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秋天是出了名的美好。民国多位名人曾专门写文赞美。我这里就先抛玉一下。

老舍先生这样写:

不过,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么样子,我不晓得,但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北平之秋便是天堂。

林语堂这样写:

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不足为奇,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的意味。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

鲁迅这样写:

秋天的月,无论是瘦弱的,还是丰满的,总是最明亮的……俯瞰北京古城的色彩。紫禁城的红墙、金色的琉璃瓦、深红的廊柱、墨绿的古柏、汉白玉的雕栏……这些色彩总是异常分明。

郁达夫这样写:

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训鸽的飞声。

过了秋分,北京的秋就来了。阳光和风仿佛被特别地过滤了一下,阳光变得透亮清澈,再没了夏天那种混沌的闷热,而风也变得清凉爽气,扫过皮肤,无一丝粘着。天空啊,也被一下子拉高了许多,那么远,又那么蓝,树叶子还未变色,也未落,但是这样的阳光,天空,和风里头站着,却已经有了疏疏落落的况味。

云呢,也不再是夏山之怒状,开始变得轻薄淡远,在早晨的时候,慢慢地从山后面飘出来,如果是大风的日子,则被吹涌出来,或者撕扯成了薄薄的云片,羽毛一般,或者收拢成了浑圆的云团。抑或有些晴日,是丝毫看不到云的,只有一望无际的蓝天,和可以看见树木依旧苍绿的山,到了深秋,那山也红了。

而这时候作为夏花的牵牛花却到了最盛的时候,终于不必担心夏阳的灼热,她们可以开过了早晨甚至开到正午,紫色,粉色,白色或蓝色的喇叭状花朵儿在阳光里蓝天下摇曳着,一种安静的灿烂。如今这样深秋的时候,牵牛花还在开。气温适宜的时候它会开一整天。

秋天的阳光和风是带了颜色来的,他们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便已经悄悄给一些树啊草啊涂上了颜色,那是金黄,橙黄,深红,浅褐……

我总听见走过一棵灿黄树下的人赞叹,这银杏树真美啊!而那并不是银杏,她是一棵白蜡树。北京的秋天黄叶灿烂的树除了银杏,还有白蜡,栾树,洋槐,杨树。这些树若黄起来,那都是灿烂得震撼。而最早黄的就是白蜡了。白蜡又是北京非常常见的行道树,所以也许某天上街就会突然看到一树灿黄,不觉眼前一亮,心里暗说,哦,真的秋天来了。是我,都会跑过去赶紧拍照发个圈的哈哈。

北大西门的白蜡
圆明园福海的白蜡
这是圆明园福海边的另一棵白蜡,当这棵树正灿烂时,上面那棵已经落尽黄叶,枝头寂寥了,而五天之后我再去跑步,它也一身轻松了。
北医三院门口的行道树
北医三院门口的行道树
北医三院门口的行道树
北医三院门口的行道树

而此时,山上的红叶也开始蔓延了,周末开车到郊区,你便可见“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若天也此时是极蓝的,那么那在阳光下如火一般燃烧的红色伴着这还一样澄明的蓝色,真正是壮丽。

北京的红叶,不是枫叶,或者说大多数不是,而是黄栌,包括著名的香山红叶。我初来北京时,也曾几次慕名前去香山寻找枫叶,而除了人山人海和萧条枝头的几片褐色叶子外,没有看到过红叶,我便认为香山红叶徒有虚名。后来我们搬家到了海淀之后,我曾于一个周内的时间去爬香山,却见着了香山红叶的本尊,那便是黄栌,大片大片的长于山坡上,山路边,彼时,已经有大面积的变色了,正好晴好的天气,逆着阳光,鲜红似火,胜过春天的花儿。除了香山,百望山,八达岭公园,圆明园,植物园等公园里也都有这种树,包括我们小区,也有几株黄栌,此时正是变色的季节,有阳光的日子,总是突然让人眼前一亮。黄栌的叶子不尽是红色,也有黄色,深红和橘红,我想这是阳光着色时间和角度的差异吧。它的叶片并不硬,背面有一层软软的绒毛,摸起来很舒服。

