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因曾筑室于故乡绍兴会稽山阳明洞,故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

他是中国儒释道集大成者,是心学宗师。他的心学帮助了很多人发现内心的潜能,获得了幸福完美的人生。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被誉为“内圣外王”的王阳明,他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

图片
图片
图片

王阳明出生地瑞云楼

壹 少年雄心,立下报国之志

王阳明出生在浙江余姚一个官宦之家。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状元,曾为经筵讲官,向皇帝讲解经义,后又历任礼部左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职。

王阳明从小非常聪慧,父亲对他的要求很高,希望他能子承父业,继续走一条科考入仕之路。但少年时的王阳明,学习之余,曾沉溺于骑射、神仙和下棋之习。

当时的大明王朝,政治腐败,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拥有一腔报国热忱的王阳明立志要学好兵法,以图时机一到,出征作战。

21岁时,王阳明第一次参加乡试考中举人,但第二年的会试却落榜了。25岁的他再次参加科考却又落第。大家都安慰他下次一定能中,他却笑道:“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

在王阳明看来,科举考试不是天下第一等要紧的大事,天下第一等要紧的,是读书做一位圣贤。因此,科举不是他的人生目的,只是他为国效力的一种途径。

28岁的王阳明在礼部会试中因成绩出色,赐二甲进士第七人,授刑部主事,不久再次授为兵部主事。

自此,王阳明的仕途正式开始,他人生中最惨淡的一段岁月也即将来临。

图片
图片
图片

王明阳龙场悟道

贰 潜心思索,终于龙场悟道

公元1506年,宦官刘瑾擅政,逮捕了南京科道官戴铣等二十余人。王阳明义愤难平,向明武宗直言上疏论救。

刘瑾看完王阳明的奏折后大怒,将他杖责四十,打入大牢,还将王阳明贬至贵州任龙场驿当驿丞,王阳明的父亲王华也被赶出京城,调任南京吏部尚书。

龙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在明朝这里属于尚未开化地带,环境艰险,外来人常因水土不服,基本上是有去无回。

初至龙场,王阳明连安身之处都没有,他“结庐而居”,开垦荒地,自耕自食。

在龙场寂寞艰苦的日子里,王阳明常常夜不能寐,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他要成为一位圣贤。但是如何才能成为圣贤,王阳明在苦苦地思索着。

一天夜里,王阳明突然顿悟,他从床上一骨碌爬起来,惊喜万分地说:“我明白了!我明白了!”他明白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他认为世间万物,只有“心”才是根本,一切向“心”求才是王道,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图片
图片
图片

明代画家蔡世新绘制的王阳明肖像

叁 以国为念,平定叛乱

王阳明创立了“心学”,启蒙了中国人的心智,梁启超誉之为“百事之师”。岂知王阳明还是一位军事牛人,他打起仗来一点都不含糊,他是明朝靠军功封伯进侯的文人之一。《明史》评曰:“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

明朝时期,南赣一带,匪患严重,朝廷派官兵剿匪,越剿越多。1516年,王阳明45岁,在兵部尚书王琼的举荐下,临危受命,巡抚南、赣、汀、漳等地。

王阳明的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气质,所以他的用兵以诡变著称。对于这些朝廷束手无策的匪患,文臣出身的王阳明,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彻底剿灭了,使当地人民重归安宁。江西各地将之奉为神明,各立生祠,年年供奉。

1519年,苦心孤诣、蓄势谋反的宁王朱宸濠,在江西南昌发动叛乱。眼看明王朝即将倾覆,生灵涂炭,过境官员王阳明在一无朝廷授权,二无兵马粮草的情况下,完全凭个人智谋,就地组织地方政府和民众力量,仅用三十多天就打败了训练有素的十万叛军,并且生擒了朱宸濠。此场战争,“即遇即起,速战速决,干净利落,令人叹为观止。”

使人哭笑不得的是,宁王之战结束之后,朝廷非但没有奖赏王阳明的军功,朱厚照皇帝反而认为是王阳明抢了自己的功劳。他身边的亲信太监,甚至要求王阳明把朱宸濠放回鄱阳湖,然后等候皇帝御驾亲征、活捉而返。

在皇帝和太监们的逼迫之下,王阳明无奈将朱宸濠交给了太监张永,又将去年呈报的《擒获宸濠捷音疏》重写一遍,将平定叛乱的功劳记在皇帝和太监们的名下。

1521年,50岁的王阳明回到家乡绍兴,开始广收门徒,传道讲学。从全国各地来绍兴求学的人,“连袵成帷、举袂成幕”,“前后左右环坐而听者,常逾千人。”

一个时代,不论它的表面是喧嚣浮华还是噤若寒蝉,在它的深海之处,永远绵延着对真理的渴慕、向往和尊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王阳明墓

肆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本是一介书生,是大明的乱世给了他施展才华的机会,但因为朝廷的腐败与争斗,王阳明一生都无法进入朝堂的最高层,只能辗转各地,讨逆安民。

这是王阳明的不幸,也是王阳明的大幸,正是因为这些坎坷的遭遇和苦难,王阳明才有了“龙场悟道”,才有了“心学”成就,才磨练成了擅长诡道的军事大家。

王阳明能文能武,上马安天下,下马著文章,被誉为“内圣外王”。他出师必捷,百战百胜,是因为他在作战中,自觉和不自觉地运用了他的“心学”思想,比如达到大道无形的“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1528年,平定广西的叛乱以后,王阳明在回师途中肺病加重,溘然长逝于南安一舟中。临终前他的弟子问他:“师父还有何愿?”王阳明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在世人诚挚的敬仰和膜拜中,王阳明走完了他叱咤风云、著书立说、讲学布道的一生。这一生王阳明终于实现了他少年时的理想,成了一位圣人。虽然王阳明的人生已落幕,但是他说过的很多话,做过的很多事,他创立的心学学说,他写的《传习录》和《大学问》,永不会随风而逝。

心中有花在,眼前有花开。此心光明,人生才能光明。真正的圣人,将与时间永存。

图片
图片

文字 | 《唐诗宋词古诗词》;图片 | 网络

【全2册】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 传习录全集 正版心学的智慧推荐书籍 原文注释译文 心即是理 致良知

阳明心学书店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