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北风往南吹》是关于南北朝历史的连载系列,取意北风压倒南风,中国再次自北向南实现一统)
有诗云:“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亦有诗云:“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啥意思呢?人这一生的最高成就其实是由命运所决定的,是可遇不可求的。即便你是英雄,你也要得其时运;即便你是金鳞,你也要遇到风云。
比如历史上著名的意难平——诸葛亮先生,虽有通天才干,最后却只能秋风五丈原。
其实很多著名历史人物都是“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的典型代表,当命运的齿轮转到对自己有利的位置时,他们随即便能瞬间爆发,山崩海啸式地席卷天下;当幸运的女神逐渐远去,他们便只能接受高空坠落的极限落差。比如霸王项羽、兵仙韩信;也比如本人的主人公桓玄。
之前咱们介绍过了桓玄崛起的全过程,有一说一,桓玄这个小伙子表现得是足够优秀的。利用了他们桓家那块已经斑驳的招牌,不断地借势、造势,空手套白狼地再次成为了时代的巨无霸,最后趁你病要你命地终结了司马家和他们桓家的百年恩怨。节奏、手法都是相当高明的。
但属于桓家和桓玄的巅峰也就基本到此打住了,幽默而又残忍的上帝把桓玄抬上位,或许更多是让他给后面的南朝第一主角刘裕当背景帝的。
公元402年三月,桓玄逼宫成功。几乎没有打过一场硬仗就坐拥花花江山,格外的轻松和神奇,这也让桓玄显得更加充满魔力。但桓玄能够展示出如此神奇的变戏法,其实是命运的剧本居功至伟的。咱们简单地回顾一下桓玄得江山的全过程吧!
东晋末年,朝纲不振,纷争四起,桓玄利用自己桓家的招牌和在荆州的地头蛇优势,运作来了压不住他的殷仲堪到荆州当刺史,然后用各种黑社会手段恐吓性格软弱的殷仲堪,隐隐成为荆州的真正主人。
公元399年,荆州爆发了大洪灾。时任荆州刺史殷仲堪为了维稳,只能大力放粮赈灾,否则会民乱四起的。
但是,荆州政府的赈灾力度没有把控好,很快就把荆州搞得财政空虚了。
后荆州大水,仲堪振恤饥者,仓廪空竭
作为荆州地下皇帝的桓玄敏锐地察觉到,自己搞事的机会来了。乱世之中,手有余粮心不慌,是招兵买马、割地称王的必备良药,于是偷袭拿下了巴陵仅剩的存粮。
时巴陵有积谷,玄先遣兵袭取之
殷仲堪再软弱也是无法容忍桓玄这种公开式的目无法纪行为的,于是便派弟弟率七千水军讨伐桓玄。但是,很遗憾,没打得过!被桓玄派郭铨、苻宏在西江口给迎头痛击了。
守着最后的粮仓,桓玄就具备了钓鱼执法的便利条件了——吃饱喝足之后,就坐等殷仲堪送人过来挨打。效果相当不错,用打地鼠的方式打得殷仲堪方面心态逐渐崩溃了。
玄顿巴陵,食其谷。仲堪遣杨广及弟子道护等拒之,皆为玄所败。江陵震骇
殷仲堪所在的江陵城(老牌历史景点了,关二爷曾经的大本营)迅速陷入了军心不振、粮食奇缺的危险局面,在江陵方面被迫以胡麻充饥的情况下,桓玄主动出击,率军紧逼到了离江陵仅仅二十里的零口。陷入内忧外患的殷仲堪终于想到了寻求外援,这个外援就是他的儿女亲家杨佺期。杨佺期当时驻扎在襄阳,曾主动与殷仲堪合谋要掐死桓玄,但殷仲堪因为害怕赶走桓玄这只狼,又培养了杨佺期这只虎,所以没有同意。
城中乏食,以胡麻廪军士。玄乘胜至零口,去江陵二十里,仲堪急召杨期以自救
杨佺期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一直不希望桓玄在荆州坐大,在对抗桓玄的意愿上还是非常充分的。但是心忧殷仲堪缺粮,支撑不了这场战争,便建议殷仲堪放弃江陵,来襄阳投奔自己,这样自己就成为了荆州地面上的另一巨头了,还比桓玄多了几分合法性。
殷仲堪不愿上当,便忽悠杨佺期,说自己有的是粮食,亲家你赶快带人来,等咱们打退桓玄,荆州以后便是咱们说了算了。杨佺期最终被忽悠到了,带了八千精兵赶到了江陵。
但是,杨佺期赶到江陵后,立马就发现自己被忽悠了,瞬间泄气了,直言这仗没法打、打不赢。
期大怒曰:今兹败矣!
