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紅沁虎
4.7cm wide
虎為百獸之王,常被作為雕刻題材,或用作祥瑞鎮宅辟邪,或用來體現勇猛冠首。此件為白玉材質,滿紅沁使得整器色澤油潤。圓雕虎蹲踞狀,虎首低垂前伸,眼目為陰線陷地圈作而成,菱形微突出,獸耳貼面,後肢蹲坐,前肢撐起,背微拱,長尾貼於背,似戒備凝視,雖不拘泥於細部特徵,卻惟妙惟肖。整件玉質玉色古樸端莊,結構比例準確,體態矯健,憨態可掬,把手可玩,頗有意趣,同時蘊含豐富文化內涵,為動物圓雕之美品,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及收藏價值。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出版:《中國文物世界》,第28期,1988年1月,頁127
估價 :
HKD: 100,000-150,000
USD: 12,800-19,200
成交價:
HKD: 204,000
白玉黑沁虎,504万
白玉黑沁虎
7.1 cm wide
此器質地為白玉,多處有黑色沁斑。玉虎為立體圓雕,雙面雕刻。虎作行走之態,面部扭轉一側,整體似對老虎的側視效果。虎頭略作頷首之姿,口微張,雙目圓睜,雙耳貼首,首與前肢之間鏤雕成穿;老虎四肢粗壯,呈交錯分佈,四足前後相抵連接,肢體之間為鏤雕,四肢外緣有細密陰刻線表示毛髮,足部雕刻出鋒利的虎爪;長尾較粗,尾尖上卷,整體貼於臀腿之上。玉虎身形修長,頸、背、尾形成優美曲線,背部有陰線雕刻的虎斑紋,虎尾上有螺旋狀的陰線紋為飾。玉虎周身多處為黑色沁斑,工匠將帶黑沁處琢製成虎身、背、脖頸及四肢,虎鼻口處也保留局部黑沁,虎首及面部大部保留白玉質地,形成黑白藝術對比,並增添虎紋之真實感。此玉虎用玉及施技考究,琢刻率意自然,刀工簡潔,風格雄渾蒼勁。此玉虎前後兩隻虎爪下,有凹槽,顯示出其或是插在某一帶榫的器物上作為裝飾或作他用。公众号:古玉虫
此玉虎在整體造型上,既帶有商周以來片狀玉虎形佩的形制(圖一、圖二),同時在量料取材、因材施藝的治玉原則下,又兼具圓雕玉虎的造型(圖三),這種融合片狀與圓雕特色的設計,加上對老虎作一面回頭的形態,有別於傳統片狀或圓雕老虎虎首朝前的姿態,更顯真實生動,使得這件作品更具設計巧思。
這件玉虎在造型上幾近於寫實,形神畢肖,是漢代玉雕表現動物時重寫實生動的體現。值得一提的是,此玉虎形制還有可能借鑒了來自草原金銀帶扣或牌飾的形制與題材(圖四、圖五、圖六、圖七)。戰國至漢晉,自草原地區傳入中原的金銀帶飾裝飾與工藝,對中原地區的工藝美術產生極大影響,在這件玉虎上可以看到這種文化交流的影子。玉虎與現藏於吉美國立東方美術館的春秋時期的虎攫鹿紋銅牌飾、陝西歷史博物館藏的戰國至西漢時期的銀虎牌飾等,在紋樣和構圖設計上較為相近。公众号:古玉虫。在作品形式上,因受帶飾鑲嵌於帶上,而多呈現一面觀的視覺要求,此玉虎在表現上雖是雙面立體雕刻,但顯著可見其兩面分明的主次關係,即有虎首正面的一側表現更精細,尤其這一面對老虎四肢及虎爪的刻畫,宛如並排集中展示,令此面更具「平面化」的藝術呈現效果,因此也更具「正面」的意義。這件玉虎以玉為材,以虎為飾,是以玉石模仿金銀製器的體現,也是中原文化與草原文化碰撞的結果,這在戰漢時期已漸成趨勢,尤其漢代絲綢之路開通後,這一現象更為顯著,在工藝品製造領域頻頻出現,其影響一直延續到晉唐時期。如藏於上海博物館的南北朝時期的龍紋玉帶板,就帶有這一藝術特點(圖八)。
來源:
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1999 年以前
估價 :
HKD: 800,000 – 1,200,000
USD: 102,600 – 153,800
成交價:
HKD: 5,040,000
白玉紅沁虎 公众号:古玉虫
成交价:HKD 1,020,000
辽金 玉雕猛虎下山
成交价:HKD 377,600
公众号:古玉虫
六朝 灰青玉虎
h 2.8m
估价:60,000-80,000 HKD
成交价:107,950 HKD
白玉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