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如洪流般涌动的时代,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时代的瞭望者,是真相的追寻者,是社会的记录者。每年的11月8日,是属于他们的节日—— 记者节。

记者,是一个充满魅力又肩负重担的职业。他们的身影出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繁华都市的大街小巷,还是偏远山区的简陋村落;无论是硝烟弥漫的战争地带,还是灾难肆虐的现场。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他们。他们就像不知疲倦的行者,背着相机、拿着话筒、带着笔记本,时刻准备着捕捉那些有价值的瞬间。

当我们每天翻开报纸、打开新闻网站或者浏览手机新闻客户端时,看到的那些丰富多样的报道,都是记者们辛勤劳动的成果。他们可能为了一篇深度报道,花费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去调查采访。他们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倾听他们的故事。有欢笑,有泪水,有愤怒,也有欣慰。他们从无数的素材中抽丝剥茧,只为了给我们呈现出最真实、最客观的事实。

在自媒体时代,记者的工作确实被赋予了新的维度和影响力。那些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记者,但常年用镜头记录生活、帮助他人和环境的人,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践行着一种独特的 “记者精神”。CC 讲坛邀请这些老师,正是看到了他们身上的价值和意义。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关注社会、关爱他人、保护环境,共同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成为了时代的记录者和推动者,为自媒体时代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传播着独属于这个时代的故事。

花蚀,他是一名科普作家,同时也是一位生态摄影师。他说过,今天,从城市里的孩子,到生态保护地的居民,到每一只被保护的野生动物,都在为和谐共存付出着代价。只有平衡利弊,生态保护才能可持续,未来才能被期待。

尹杭,她是青海省雪境生态宣传教育与研究中心的创始人。从北京到雪域高原,从雪豹女孩、藏獒救助,到防熊使者。十多年来,她不断探寻与思考着,是什么让猎人放下了手里的枪?大自然的理想状态,永远都不是人与兽可以坐在一起喝杯茶。

【CC讲坛】记者节:镜头背后的坚守与担当

曹晟康,他是一名盲人旅行家,一个人,一根盲杖,一副墨镜,七年,走过六大洲,三十八个国家,他是盲人徐霞客。有人问他,为什么去登山和旅行?他说:“既然看不见世界,那就让世界看见我。”

姚宏朝,他是渔民的孩子,从小生活在大海边,见证了我们的海洋环境在短短二三十年的剧变,为了保护海洋生态,他选择了与海洋有关的工作,他是海洋生态环保主义者、水下摄影师、PADI国际潜水教练专业协会参谋教练官、海南省贝类与珊瑚保护学会会长、中国摄影家协会潜水摄影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他创立了“潜水帮-全球华人潜水员APP”,用自己的方式引导人们认识海洋,呼吁国人保护海洋!

记者节,是对这些无名英雄的致敬。他们没有耀眼的光环,却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念。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历史,见证着时代的变迁。我们应该感谢每一位记者,是他们让我们能够了解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让我们在信息的海洋中不迷失方向。

小编虽然不是记者,但在日常工作中,却与记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工作内容都和记者的工作性质相似,仿佛在沿着记者们的足迹前行。而且,身边有不少记者朋友,在与他们的相处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记者这个行业的酸甜苦辣。

在我们的工作环境里,还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CC 讲坛的摄影老师们。每一期演讲,他们都默默付出,从前期准备到现场拍摄、后期制作,无不精心对待。演讲现场,他们专注捕捉精彩瞬间,为找最佳角度而奔波,扛着设备却不觉重,一心要呈现最精彩的演讲,面对突发状况也能从容应对。他们像幕后守护者,和记者一样,为大众传递价值信息。

希望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每一位记者都能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尊重和认可。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理解记者这个职业,支持他们的工作,让他们在追求真相的道路上能够更加无畏地前行。因为他们,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透明、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