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CADASIL为最常见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病,也是青年卒中的原因之一。为19号染色体NOTCH3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通常在疾病早期可出现偏头痛,后逐渐出现皮层下缺血事件-认知障碍。对伴有家族史的青年卒中患者需要考虑到该病可能。

本期病例

病例信息

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36岁。

主诉:左上肢力弱1.5年余,右侧肢体力弱伴言语不利1年余。

现病史:患者1.5年余前晨起后突发出现左上肢力弱,当地头MRI提示“急性脑梗死”,头MRI提示左顶叶急性缺血灶,双侧大脑半球弥漫白质病变,未予溶栓治疗,予脑梗死二级预防治疗后基本恢复正常。1年余前再次突发言语不清伴右侧偏瘫,当地医院诊断“急性脑梗死”,完善头MRI提示急性脑梗死,多发白质病变。予脑梗死二级预防治疗好转,遗留右下肢力弱出院。8月余前,患者自觉右下肢力弱再次加重,外院完善头MRI提示左侧海马水平新发脑梗,再次予抗血小板、降脂、改善脑循环、康复等治疗后较前好转,可独立缓行。为求进一步诊治,至我院门诊就诊,以“脑梗死”收入院,患者患病以来饮食可、睡眠欠佳,二便正常,自觉记忆力较前下降,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及个人家族史:既往发现血压偏高,但未服药;因疾病出现抑郁焦虑情绪,余无特殊;既往10余年出现间断头痛,休息后可缓解,右颞部及顶部为著,家族中患者母亲及舅舅患“脑梗死”。

神经系统专科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清语利,高级皮层功能查体基本正常,颅神经未见明显异常;深浅感觉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偏瘫步态,双上肢伴随动作减少;右下肢轻瘫试验阳性,余肢体肌力V级;右上肢肌张力较对侧稍升高,右下肢肌张力明显升高,折刀样;肌肉未见萎缩或肥大;共济及不自主运动:右下肢跟膝胫试验欠稳准,右侧轮替试验减慢,Romberg’s sign(-),Mann’s试验睁闭眼(+),后拉试验(-);双上肢腱反射亢进,双侧胸大肌反射均可引出,双下肢腱反射亢进,均右侧为著。双上肢病理征阴性,双下肢Babinski征、Chaddock征(-),右侧双划征(+),右侧双划征(-)。脑膜刺激征:阴性;植物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

(1)血、尿、便常规、凝血:未见异常

(2)血生化:未见异常

(3)感筛:均阴性

(4)甲功5项:未见异常

(5)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监测:未见明显异常

(6)心脏超声、颈部血管彩超、直立倾斜试验:未见异常

【病例学习】病例回顾|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CADASIL)1例

(7)TCD:右侧VA血流速度减慢

(8)发泡试验:阴性

(9)认知筛查结果:MMSE:29;MoCA:21(异常);记忆、语言流畅性异常;焦虑自评量表:48.75(正常);抑郁自评量表:68.75(异常)

(10)头颅影像学检查

1.5年前头MRI+DWI检查结果:

1年前头MRI+DWI+MRA检查结果:

8月前头MRI+DWI检查结果:

(11)全外显基因检查:

定位诊断:双侧皮质脊髓束,左侧著;可疑锥体外系及前庭小脑系统受累;结合头颅影像学,综合定位于双侧大脑半球(双侧脑白质为主)

定性诊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

治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胞磷胆碱钠改善认知;舍曲林抗抑郁;巴氯芬降低肌张力;对症支持治疗。患者言语不利及右上肢力弱症状较入院前好转出院

诊疗思路:患者青年男性,慢性病程,以反复小卒中发作为主要表现;既往间断头痛10余年,伴情绪障碍、记忆力下降;脑梗死家族史阳性;查体提示右侧偏瘫,下肢为著,右下肢病理征(+);头颅影像学提示双侧脑白质病变,出现典型的双侧颞极病变,最终基因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遗传性脑小血管病-CADASIL。

专家点评

1.本病例报告描述了1例特殊的青年卒中患者,患者以反复小卒中发作为主要临床特点,伴有家族史,头MRI影像学出现典型颞极受累为特点的双侧大脑半球白质病变,最终基因明确诊断为CADASIL。

2.该病为NOTCH3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小血管,该病罕见,但临床中年轻患者出现皮层下缺血事件(TIA或卒中)且无大血管病危险因素时需要考虑该病可能,尤其是家族史阳性,伴有偏头痛,头MRI出现典型双侧颞极和外囊受累的白质病变时。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