杨佺期出身破落的弘农杨氏,为了家族复兴,一直比较猛,所以他的部队战斗力还是在线的。即便在缺粮的不利前提下,也一度击败了桓玄的郭铨部,还差点活捉了郭铨。但关键时刻,桓玄率援军赶到,击溃了杨佺期的襄阳军,杨佺期落荒而逃,直接往自己的老巢襄阳跑了。
明日,期引兵急击郭铨,几获之;会玄兵至,期大败,单骑奔襄陽
吃了败仗的杨佺期很快就会体会到关二爷败走麦城的滋味了。
因为桓家在荆州经营了半个世纪,根基是很深的,当初杨佺期被安排去接管襄阳时,就是假冒桓玄的旗号才成功的。这说明杨佺期在襄阳的统治基础并不牢靠,你要想镇住襄阳就只能一直强大、胜利,否则就会被人落井下石地打假。我们虽然暂时是你杨佺期的人,但我们的心一直都是向着桓家的。
佺期虑事不济,乃声言玄来入沔,而佺期为前驱。恢众信之,无复固志。恢军散请降
果不其然,后来在桓玄发兵襄阳之后,杨佺期就被人当作投名状给做掉了,襄阳落入桓玄之手。
殷仲堪虽然占有坚城江陵,但是在无粮的情况下,也坚持不了多久,只能坐以待毙地被桓玄吞并。
总而言之,桓玄彻底拿下荆州的过程,相当信手拈来。
那么,在桓玄武装兼并荆州的过程中,东晋朝廷为啥没有任何动作呢?因为东晋朝廷这个时候自顾不暇,江东地区的孙恩之乱让他们无暇西顾,只能坐看桓玄为所欲为。
公元401年年底,东晋朝廷终于靠北府军的战力保障艰难地平定了孙恩之乱。于是,过了年,主政的司马元显便于402年正月初一下诏去讨伐桓玄。
司马元显的这一决策是相当冲动欠考虑的。因为咱们在介绍东晋的政治和经济结构时已经讲过了,东晋朝廷一直都极度依赖于三吴地区的兵力和物资补给,现在三吴地区经历了三年的孙恩之乱,已经千疮百孔了,相当于建康的钱袋子、粮袋子已经打没了。再加上身处长江中游的桓玄在拿下荆州之后,对长江下游的建康进行了水路上的经济封锁,建康当时的日子极其艰难,根本打不起仗的。
东土遭孙恩之乱,因以饥馑,漕运不继。桓玄禁断江路,公私匮乏,以橡给士卒
但即便时这样,没有像他父亲那样经历过各种苦难淬炼的桓玄,面对朝廷的追责,还是相当心虚的。他的第一想法居然是死保荆州而自立。
玄谓朝廷方多忧虞,必未暇讨己,可以蓄力观衅。及大军将发,从兄太傅长史石生密以书报之;玄大惊,欲完聚江陵
这就是年轻人办事的通病——想一出是一出。公然造反的你,还有当缩头乌龟的空间吗?你必须要快刀斩乱麻地把所有敌对势力清盘,才能慢慢站稳脚跟呀!
