进行得比较顺利,两位老师是武大计算机专业科班出身,业务水平自不待言,在这种扫盲班授课游刃有余。大热天里,没有电扇空调的教室就是一个大蒸笼,二位老师汗流浃背,没有任何怨言,精神可嘉。至于教学效果怎么样,就很难说了,与老师的教学水平无关,主要是学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绝大多数学员对BASIC语言如同天书,真正学懂了的肯定不多。

      第一期培训班结束,科委尝到了甜头,决定接着办第二期,具体工作由我牵头负责。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我更加信心十足,决定这次授课由我们自己承担。我把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由张祖明同志讲授第一部分,这部分内容相对简单。我讲授第二部分,算是比较重要的内容。第三部分难度大一些,得请一个好老师。我把安陆县科委掌握的本县科技人员筛选了一遍,还真找不到合适的。于是,我决定举贤不避亲,请五七厂子弟学校余国庆老师担纲,他当时是我三妹的男朋友。余国庆与我同一年大学毕业,他就读的学校是华中工学院,在五七厂子弟学校任教已三年多,教学经验丰富。更重要的是,他刚参加了武汉师范学院的计算机培训班,专门学习了BASIC语言,确实是一个最佳人选。

余国庆老师(老总)    摄影:水易居

      为保证能招满学员,我建议第二期培训班的通知书由科委和经委联合下发,以增加权威性。经二家单位领导同意,盖有两个红印的通知书制作好了。我和经委的王干事一起登门,将通知书送到了各局(单位)领导手中。

      这时订购的电脑也到货了,领导派我到武汉提货,顺便看看老婆孩子,照顾我出了一趟优差。当我抱着电脑从汉丹线的火车上一步跨到安陆火车站站台上时,我绝对没有想到,虽然这是我个人很平常的一小步,却是安陆县从工(农)业社会迈向信息社会的一大步,安陆从此有了电子计算机,这是从0到1的巨变。抱回计算机的当天晚上,我在办公室迫不急待地对照说明书学习操作,机器很简单,操作也很简单,只十几分钟就学会了。不过,我现在一点也不记得它长什么样了。随机还附带有几个供演示用的BASIC程序,有一个程序可以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天安门图像,比较吸引眼球。

      第二期培训班抓得很紧,学习时间为1周,白天上课,夜晚安排学员轮流上机操作。我除了承担第二部分的教学内容和办班的一些琐事外,还负责全部学员的上机实习指导,负责学员结业考试,出试卷、监考并且判卷打分。与张、余二位老师不同,他们教学经验丰富,我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站上讲台,不免有点战战兢兢,讲课效果不佳。我的板书字也写得不好看,还不能边写边讲,一看就是个菜鸟。但我责任心强,总想着把事情办好,白天晚上都泡在教室里,累并快乐着,很有成就感。

     为了了解培训班的学习效果,我设计了一张考卷,培训结束前搞了一场考试。我发现有一个小伙子成绩还不错。该小伙来自县直某局,是孝感某专科学校毕业的大专生,在培训班里算是文化程度最高的了,他长得眉清目秀,白白净净,一看就是个读书种子。别看人家只是个大专生,要知道当年大学招生人数极少,按录取比例,能考上大专的都是学霸,现在都能上985了。班上还有一个女生,是个军转干部子女,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与安陆本地女孩比较,穿着打扮和气质明显不同,比较出众。该女生胆子大,还挺有眼光的,她可能是看上了那个大专生,展开了猛烈的进攻。考试时二人坐在一排,中间隔了个走道,那女孩非要把自己的课桌拉到跟男孩的课桌并在一起,二人也坐在一起,把走道都堵住了。我请她把课桌还原位,说了几次都不起作用。这算是培训班上的一个花絮,如果成功了,就是培训班的一个意外收获。如果不成,也给培训班留下一段佳话。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第二期培训班顺利结束,科委又有了900元的收入,我们几个讲课的人分别得到10多元的讲课费,也许是几元,记不清了。

     1984年从春天到夏天,我经历了第一次全民经商浪潮。开始轰轰烈烈,最后无声无息。这次县直机关单位办企业,除了科委做到了当年投入,当年收回成本,还赚了一个计算机外,没听说还有哪家搞成了什么事情,有些单位投入了资金,结果是打了水漂,科委这回在全县可是露了个脸。

     1985年我离开了安陆,安陆第一台电脑再以后的故事,我就不得而知了。我听水易居说,赵金禾是安陆第一个用电脑写作的人,不过那已经是1998年的事了,离我离开安陆已经过去了13年。

      也不知为什么,有时我还会想起科委的那台电脑,那台电脑还在科委吗?这应该是一件很珍贵的物件,值得被安陆博物馆收藏。还有培训班的那些学员们,你们还记得我吗?当年你们好年轻,现在都有六十多了吧,这些年过得还好吗?老师想你们了!

安陆新大街   摄影:水易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