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02:50
柏木介绍(来源:绘说雨林)
常绿乔木[5],高达35米,胸径2米。[9][4]
茎
幼树树皮为红褐色,叶为刺状;[5]成年柏树树皮淡褐灰色,裂成窄长条片,小枝细长下垂,生鳞叶的小枝扁,排成一平面,两面同形,绿色,宽约1毫米、较老的小枝圆柱形,暗褐紫色,略有光泽。[4]
叶
鳞叶二型,长1-1.5毫米,先端锐尖,中央之叶的背部有条状腺点,两侧的叶对折,背部有棱脊。[4]
球花
柏木雌雄同株[5],花期一般为1~3月[6]。雌雄球花成层分布,雌球花主要分布在树冠中上部,雄球花主要分布于树冠中下部。[6]雄球花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3毫米,雄蕊通常6对,药隔顶端常具短尖头,中央具纵脊,淡绿色,边缘带褐色;雌球花长3-6毫米,近球形,径约3.5毫米。[4]
球果
球果次年5~7月成熟,柏木球果形态成熟期比种子生理成熟期晚10~20天。[6]球果圆球形,径8-12毫米,熟时暗褐色。[4]一般育有5~6粒种子。[5]
种子
种鳞4对,顶端为不规则五角形或方形,宽5-7毫米,中央有尖头或无,能育种鳞有5-6粒种子。[4]种子宽倒卵状菱形或近圆形,扁,熟时淡褐色,有光泽,长约2.5毫米,边缘具窄翅;子叶2枚,条形,长8-13毫米,宽1.3毫米,先端钝圆;初生叶扁平刺形, 长5-17毫米,宽约0.5毫米,起初对生,后4叶轮生。[4]
物种分布
生长环境与习性
生长环境
柏木对土壤要求不高,即使土壤贫瘠也能正常生长,[5]在中性土壤、微酸性土壤以及钙质土壤中都可以生长,非常耐干旱瘠薄,且稍微耐水湿,尤其是在土层相对浅薄的石灰土以及钙质紫色土中都可以正常生长。[12]
习性
柏木适应性较强,具有一定的耐干旱、耐水湿、耐寒能力。[5]生长速度较快,它喜生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在年平均气温13~19℃、年降水量1000毫米的区域内,生长最佳;[12]柏木为较喜光的树种,在其上方需要有充足的光照下,才能生长,其主根比较细,侧根较为发达,比较耐寒,很少发生冻害。[3]
自然繁殖
柏木雌雄同株,花期一般为1-3月,球果次年5-7月成 熟。雌雄球花成层分布,雌球花主要分布在树冠中上部,雄球花主要分布于树冠中下部。柏木花粉量大,体积小且重量轻。花粉的散发主要受风力、相对湿度、气温和气压的影响,其中气温是主导因子。柏木球果形态成熟期比种子生理成熟期晚10-20天。坡位、球果大小、种子大小及种子中脱氢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强弱均能影响种子活力。[13]
栽培技术
播种育苗
种子的采集
首先选择20~40年生长比较健壮的柏木作为母树以用来采种。[3]选择种子发育饱满,[5]在果实成熟种鳞微开裂时采集。[3][14]
催芽
为了提高出苗率,播前种子需要进行催芽处理,一是可温水浸种催芽,二是可石灰水浸种催芽。[14]
圃地选取
圃地宜选择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疏松肥沃、向阳的砂质壤土,酸性土及干燥瘠薄的土壤不宜作圃地。播种前床面要求平整,土壤细碎。[3][14]
播种
播种的方式用条播或者撒播都可以,每亩播种量6~8kg,播后覆草,经常浇水,保持苗床湿润。[3][14]
管护
在不同时期,对苗木的管护措施和力度有所不同,在幼苗生长的6个月以内,要及时的除草、松土、浇水,苗高约4-5cm左右时,需要对现有的劣质幼苗进行清除。在苗木生长至7-9月时,需除草、松土、浇水、施肥等管护,可施适量钾肥[3][14]
造林
林地的选择
不同的土壤性质可以营造不同用途的柏木林地,若土层肥沃湿润或者微酸性的深厚疏松土壤亦可营造用材林,土壤干旱瘠薄的地方可营造薪炭林或水土保持林,柏木造林地宜选用中性、微碱性及钙质土壤,强酸性、质地黏重的黄壤不宜作造林地,如果是在山地造林,宜选背风坡作造林地。[14]