好在桓玄身边也有明白人,他的长史卞范之告诉他,你桓玄现在正在风头之上,你们桓家也是老牌了。对面的司马元显才21岁,属于整不明白的小年轻,这些年也一直在瞎胡闹。朝廷那边目前能打的也就刘牢之的北府军,但刘牢之之前已经背叛过王恭一次了,在平定孙恩之乱中也不注重口碑建设。所以朝廷就是一只纸老虎,得针锋相对地逼他们现出原型,而不能让他们把战火烧到咱们家门口。他们一旦起势了,咱们就难办了。
若兵临近畿,示以威赏,则土崩之势可翘足而待,何有延敌入境自取蹙弱者乎
桓玄听明白了,便挥师东进了。但心里也比较忐忑,为啥呢?因为他知道自己这点实力都是巧取豪夺过来的,自己的威信不会很高,他怕手下人不会全力给自己卖命。但是一直走到寻阳都是畅通无阻,桓玄便开始放下心来了,咱确实很虚,但对面更虚。
玄既失人情,而兴师犯顺,虑众不为用,恒有回旆之计。既过寻阳,不见王师,意甚悦,其将吏亦振
一直到了姑孰,桓玄都是处于旅游状态。
临近建康了,该出手时必须出手,桓玄派部将冯该等兵围历阳。东晋皇室司马休之坚守,但被桓玄切断了洞浦道路,偷袭烧掉了其舰船,也就是切断了他们的后路。逼不得已,豫州刺史司马尚之只好主动出战,但其部下武都太守杨秋奉命驻扎横江,却趁机率部投降了。司马尚之随后也心态崩溃,赶紧跑,最后在涂河被抓。绝望的司马休之赶紧突围跑路,豫州全面沦陷。
也就是说,桓玄兵进建康的过程中,就围了一下历阳城,烧了晋军的船只,其余啥也没干,就扫清了建康的外围了。
紧接着,桓玄终于要面临东晋最强战力北府军了。但是北府军的时任统帅刘牢之是一个很容易搞定的人,他当初背叛王恭被司马元显收买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所以桓玄也照搬了这一招,给刘牢之开出了更高的价码,就直接把刘牢之给拿下了。
失去了北府军这最后一张护身符的东晋朝廷,只能老老实实等待命运的宣判了。桓玄不费吹灰之力就进入了建康,然后司马元显作为典型,被绑在船头,被人当猴耍,供大家娱乐。
桓玄人生登顶的过程是不是异常的轻松?相信一辈子谨小慎微、严丝合缝的桓温泉下有知也会羡慕自己儿子的运气的。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桓玄得江山太过于容易,使得他的权力没有公信力和权威性,他从来没有在正面战场打过硬仗、血仗,所以很多人不清楚他究竟是厉害还是不厉害,所以是不可能真正地敬畏他、服从他的。这是他难以堵住的权力漏洞。
可不管怎么说,桓玄到这个节点的表现是堪称神级的。一个被严防死守的落魄贵族子弟,靠不停的做局,几乎兵不血刃地拿下半壁江山,他的政治水平确实不是一般的高。
但是,像桓玄这样的暴发户,通常是很难守住自己的荣华富贵的。因为他们的底层逻辑和平稳心态是很容易出问题的。
桓玄在掌控了东晋朝廷之后,心急了。他居然第一时间任命刘牢之为会稽内史?你掌权之后就让最能打的司令员去当一个内史,这谁都知道你的目的是什么了嘛!刘牢之立马意识到了桓玄要夺他的兵权,要搞他的事了。
元显既败,玄以牢之为征东将军、会稽太守,牢之乃叹曰:始尔,便夺我兵,祸将至矣
北府军自成体系,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束手就擒的。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用忽悠桓玄的方式回到了刘牢之身边,力主刘牢之偷袭桓玄。但刘牢之这个时候却十分可笑地在乎起自己的名声来了,拿不定主意,转而去问著名的战斗英雄刘裕。刘裕怎么回答的呢?你们这些领导玩得太花了,别把我带进去了,我辞职回老家京口了。桓玄现在风头正劲,领导你干不过他的。
裕曰:将军以劲卒数万,望风降服,彼新得志,威震天下,朝野人情皆已去矣,广陵岂可得至邪!裕当反服还京口耳
