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陶冶情操,解诗以娱自心

自怜楚客悲秋思,难写丝桐。

目断书鸿,平淡江山落照中。

谁家水调声声怨,黄叶西风。

罨画桥东,十二玉楼空更空。

宋·贺铸《罗敷歌·自怜楚客悲秋思》

《罗敷歌》是北宋词人贺铸创作的一组词,共有五首,这首词是其中的第四首。

贺铸,字方回,宋太祖贺皇后族孙,唐贺知章后裔,以贺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面相丑陋,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

他性格耿直,为官清廉,受到权贵的排挤,一生仕途坎坷。

晚年退居苏州,闭门校书,不攀附权贵,喜欢四处游历。

宋哲宗元符三年秋,贺铸从苏州北上,途经扬州,被当地美丽的秋景吸引,观赏美景之余心生感慨,于是写下此词。

词的题目《罗敷歌》,又名采桑子,得名于汉乐府民歌《陌上桑》。

丝桐:指美妙的音乐。

书鸿:传书的鸿雁。

水调:曲牌名。

罨画:色彩斑杂的彩画。

十二玉楼:指女性的居处,此处指青楼。

词意解读:暗自哀怜着飘零在外、无法回家的游子们,心中充满了秋天的哀愁。满眼望穿的是传递消息的大雁,而眼前却是平淡无奇的江山景色,夕阳映照着大地。

不知是谁家传来了《水调歌头》的歌声,带着丝丝哀怨。黄叶飘落在西风吹拂下,来到了罨画桥的东边。曾经繁华的十二玉楼如今也变得空空如也。

这首词深情而哀婉,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哀愁,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无限怀念。

“自怜楚客悲秋思,难写丝桐”,词的开篇即以“楚客”自喻,楚客,即漂泊异乡的楚地之人,此处借指词人自己。

秋,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抒发愁绪的时节,词人也不例外,他自怜自艾,悲秋之情油然而生。

而“难写丝桐”一句,更是将这种难以言说的愁绪具象化,丝桐,代指琴,意为即使借助琴声也难以抒发内心的哀愁,可见其愁之深重。

“目断书鸿,平淡江山落照中”,书鸿,即书信,古人常以鸿雁传书,此处借指远方的消息或故人。

词人极目远眺,却只见天边飞鸿渐远,而眼前的江山虽平淡无奇,却在落日的余晖中更添几分寂寥与苍凉。

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词人眼前的景象,更深刻地传达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谁家水调声声怨,黄叶西风”,水调,一种古老的乐曲,此处借指哀怨的音乐。

词人听到远处传来的水调声声,心中更添几分哀怨。

而“黄叶西风”四字,更是将秋日的萧瑟与凄凉刻画得淋漓尽致,黄叶飘零,西风凛冽,仿佛都在诉说着词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

“罨画桥东,十二玉楼空更空”,罨画,色彩斑杂的彩画,这里指装饰鲜丽的建筑物。

玉楼,仙人所居之楼,这里为青楼的美称。

十二玉楼,则象征着昔日繁华与美好,但如今却人去楼空,一片寂寥。

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词人眼前所见之景,更深刻地表达了他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无限怀念与感慨。

玉楼的“空更空”,更是将这种空寂之感推向了极致,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贺铸的这首《罗敷歌·自怜楚客悲秋思》抒发了一种浓重的悲秋感,及由此而引致对人事聚散无常的深深悲慨之情。

词中通过“楚客”、“丝桐”、“书鸿”、“水调”、“黄叶西风”、“罨画桥”、“十二玉楼”等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虚幻的情感世界,让人在品味词句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词人那份难以言说的愁绪与怀念。

这首词不仅是对秋日景象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