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个人修养,古人有云:
【壹】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大意是勿要主观臆断,陷入偏见的泥潭;勿要固执己见,拒绝真理的光芒;勿要固步自封,停滞于狭小的天地;勿要自我中心,忽略了世界的广阔。
心得感悟:在纷扰尘世间,持一颗平和之心,如同明镜止水,不因主观臆断而扭曲事实,不因固执己见而拒绝新知,不因自我中心而漠视他人。这是一种高尚的个人修养,它呼唤我们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多元观点;以谦逊的姿态,汲取他人智慧;以宽容的胸怀,包容他人不足。如此修养,不仅滋养内在,更在人际交往中播撒和谐的种子。《中庸》有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让我们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外在的和谐,共赴“中和”之境。
论及做事准则,古人曾言:【贰】槁竹有火,弗钻不然;土中有水,弗掘无泉。——《淮南子》
大意是干枯的竹子内藏火种,若不钻动,便无火焰之舞;地下的水源深藏不露,若不挖掘,便无清泉之涌。
心得感悟:世间万物皆有其不凡之处,但宝藏不会自动现身,需我们用心探索,勇于实践。在做事的过程中,切莫被表象所迷惑,而应深入挖掘,积极行动,方能发现并实现事物的真正价值。这既是对事物本质的洞察,也是对个人潜能的深度挖掘。面对挑战,我们应如勇士般勇往直前,以智慧为剑,以毅力为盾,不断突破自我。《易经》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让我们在自我完善的道路上,不断发掘内在潜力,实现自我超越。

谈及求学精髓,古人有语:【叁】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抱朴子》
大意是学问的广博在于不懈的学习,而学习不倦的关键在于坚定的意志。
心得感悟:学习之路,漫长而艰辛,唯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意志,方能穿越迷雾,抵达知识的彼岸。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遭遇困难与挑战,但唯有坚持不懈,方能成就广博与深邃。这不仅是对学习的态度,更是对生活的态度。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唯有不断学习,方能不被淘汰;唯有不断进步,方能在变化中屹立不倒。《礼记·大学》有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让我们明确目标,坚定意志,在求知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谈及待人态度,古人有训:【肆】耳不闻人之非,目不视人之短,口不言人之过。——《省心录》
大意是不去听信他人的是非之言,不去注视他人的短处,不去议论他人的过错。
心得感悟:在人际交往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与不足之处。若总是盯着他人的短处,不仅会伤害他人,也会让自己的心灵变得狭隘。这句话如同春风拂面,提醒我们以宽容的心态接纳他人的不完美,以欣赏的眼光发现他人的优点。这样的宽容不仅能减少冲突与摩擦,还能让我们的内心更加平和、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论语》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我们以同理心对待他人,让尊重与理解成为人际交往的基石。
关于外界声音,古人有言:【伍】宵行者能无为奸,而不能令狗无吠也。——《战国策》
大意是夜间行走的人,虽能保持自身清白,却无法阻止狗的叫声。
心得感悟: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无法左右他人的想法与行为,只能掌控自己的态度与行动。即使我们做得再好,也可能会遭遇误解与非议。这句话如同清风拂面,提醒我们坚守道德与原则,不因外界的误解与批评而动摇。正如《道德经》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让我们像水一样滋养万物而不争名夺利,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澈,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左右。通过正直的行为与高尚的品质,我们可以影响他人,但终究我们只能控制自己,无法控制他人对我们的看法。让我们以淡然之心面对外界的声音,以坚定之志行走于人生之路。
与君共勉!
图 |古韵翰林
文 |古翰整编,仅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