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就有人大声喊道:“还是你靠谱,不吃饭直接来买单。”
搞得博主是又尴尬又憋屈,只能在饭局结束后,把单买了。
事后,他思来想去,咽不下这口气,就在网上发帖吐槽。
没想到,帖子爆了,光留言就将近两千条,全是给博主支招的。
有愤愤不平的:“不该买单,这明显就是他们给你设的套。”
有抖机灵的:“迟到了,买单不成敬意,买双吧,我自罚两杯。”
有先礼后兵的:“今天不是我的主场,我可不敢凑热闹。”
还有以大局为重的:“这么点事,计较啥,别扫了大伙的兴致。”
生活中,总有些人,像作家李一烨说的,一身贼气,有点私心。
尤其是见别人犯点错,就顺理成章地利用对方的尴尬敲竹杠。
一次,她和同事王姐一起接了个大单子,要去深圳出差。
可就在出发前一晚,丸子闹肚子去了医院,只能拜托王姐先去。
一天后,丸子匆匆赶到,觉得自己耽误了王姐的时间,就一口一个不好意思。
而王姐呢,也笑笑说没关系,却随即说了句:“这几天你多干点活,就行啦。”
丸子以为王姐不过是客气一下,谁承想接下来的一个月,王姐什么也不干。
而丸子因为请假的事,觉得自己理亏,也就默默地把俩人的活全干完了。
等出差结束,丸子累得瘦了整整一圈,发誓再也不和王姐这种人打交道了。
不小心弄错了一点工作,被同事抓住不放,替人加班背锅;
偶尔说错一句话,被对方当面点出,让你请吃饭、请喝奶茶;
太在意别人怎么看,太计较自己的失误,结果只能是被人拿捏。
而我们要历练的,恰恰是如何柔和而巧妙地处理这类事。
网友@漫漫留言:“不管是买单了,还是没买,最关键的是,事过翻篇。”
如果是我,买单了,会一直愤愤不平,肯定要在脑子里反复重现饭局的场景,恨自己怎么不怼回去;不买单,又会各种揣测,其他人会不会觉得我小气,彼此会不会伤了情分,之后再见面可怎么办……
一句话,饭吃完了,但那场饭局却藏在心里怎么也过不去。
到最后,要么是花了钱买不痛快,要么是省了钱招来烦恼。
一点小事,反复琢磨,细枝末节,持续发酵,直到精疲力竭才肯罢休。
“在一件别扭的事上纠缠太久,你会烦,会痛,会厌,会累,会伤神,会心碎。”
看过一个说法,习惯性内耗的人,本质上是思维方式出了问题。
饭局买单的事,只要转变一下思考角度,就会明白:这是一次很好的经历。
教会我们识别人心,积累了社交经验,锻炼了沟通话术和调整情绪的能力。
所谓“作揖主义”,就是不管别人提出什么观点,一律打个哈哈。
“如此东也一个揖,西也一个揖。我仍旧做我的:要办事,还是办我的事;要有主张,还仍旧是我的主张。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迂回一点,用不对抗的方式“混过去”。
“今天是王哥请客,我可不敢喧宾夺主。感谢王哥组织了这个饭局,我迟到了是我不对,我先敬王哥一杯。”
将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真正的主角身上,避免自己被过度关注,又不会破坏气氛。
“对对对,我的错,真该请大家一顿,但我就怕自己掏钱,大伙过意不去。”
不急着反驳,把顾虑像皮球一样踢回去。如果再有人让你买单,那就是他不懂事了。
但他的处理,却是有时候认怂,爽快地把单买了;有时候打哈哈,一分钱不掏。
如果是为了维护关系,谈合作啦、做买卖啦,想都别想把单买了;
阚清子饰演的张芝芝是个普通的小白领,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她很羡慕有钱人的圈子,想方设法融入他们,以便为自己争取更好的资源。
但为了打开局面,只要有人开玩笑让她请客,她就硬着头皮结账。
一块小糕点,2000元;一杯苏打水,380元,一顿下午茶,上千元……
她想要的人脉资源通通都没有,换来的只是其他人的鄙视和嫌弃。
很多时候,为了利益,我们总在硬挤不属于自己的圈子。
但有句话说得好,不是一类人,不吃一锅饭,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为什么我们总在社交中碰上尴尬的事,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强融。
而拥有鹰的心态的人,明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是真正可以交心的朋友。
带头起哄的人,大都是鸡或者雀的心态,而那个帮你圆场,替你解围的人,才是真仗义。
#artContent img{max-width:656px;}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