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院会员,开启十年共读
199元/年
伯 贤 书 院
● 2023.11.29《菜根谭》共读Vol.840●
《菜根谭》应酬八十七
原文:少年的人,不患其不奋迅,常患以奋迅而成卤莽,故当抑其躁心;老成的人,不患其不持重,常患以持重而成退缩,故当振其惰气。
译文:年轻的人,不用担忧他们精神不够振奋行动不够迅速,却要经常担心他们因为精神振奋行动迅速而导致的粗疏鲁莽,所以应当抑制他们的浮躁心性;老练成熟的人,不担心他们不够慎重,却要担心他们过于慎重而导致的畏缩不前,所以应当振奋他们的惰性。
伯
贤
书
院
【雍本刚第596天:年少奋进、抑其躁心;老道成熟、振其惰气】
本章洪应明根据不同年龄段人的性格特点,提醒人们既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又要奋力拼搏、与时俱进。
洪应明认为:
年轻人,精力充沛、敢想敢干,但意志力和恒心不足,做事容易粗疏鲁莽、虎头蛇尾,所以应当抑制他们的浮躁心性。
朱熹《劝学篇》中所言,令人感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洪应明还说:
老练成熟之人,历经风霜雨露的锤炼后,做事容易过于谨慎、因循守旧、畏缩不前,缺乏开拓进取的勇气和锐力。
俗话说,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巴菲特和芒格,被誉为“投资大师”“管理大师”当之无愧,更令人赞誉的是他们始终坚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毅力和精神,巴菲特在他86岁高龄之际,果断决策,大举投资苹果公司,持股5年,获利超千亿美元,再创辉煌业绩,世人为此赞叹、为之敬仰。
中国传统经典文化,教诲人们:
一方面,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切忌千人一面、削足适履;
另一方面,又要取长补短,三人行必有我师;
还要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良性循环、一举多得、互惠共赢。
交流回顾
【陈娟第119天:凡事因人而异,是处世的大智慧】
人与人年龄不同,经历各异,其性格也会千差万别。老子说:上善若水,也是在强调水的变化之道,与人交往也是这个道理。
听过一个故事,有个修行的小徒弟很疑惑,师傅平常都对人很好。山下人家谁家遇到问题了,请他帮忙,他都会热情对待,毫不推脱。只有一个例外,每次当山下有位人家的年轻人过来请求帮忙的时候,师傅总是冷言冷语,直接打发。事后,年轻人总是散布老师傅的坏话,说他为长不仁。小徒弟不解,就问师傅:何以区别对待?师傅回答“这个年轻人过来请人帮忙,进门后却大摇大摆,一副你必须帮我的样子。稍微了解一下这个人,就会知道,他借钱不还为子不孝,劣迹满满,我们为什么要帮助这样的人呢?
