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蛾、树鸡、云耳,知道这些东西是啥不?
都是同一个东西——木耳。生于腐木之上,形似人耳朵,故名木耳,其他的名字也是同样的道理。
黑木耳是著名的“山珍”,可食、可药、可补,有“素中之荤”之美誉。我现在就在柞水县的木耳小镇。
木耳小镇位于柞水县下梁镇西川村,距离柞水县城也就是十来公里,一路风景如画,道路建设的很好,是能开大巴车的旅游公路。
山有红叶秋树,水有瀑布湍流。
这一路人家挺多,房子盖的都不错,看来经济条件好着。除了外出打工,山民在家门口也能挣钱,看到的资料说就是挂菌袋计件,一天一二百元的收入还是有的。
在家门口就能挣这样的钱,少了出门花费,加上其他的收入,对于山民来说,还是不错的。
当然,这里除了木耳,还是一个观光旅游的地方,不然就亏了这样好的青山绿水。有露营地有农家乐有民宿,看样子夏天生意好,现在是秋天又飘着雨星,就我们一辆车了。
前面,就是木耳小镇的大门,路边都是木耳种植区。有些菌棒在地里摆的整整齐齐,有些菌棒在大棚里吊的整整齐齐。
柞水县种植木耳是有历史的。
柞水县得名“柞木成林”,柞树是生产食用菌黑木耳、香菇的优等菌材,从明清时期这里就从事木耳生产。柞水黑木耳味道鲜美,个大肉厚,营养丰富。
木耳生产第一代是在山里自然生长,第二代是把树砍倒后让其长木耳,第三代是把树截成段后放在家门口长木耳,第四代是地栽木耳,第五代就是吊袋立体栽培。
这里不但有大面积的木耳种植地,还有木耳博物馆等知识普及区,不过今天没有开门。
隔着门往里面看,我知道了斋菜中的“三菇六耳”是什么:香菇、蘑菇、草菇,石耳、黄耳、桂花耳、白背耳、银耳、榆耳。
走完了木耳小镇观光区,前面有个牌子“茶叶种植区”,不过这里的茶树又小又少,倒是农家种的黑色西红柿吸引了我,我以前真是没有见过。
一个大爷路边慢慢走,问问说这条沟还有十来里路到“脑上”,按照我的脾气肯定是要走到头的。
驱车前行,这里的路虽然没有观光区的路宽,但是路况还好,景色也更加自然。山壁的红叶黄叶,山下的流水清湍,都吸引着我们不断的深入。
到了一个岔路口,两边都是峡谷,山高绝壁二水汇聚。
本来就是看景看红叶来了,这样的景色岂有不探访的道理?
左边的峡谷路边有牌子:您已进入马家坪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全长1.1公里。这个长度刚好是散步的长度。
这里的景色真是美!
峡谷幽深,红叶漫山。峡谷两边都是直直的山壁,山壁上的黄栌叶子都变成红色的,一丛丛高高下下点缀在这一方狭窄的天地中。
这恐怕是我在秦岭看到的最美红叶山谷。
我们胡乱拍着照,今天天气阴沉,即使这样拍出来的红叶也挺美。
道路全都硬化,这是个别地方有水毁,路边有铁丝网护栏,可能是因为水源保护吧。
沿着峡谷弯弯曲曲的走,拐一个弯,看到不一样的景致,一直走到有土堆封路地方,这个就是峡谷的另外一个口,口边有个小庙,过了这个小庙,却是一片开阔的天地,有了屋舍,有了田园。
这不就是《桃花源记》写的情景吗?“渔人”是被夹岸的桃花吸引过来的,我们是被漫天的红叶吸引过去的。
天不作巧,雨点大了,我正犹豫着拜访这几户人家,一个老者提着一桶油慢慢走过来,应该就是住在里面的人家。
老者说话听不清,交流半天,才听清里面还有十来户人家,但是常住的人却不多了。
桃花源里的人不想到外面去,但是这里的人却向往着外面的世界。
在大雨点中我快速的往峡谷外面走,下雨天气,这里容易有落石。
没有想到,本来只是想探访一下大名鼎鼎的木耳小镇,谁知道却发现了一个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