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红楼梦》的读者或许还记得,曹雪芹在小说中曾经两次写到光福玄墓,“金陵十二钗”中的妙玉就出家于玄墓蟠香寺,另一位苏州姑娘邢岫烟当年也曾居住此地。一部蜚声中外的皇皇巨作,怎么会写到玄墓这样一个小地名?曹雪芹家与玄墓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玄墓”,其实有二个意思,一是指位于光福镇西南面玄墓山,与邓尉山相连属,东北面称邓尉山,西南面称玄墓山。玄墓山上有座江南名刹圣恩禅寺,清初曾是佛教禅宗之临济宗中心,声名远播。旧时山上梅树成林,初春满山千顷一白,梅花扑鼻幽香,洁白如雪,繁花似海,故有“众香国”美名。再加上康熙、乾隆两朝帝王的多次巡幸,一时成为人们向往的好地方。第二个她与邓尉一样都是光福的别称。沈三白《浮生六记》写道:“邓尉山,一名玄墓,西背太湖,东对锦峰,丹崖翠阁,望如图画。居人种梅为业,花开数十里,一望如积雪,故名曰雪海。”这里的邓尉、玄墓都指整个光福。

       曹雪芹将妙玉出家的地方安排在玄墓,可谓是用心良苦,同时也表露出他对玄墓的追慕之情。《红楼梦》里的妙玉“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从小体弱多病,买了许久替身都不中用,于是自遁空门,带发修行。她“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有人说她是大观园里的白雪红梅,倒不如直接说她是玄墓山里的白雪红梅更为贴切!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或作“贾宝玉品茶栊翠庵”),曹雪芹描写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到妙玉栊翠庵品茶的情节:黛玉、宝玉细细品了妙玉沏的茶,“果觉轻淳无比,赏赞不绝”。黛玉不知道是水的缘故,问道:这是旧年的雨水吗?妙玉冷笑着答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统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妙玉清楚地交代这是她当年住在玄墓蟠香寺时,收的梅花上的雪。用梅花上的雪水沏泡的茶,自然不同于一般的河水、泉水,更不同于隔年的雨水,所以味道与众不同,清醇无比。

妙玉因出家于玄墓梅花丛中的蟠香寺,对梅花特别喜爱,后来在清凉、寂静的栊翠庵里种植了许多白雪红梅。这些梅树或许就是从邓尉山里买去的。《红楼梦》第五十回描写宝玉联诗落第后,李纨罚他去向妙玉乞得一枝红梅,“原来这一枝梅花只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枝,纵横而出,约有二三尺长,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真乃花吐胭脂,香欺兰蕙”,赢得大家的称赏。贾宝玉因此作成一首难得的好诗《访妙玉乞红梅》。

       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小说中人物的言行往往带有作者现实生活的切身体验,有着深刻的“烙痕”。玄墓山美丽而特有的风光、圣恩寺耀眼瞩目的佛光,曾赢得帝王的青睐。康熙二十八年农历二月初五(1689年2月24日),康熙皇帝南巡到此,皇长子允褆随驾,侍卫随从多达二三千人。晚上,康熙皇帝就住在圣恩寺四宜堂,题御诗五律一首,题写“松风水月”,赏赐帑金200两。此后几次南巡,康熙虽然没能再到玄墓,但每次都召见圣恩寺住持,赏钱赐物,直至晚年仍念念不忘。康熙五十八年正月初九日(1719年2月27日),特旨钦命江宁织造曹頫、苏州织造李熙、江宁巡抚吴存礼、江宁布政使杨朝麟,将赏赐的1000两帑金、1501挂佛珠和衣帽鞋袜各1501套送到圣恩寺,并敕在寺饭僧3400多人。“特旨”中提到的江宁织造曹頫正是曹雪芹父亲(一说叔父),苏州织造李煦则是曹雪芹的外祖父。为了纪念皇恩,圣恩禅寺将每年的正月初九日定为庙会日,并延续至今。

▲康熙皇帝画像

康熙五十八年“特旨”(书影)

据文献记载,曹雪芹曾奶奶孙氏是康熙皇帝的保姆(一说奶娘)。康熙即位后,便委任曹雪芹曾爷爷曹玺为江宁织造。康熙二十九年(1690),曹雪芹祖父曹寅出任苏州织造,两年多之后调任江宁织造,苏州织造之职由内兄李煦继任。后来,曹雪芹父亲曹頫继袭江宁织造。

曹雪芹对玄墓的梅花及其习俗,描写得如此细致、独特,人们不禁要问:曹雪芹到过玄墓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还得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及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说起。
苏州自古是文人荟萃之地,清初有许多遗民文士表面上顺从朝廷,而骨子里反清思想非常激烈,坚决不与新王朝合作,暗底里甚至还支持反清。为此,康熙皇帝选派亲信曹寅,以文士的身份、风雅的方式与遗民交往,诗酒唱和,融洽感情,曹寅充当起了“文化使者”“舆论总监”的角色。曹寅能诗善文,多才多艺,在苏州近三年,跑遍吴中的山山水水,写下许多诗篇。他广交朋友,曾与当时苏城众多名流建立了友谊。这为曹雪芹后来了解苏州历史文化、民情风俗,无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曾有专家认为,曹雪芹就出生于苏州织造府,后来随父迁往南京。少年时,曹雪芹常随家人到苏州,住在李家葑溪别墅里,游览过苏州许多著名的风景名胜(徐恭时《芹红新语·记曹雪芹姑苏生活的传闻》《上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1期)。玄墓(邓尉)山有闻名遐迩的“香雪海”,有吴中第一名刹圣恩寺,有每年正月初九名传四方的庙会。这一切对聪明机灵、好动贪玩的曹雪芹来说,真有一种挡不住的诱惑!

曹雪芹塑像

红学家周汝昌在《曹雪芹小传》中考证:曹雪芹为编写《石头记》(即《红楼梦》),在乾隆二十四、二十五年,曾仆仆南游,阅历江南名山大川,凭吊旧迹,听话往事。而这段时间正是玄墓(邓尉)声名煊赫的顶峰时期:乾隆皇帝分别于乾隆十六年至四十九年,先后六次南巡到邓尉探梅赏胜,每次都驻跸圣恩禅寺,赏赐优厚。其中乾隆二十二年1757)那次特别隆重,皇太后、皇太子、文武官员、侍从仪仗,计有2000多人,浩浩荡荡。此时的玄墓圣恩寺成为有口皆碑、妇孺皆知、令人神往的天堂胜景。这一切怎能不引起具有敏锐观察力的小说家的注意,乘自己南游机会,到玄墓(邓尉)、圣恩寺作上一番旧地重游呢?

张鹏翀探梅诗(书影)

研究表明,作家年轻时的人生体验会生成并造就作家一生的心理结构和意向结构。玄墓山圣恩寺阁前楼房周边有许多老梅树,似虬如蟠,形姿奇特,铁干琼枝,香雪重重。在探梅古诗中有许多描写,“翠阁丹楼玉树蟠”(陈珊诗),“阁前老梅树,根瘦多精神”(孙原湘诗)……张鹏翀探梅诗有“邓尉山头履初蹑,吟魂恍被香魂慑。平生侈口说幽奇,真境乍逢心转怯。雪积空林白满山,交光雪月寒千叠。烛笼衔照玉龙蟠,万顷湖波浮暖靥”之句,曹雪芹将圣恩寺写作蟠香寺,更具艺术感染力,更让人遐想联翩!

素材来源:李嘉球
光福发布公众号 24.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