确实,不分善恶的付出,只会成为助长恶的温床。善良不仅要有牙齿,更需要明辨。真正的善良,既有菩萨心肠,又有霹雳手段手段;真正的善良,是对好人伸出援手,对恶人亮出宝剑。这既是对善的保护,又是对恶的提醒。
懂得外圆内方,学会灵活变通,凡事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是处世的大智慧。
对于虚荣的人,要懂得示弱。示弱不等于真正的弱,虚荣的人好胜心极强,不要和这种人争高低?给足面子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看到厉害的人,要懂得谦卑,见贤思齐,才能让自己进步。
遇见弱小的人,要懂得尊重,要知道弱小只是暂时的,可能很快就会长出参天大树。
对于心眼小的人,要懂得敬重。这类人会因为一点点小事而记仇,甚至记很多年,甚至在背后“搞事情”。
【振巍第840天 少时欠学,老成缺志】
年少气盛,不缺英气,也不缺奋进、探索的动力,却常因缺少认知、经验而导致鲁莽的行动。
著名同学晋良就曾因恶意揣摩老师,受到一声棒喝,去除了戾气,变成了在正确方向上精进的榜样。
老年人呢,风吹雨打,世事磨砺,生活中的变量逐渐减少,归于单一化,很容易被重复、碎屑磨掉心志,故需振作精神。
古语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巴菲特和芒格无疑都是学习的典范,他们在86岁和96岁,分别作出了人生中重大的投资决定,依然神勇如初。
昨日在践习班的茅山线下会上,我提到自己的一段过往,读《戴维斯王朝》的过程中,有一天,脑海浮现出一个想法:
在我家平淡无奇的家族史上,能否从我这一代开始,出现一道光,照亮未来几代人的路。
如果只想自己这一生,很容易就觉得年纪大了,但如果总想“荫庇后人”,一人活三代,成为家族之光,心量就打开了。
【吴兴园第31天:进退有度】
今天这一段让我想起了进退有度的巴菲特。
巴菲特在年轻的时候,开办了自己的私募基金,当时的他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给投资人承诺保本,敢于在白纸黑字上写下投资目标是超越道琼10个点,后来竟然都被他一一实现了。

但是年轻的巴菲特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而是在投资能力不断炉火纯青之时,反而渐渐降低了自己的标准和投资人的预期,从超越10个点,到5个点,再到牛市中跟上就不错了。
而且老巴不管是在牛市中大赚多少,都将功劳归于自己的运气,我想这是很多年轻人都做不到的。
后来遇到科技股泡沫,很多人都在嘲笑巴菲特廉颇老矣,而巴菲特仍然坚守自己的能力圈,没有跟随众人一起疯狂。之后的科技股崩盘,也让他一语成谶。
当人们质疑巴菲特就会投资传统公司的时候,巴菲特却没有固步自封,反而是活到老学到老,出手苹果科技公司,成就了单支股票大赚一千亿的传奇。
老巴没有因为年轻而鲁莽行事,也没有因为年老而默守陈规,巴菲特这种进退有度的智慧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陈莉第40天:不断迭代与时俱进】
对自己是个警醒,年少轻狂时不缺行动力,勇气,但易鲁莽,浮躁,曾也是个少年郎。
随着年纪增长,阅历丰富,想的越多,顾虑也越多,看似考虑全面,但其实又有点畏首畏尾,少了那份勇气和魄力。
无论年轻还是老成,行事谨慎不可缺,有勇有谋不可少。
对他人,尤其在团队中,不同阶段的人都需要,互相补充,发挥优势,如何调动积极性用人长处就很考验领导者了。
当我们经历着从无知无畏,到有畏有知,到无畏有知,不同阶段的不同风格,所以就要与时俱进不断迭代。
【朱挺松第13天:以灯传灯,心灯不灭】
今天的共读让我想起了迷途知返的李开复。
李开复先生少年时就读于美国,毕业后先后任职于微软副总裁,谷歌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后创立自己的品牌——创新工场,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影响世界百大人物之一。
年轻时的李开复先生豪情壮志,致力于改变世界,并将“世界因我而不同”作为长久以来的人生信仰,尽最大努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精力无限,经常工作至凌晨。
曾经的他,对于任何事情,都会全力以赴,但也陷入了一个怪圈,特别在意他人的评价,对于时间精确计算到每分每秒。比如,一场演讲不到一千人不去,是否要见一个创业者完全取决于他的公司有多大的潜力,要见哪位记者要看他面对的读者群有多少,并尽可能地估算这些事情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力。