造林时间
柏木的造林时间大约选在春季,但是具体时间也需要根据不同地区来定,平原地区,一般是选择2-3月,而山地丘陵地区则一般比平原地区的时间要晚一些,但不可选择温度过高的时期,否则会造成苗木成活率低。[14]
造林密度
在种植时也可根据立地情况决定种植密度,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可用1.5m×1.5m左右的株行距,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方可适当密植,株行距为1m×1m左右。[14]
造林方法
柏木的造林方法主要采用植树造林。一般采用二年生苗造林,栽种时一般选择阴天为好,如晴天栽种,也要尽量选择阴凉处栽种树苗,另外栽植坑的大小要与根的大小相适宜,栽植深度要与苗基部的土痕相吻合,起苗要多带宿土、整地要细致、栽后浇透水,这样可提高苗木的成活率。[14]
病虫害防治
立枯病
赤枯病
柏毛虫
主要价值
生态价值
经济价值
观赏价值
柏木树干通直,终年常绿,树姿优美,是优良城镇绿化及观赏树种,另外柏木对有害气体抗性强,耐烟尘,可用于城市街道、广场游园、庭院等绿化。[3][14]
药用价值
柏木的油、球果、根、枝叶均可入药,其用途广泛。
柏木油,味甘,微涩,性平,主治风热头疼,白带等,有祛风、除湿、生肌的作用。
柏木根,味苦、辛、性凉,主治麻疹身热不退,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柏木叶,味苦、涩、性平,主治血痢、毒蛇咬伤、烫伤刀伤等,有凉血止血、敛疮生肌的作用。
柏树果,味苦、甘、性平,主治感冒发热、胃痛呕吐、失眠,有祛风、和中、安神的作用。[8]
历史文化
柏木在文化信仰方面,与中国的丧葬习俗息息相关。自古以来中国人喜欢在墓地种植柏树,认为柏树既是死者灵魂的栖息之地,更能引导死者灵魂上天。如东汉的《礼统》 、明代的《古微书·礼玮·稽命征》等古籍中皆有“天子树松,诸侯树柏”的说法,轩辕黄帝陵方圆数里更是栽植了上万株古柏,表明柏树最早是贵族墓地才可种植,且栽植高度越高地位便越尊贵。[2]
汉代墓葬之所以盛行用柏木, 一方面是柏木本身的特性及其所引申出来的文化内涵为其盛行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 汉代本身独特的文化元素与之融合 , 互为促进, 主要表现为尊亲忠孝的儒家思想、 尊君一统的社会秩序、 视死如生的厚葬之风 。[21]
相关研究
2020年12月,王瑞文、郭赟[yūn]、 林虎等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汇总,发现柏木低效林不同改造模式下水土保持效益不同。适宜的林分改造能加强林分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改造初期人工增加林窗并引进乡土树种,可以获得较好的水土保持效益。带状采伐和采伐带补阔的柏木林分林冠截留量减少,土壤孔隙度与贮水量明显提高。[13]
刘海于2019年1月-10月,通过对四川盆地丘陵区的柏木采用土柱法获取完整细根形态特征及其对应林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发现土壤水分与柏木细根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土壤水分对细根生物量的作用要低于土壤温度,土壤温度是细根生物量的主要作用因子。柏木耐干旱瘠薄,对土壤适应性广,而其细根形态对土壤水分变化呈现出很强的可塑性,这可能也是柏木响应干旱瘠薄的生存策略。[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