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气功八段锦自宋代流行起来后,就不是一直保持原样的。

南宋曾慥的《道枢》里的“众妙篇”记了坐式八段锦和立式八段锦这两种八段锦。到了明朝,流行的八段锦是坐功八段锦。像明代养生家冷谦写的《修龄要旨》,还有高濂写的《遵生八笺》,这里面记载的八段锦都是坐式八段锦,也就是现在说的十二段锦。

现在体育总局推广流行的八段锦,实际上是从清代流传下来的版本发展而来的。

清代的八段锦有不少版本,而台湾故宫博物馆收藏的“无名氏八段锦”才是真正有清晰图记载的版本。

它里面的文字被标注为“达摩易筋八段锦”。

百年前原版八段锦是这样的:故宫博物馆藏版八段锦图详解

嗯。名字叫“达摩易筋”,这会不会和“易筋经”有联系呢?

好的。

这跟清代流传的《达摩易筋洗髓经》里记载的“立八段锦图说”差不多是一样的。

不过呢,图有点不一样。

具体介绍如下:

【一、清代八段锦第一式:“双手托天理(利)三焦”解读】

1. 易筋经“立八段锦图说”跟台博物馆藏版的对比图

百年前原版八段锦是这样的:故宫博物馆藏版八段锦图详解

2. 对“双手托天利(理)三焦”练法的分析

这两者实际上差别特别小,说不定是画风的缘故才出现差异呢。不过从展示的方面来讲,这体现出了两种不同的练习方法:

易筋经里有个动作像“八段锦”那样,两只脚呢,脚跟并一块儿,脚尖呈外八字,两只手往上托,就像托着天似的,胳膊伸直了,两个手指交叉起来。

台博物馆收藏的“八段锦”版本是两脚平行并在一起,两手掌和手指相对着往上托举,胳膊呈弧形,没有伸直。

体育总局采用的是双手交叉上托法。

【二、清代八段锦第二式:“左右开弓如射雕”解读】

1. 易筋经“立八段锦图说”与台博物馆藏版的对比图

2. 对“左右开弓如射雕”练法的分析

这两种练法差不离儿,都是站成马步,两手左右开弓那样去练。就有一点不一样,易筋经“图说”里推弓的手是朝外推,“食指”竖着;博物馆藏版里推弓的手是握拳向上向内,食指也竖着。这么看的话,方向是相反的。

这或许是一种画法,不过也能表示不同的练法。

体育总局版更多参照易筋经图说练法。

【三、清代八段锦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解读】

1. 易筋经“立八段锦图说”跟台博物馆藏版的对比图

百年前原版八段锦是这样的:故宫博物馆藏版八段锦图详解

3. 对“调理脾胃须单举”练法的分析

这一式,两边练法差不多一样,就是图示的角度有差别。

不过正因为角度不一样,也能看成是两种不同的练习方法。

易筋经的“图说”里有这样一个动作,一只手往上举着,另一只手呢,要么是往下按,要么就是手背到腰那儿。从图上看的话,更像是手背到腰那儿这种情况。

博物馆藏版呢,一只手向上举着,另一只手更偏向于往下按。

【四、清代八段锦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解读】

1. 易筋经“立八段锦图说”与台博物馆藏版的对比图

百年前原版八段锦是这样的:故宫博物馆藏版八段锦图详解

2. 对“五劳七伤往后瞧”练法的分析

这一式里,两者练法有点不一样,主要差别就在手掌上。

易筋经的“图说”里提到,两掌要自然垂在两边,稍微有一点掌外翻,拇指在外侧。

博物馆收藏的版本呢,两只手掌是自然向下按着的,拇指在里面,掌心朝下。

体育总局版更多采用《易筋经》的图说图示。

【五、清代八段锦第五式:“攒拳怒目增气力”解读】

1. 易筋经“立八段锦图说”跟台博物馆藏版的对比图

百年前原版八段锦是这样的:故宫博物馆藏版八段锦图详解

2. 对“攒拳怒目增气力”练法的分析

这一式,两边练法差别不小,顺序也不一样。《易筋经图说》里是第七式,这和体育总局版的一样;博物馆藏版呢,则是第五式。

在练法上也有比较大的差别:易筋经的“图说”用的是马步站立,左右前冲拳的方式,这和体育总局版是一样的。

博物馆收藏的版本更偏向于“定功图”,是马步而且两边握紧拳、怒目而视的样子。

【六、清代八段锦第六式:“背后七颠百病消”解读】

1. 易筋经的“立八段锦图说”跟台博物馆藏版的对比图

百年前原版八段锦是这样的:故宫博物馆藏版八段锦图详解

2. 对“背后七颠百病消”练法的分析

这一式在两者那里都是第六式,跟体育总局版的顺序不一样。

练法基本上是一样的,就两手的姿势有所不同。

易筋经的“图说”里,两手是自然下垂的,这和体育总局版一样。

博物馆藏版更是两手叉腰。

【七、清代八段锦第七式:“摇头摆尾去心火”解读】

1. 易筋经“立八段锦图说”跟台博物馆藏版的对比图

易筋经里“立八段锦图说”的第五式,台博物馆藏版的第七式。

百年前原版八段锦是这样的:故宫博物馆藏版八段锦图详解

2. 分析“摇头摆尾去心火”的练法

这一式里,两者的顺序不一样,在《易筋经图说》里它是第五式,跟体育总局版的顺序相同。

博物馆收藏的版本是第七式。

练法差不多,不过都没表达全。只有马步扶膝盖这个动作,从“势”上看的话,应该和体育总局版的不一样,动作幅度比较小,应该是这样的:马步扶膝,头稍微往右转(左转),腰臀往左转(右转)。

【八、清代八段锦第八式:“双手鞠躬固肾腰”解读】

1. 易筋经“立八段锦图说”跟台博物馆藏版的对比图

百年前原版八段锦是这样的:故宫博物馆藏版八段锦图详解

2. 分析“双手鞠躬固肾腰”的练法

这一式,两者的名称不一样,练法也不一样呢:

易筋经图说里这一式是:两手攀足固肾腰。

博物馆收藏的版本是:双手鞠躬固肾腰。

体育总局版本的最后一式是“背后七颠”。

易筋经图说里的练法挺直接的,就是站的时候肩宽那么宽,两只手去够脚,弯下腰抓住脚。

博物馆练法能够被理解成两种练法,也能够被理解为两个连贯的动作:

先把两脚并起来,弯下腰,仰起头,两手往下按。

再接着低下头,两手向下伸,朝着两脚的方向去。

【总结:】

看这两者的图示,除了顺序有点不一样之外,大体上是相同的。有部分练法存在一些差别,所以能觉得台博物馆藏版基本就是沿用易筋经图说里的内容,还结合了一些武术的练法。

202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