直到有一天,病魔找到了他。他向老天抱怨,致力于改变世界并造福人类的天之骄子,为何不受老天的眷顾,怎么可能会被抛在癌症的烂泥地里挣扎求生,同众多凡夫一样。
当暴露在病痛的风暴中,再大的影响力,再高的知名度也无法减少痛苦。幸运的是,一名高人指点了他。
星云大师开示他,“我们人是很渺小的,多一个我少一个我,世界都不会有增减。你要世界因我不同,这就太狂妄了。一个人如果老想着扩大自己的影响力,那其实是在追求名利呀,问问自己的心吧,千万不要自己骗自己啊。”
迷途中的李开复先生顿悟了——追逐名利的人生是肤浅的,为了改变世界的人生是充满压力的,珍贵的生命旅程应该抱着初学者的心态,对世界保持儿童般的好奇心,好好体验人生,让自己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有成长,不必改变别人,只要做事问心无愧,对人真诚平等,这就足够了。
今天的他,并不像从前那样急切地渴望“世界因我而不同”,而且希望尽自己所能,为中国青年一代奉献点滴力量。
现如今,62岁的李开复先生始终致力于为中国的年轻人搭建一个优质的平台,让他们成长、创业过程中的疑惑可以得到解答,让他们独特的才华可以因为这个平台的赋能而更加光彩。
李开复先生的经历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无数的中国青年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奋图强,报效祖国,中华民族这头沉睡的雄狮已然苏醒。
年轻的我们意气风发,发挥每一份光和热建设祖国。年长的智者毫无保留地将经验倾囊相授,就像杨老师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致敬所有的传灯者,年轻的我们努力接过这盏灯,以灯传灯,心灯不灭。
【王倜第126天:如何抑制浮躁之思考】
最近一直在试着实践阿米巴经营,也在思考如何培养下属和带团队。
因为我发现一个问题,很多人确实很有激情、也很有干劲,但不听劝,自尊心很强,你说他不对,他会有逆反心理。我希望员工有自己的想法,能发挥主动能动性并积极承担责任。但如何在激情和沉稳之间取得平衡,目前比较困扰我。篇幅所限,列出几点作为思想整理。
第一,年轻人想法多、精力旺盛,确实会有很多不靠谱的想法,但是学习能力也强、心态也不固执,改变起来很快。很多时候,我只看到了他们浮躁的一面,却忽视了他们的可塑性。
第二,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很有个性,把某种观念硬塞给他们,往往适得其反。灌输大道理,或者强硬地要求他们按照一套规范做事,他们可能表面顺从,但内心还是抵触的。要让他们自己意识到问题,发自内心地改正。
第三,我希望和关键员工建立良性关系,我不喜欢通过诸如打压的方式树立权威,这样会极大的压制团队内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没有思想的工具人,市场上一抓一大把,我并不需要很多这样的人。
第四,部分传统行业项目周期过长,成长过于缓慢。但我自己做的事情并非完全意义上的传统行业,那我是否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主动加速员工的进步速度呢?
第五,很多时候我只是在纠结对错,只是习惯性地延续了学校的标准,即对是好的,犯错是不好的。但问题是,对了能获得什么?错了又失去什么呢?如果即使错了也没什么太大损失,反而能使人成长,为何不让他们犯错?
第六,很多人想法很多,是因为他们不用担责,出了事有人托底。如果让他们自己担责,背业绩,他们是不是会更加谨慎和自省?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思考,一个大致的结论是,选择那些本身有潜力的可塑之才,在控制损失和风险的前提下,让他们主动担责,快速失败、快速试错、快速进步。
致
每一位为改变而学习的你
唯有时光
从不撒谎
加入书院会员 | 开启十年共读
199元/年
学习委员微信:jiangmiao_sunny
伯贤书院
伯:取自伯牙、伯安(王阳明字),伯涵(曾国藩字)、伯乐之意。
贤:亲近圣贤,立志成贤,贤贤易色之意。
书院:古代的书院文化,作为民间的论道场,是读书人内心的向往。
学习圣贤,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发愿共修十年,并在因缘具足时,成立一所线下的书院,形成学以致用的特色课程,让梦想照进现实。
文字撰写|崔振巍及书院共读分享
原文朗读|伊伊
排版编辑|王晓旭
点击“在看”送我一朵小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