刘裕这一表态,也引起了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的注意,因为他和刘裕是好友,便想问问刘裕自己该何去何从。
刘裕毫不忌讳地表示,你舅舅这么弄下去迟早是个死,如果你相信兄弟,就跟我一起去京口看看风向。如果桓玄不自立,咱们就投靠他。如果他敢把东晋公司据为己有,咱们就借这个名义讨伐他。
裕曰:吾观镇北必不免,卿可随我还京口。桓玄若守臣节,当与卿事之;不然,当与卿图之
看看,底层出身的刘裕政治觉悟还是蛮高的嘛!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并不见得!这么说是为了照顾刘裕是刘宋开国皇帝的颜面。刘裕的真实想法是,桓玄和刘牢之两虎相争,自己必定会成为桓玄极力拉拢的对象。如果他敢不拉拢我,我就跟他鱼死网破、造他的反。这就是利益最大化的真实算法。
今方是玄矫情任算之日,必将用我辈也
刘牢之刘领导,曾经我很崇拜你,但现在有机会了,我想替代你——这才是刘裕的真实声音。后来也确实如刘裕所想,他被桓玄拉拢了,桓玄派兄弟桓修去京口战区重整秩序时,就让刘裕当了桓修的中兵参军。
桓玄从兄修以抚军镇丹徒,以高祖为中兵参军,军、郡如故
随着刘裕等将领表态不愿意在刘牢之这艘破船上一起沉船后,刘牢之终于开始想着要垂死挣扎了,他召集北府将领造反。但是,北府诸将都跟刘裕是一个心思,你刘牢之眼看就要沉船了,还想拉着兄弟们陪葬?于是,参军刘袭站出来骂街了,他说:“不义之至莫过于谋反,将军最早反王恭,近来反司马元显,现在又要反桓玄,您接连三叛,怎么还能立于天地之间?”
参军刘袭曰:”事不可者莫大于反,而将军往年反王兖州,近日反司马郎君,今复欲反桓公。一人而三反,岂得立也
刘袭这打脸够直接不?够猛烈不?但还没完!他说完这些话就直接自行散会了,其他干部也跟着一窝蜂散了。
语毕,趋出,佐吏多散走
心态崩溃的刘牢之退居其次,派儿子刘敬宣去京口接家属,打算当个通缉犯算了。结果,等了一段时间,也没看到儿子如期而至,以为儿子和家人惨遭不幸了,便崩溃式自杀了。
而敬宣先还京口拔其家,失期不到。牢之谓其为刘袭所杀,乃自缢而死
逼死刘牢之这根北府军主心骨后,北府军除了刘敬宣、高雅之这种刘牢之的亲属逃走了之外,剩下的北府众将全都在拥护桓玄同志为核心的新领导班子周围。很现实也很残酷,大多数打工人是为了赚钱,而不会卖命,利字当头,该出卖的老领导还是可以出卖的。
继兵不血刃地拿下江山后,桓玄又得到了轻松解决北府军武力威胁的大礼包,桓玄还在继续自己的好运气。
一直死而不僵的孙恩趁着东晋的这个乱局,又从海上出来浑水摸鱼了,结果被临海太守辛景痛打落水狗,打光了他的所有资本,逼其自杀。
孙恩寇临海,临海太守辛景击破之,恩所虏三吴男女,死亡殆尽。恩恐为官军所获,乃赴海死
然后,孙恩的妹夫卢徇也是一个野心家,继续收拢孙恩的残部闹事。但桓玄因为自己刚刚上位,不想跟那群土匪死磕,便主动招安了卢徇,让他当永嘉太守。本就是为了自我抬价的卢徇也就坡下驴地同意了。
至此,桓玄一路顺风顺水地抵达了自己的人生巅峰。他是命运的幸运儿,也是少年老成的阴谋家,如果他的人生就此戛然而止,他会成为司马懿那样的顶级历史IP。但是呢?终归过于年轻、过于心急的桓玄在接受命运的馈赠后,马上就要为自己错误买单了。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前半句的曲目桓玄已经完成了,东晋统治者的离心离德、父辈留下的政治根基、孙恩之乱的间接助力、殷仲堪的自残辅助、杨佺期的有心无力、荆州天灾的剧情助推、刘牢之的自毁名声、北府军的人心各异……这些都是桓玄一路逆袭的大礼包。
但桓玄马上就要进入下半句的剧情节奏了——其兴也勃其亡也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