山里除了千树万树的灿烂,还有一种野菊花,开得漫山遍野,小而精巧的花朵,黄色,香味浓郁,香山南坡尤为多,在百望山以及圆明园等公园里也可以见到。

这是去年秋天爬百望山时所采菊花给儿子编的花环

北京的红叶除了黄栌,还有一种铺地的植物,那便是地锦。他的颜色是有艳红,深红甚至深粉红色,垂挂在山崖边,高架桥壁边上,水渠边甚至栏杆上,极是艳丽。

地锦

北京的秋天

到了十月中旬,市区的颜色开始铺展开了。每一天清晨的出门都叫人觉得这一天不应该辜负,应该一直走在户外,走过每一棵被染色的树,哪怕那天是狂风肆虐,吹得人如疯子一般。

说起北京的秋风,昨天刚刚就是一场。我带儿子上完课,在公交站等着,只见风将地上的落叶一路卷着往前急速前进,而空中,则更是一片落叶狂飞,忽而一飞冲天几乎到云端,忽而又冲向地面,我跟儿子说,你看,这就是秋风扫落叶。真正是无情而残酷。天上的云朵亦是被风吹得眼可以看见他们急速的变化。路上的行人,尤其是披散着一头秀发盛装出门的姑娘们瞬间就被吹成了梅超风,她们一定是怨的。而我,虽然也被吹得怒发冲冠,但是看云看树,看天光因为云的流动忽明忽暗,亦是有趣。

我总记得我初来北京那一年。我是七月底来的北京,很快就入了秋,那样明亮的阳光,灿烂的街景,让我沉醉。我想,原来北京并不是小学课文所学的那样,狂风吹起漫天的尘土,煮面的锅边一圈褐色的浮尘。我便有那么一点喜欢北京了。虽然后来也领教了北京的灰尘,狂风,雾霾,我还是一到了秋天就宛若天堂一般幸福。

秋天,也许文人易悲秋,也许成人亦愿意感慨,但是孩子从无这样的情绪,春夏秋冬的每一天,都是他们的好天,都有乐趣,他们没有过去,不想未来,真正只活在当下。

他们喜欢去枯黄的草地上奔跑,他们走过金黄的树下,他们在满地落叶里寻觅,他们抓起那秋天的色彩,抛洒出一段绚丽的童年回忆。

他们,让秋天没有了悲怆凄凉,而有了温暖的童话一般的情绪。

秋天的孩子
秋天的孩子
秋天的孩子
秋天的孩子
秋天的孩子
秋天的孩子
秋天的孩子
杨树
杨树
五角枫

入秋以后,我的跑步地点便改到了圆明园,每日,或者隔一日两日进去便有新的变化,那是色彩的灿烂到零落,秋意的清淡到浓郁到寂寥,而驱使我一日一日坚持要去跑的也正是这。

如今太阳又转回南边了,我的窗户又可以看见新日初生的壮丽,每一日每一日的重复,而每一日每一日都让我心生欢悦。当第一缕阳光迈进我的阳台花园时,给儿子的早饭已经准备好。催促他吃饭出门,我们迎着清澈的阳光和已经寒冷的晨风骑车到学校,一路看尽行道树晨光里的秋意。之后,我便到圆明园跑步,草地上白露为霜,树梢头晨光浮动,林地上树影婆娑,湖面上天光云影,远山里自更是一番色彩与光影的铺展描画,那是大自然不为人可理解的神妙。我跑过这些光影和色彩,感觉自己是一个满身秋意美丽的人了。

圆明园的银杏大道

说起银杏大道,北京最有名的当属钓鱼台旁边那条路,银杏是很老的了,树干粗壮,树冠阔大,叶子落了一地,满地金黄。我十年前的秋天和老公去过,甚美,但是人也十分的多,几乎找不到一处无人的地方拍照,叶子也都踩得稀烂了,也看不出什么美了。圆明园的银杏大道我是三年前发现,双十一,大家都在网上抢购的那日,我带儿子和老父亲去那里拍照,那天也是雾霾日,所以人很少,倒让我们捡了个清静。这两年去,都是熙熙攘攘的游客,唯有我早上跑步的时候,没有几个人,十分清静。对银杏的印象还有一个,是九年前上班乘坐的的一号线公主坟站,有一天早上,我从某个口出来,见满地金黄的落叶,抬头是巨大的金黄色大伞,那里有两棵硕大的老银杏树。我现在一想起这个画面的时候就会想到,当时如果有微信,有如今很好的拍照手机,我指定是要发一个圈的,^_^。

柳树也黄了,远处橙色的是黄栌

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年复一年,似乎一样,而总在季节的更替里让人或沉醉或感慨地送旧迎新,再度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