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迈神秘机型发布,就在今天:

👇

在国内,大家不说“贴牌”,而是心照不宣的讲“联合开发”。

01

十年前,2014年7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彼时还称CFDA)在官网发布消息:

图片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经审查,批准了BGISEQ-1000基因测序仪、BGISEQ-100基因测序仪…。这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首次批准注册的第二代基因测序诊断产品。”

由此,测序产品注册审批之路正式开启。

BGISEQ-1000,华大历史上一款颇为神秘的机型,公开渠道很难寻觅到相关产品信息。但基于“联合探针锚定测序法”的方法学,可推测其是华大在2013年收购美国测序仪品牌Complete Genomic(简称CG)后推出的首款测序机型;

相较之下,BGISEQ-100则是当时华大在NIPT市场开拓的主流型号,其并非源于CG体系,而是基于“半导体测序法”,贴牌自Life Technologies(彼时刚被Thermo Fisher收购)的Ion Torrent平台。

图片华大BGISEQ-100测序仪

同年11月,达安基因DA8600测序仪获批,贴牌自Ion Torrent平台;

次年2月,博奥生物BioelectronSeq 4000测序仪获批,贴牌自Ion Torrent平台;

次年3月,贝瑞基因NextSeq CN500测序仪获批,贴牌自Illumina NextSeq 500平台。

(详见:科学家、拓荒者与野心家:从2007到2022,十五年NIPT基因江湖风云录

02

广泛“进口贴牌”和“集中获批”有其复杂的时代背景:

彼时,测序正处于概念风口,NIPT如火如荼,但市场充斥各路牛鬼蛇神,检测质量良莠不齐,引发不少社会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食药总部颁发一纸“测序禁令”,特别点名NIPT,措辞激烈:

图片

“包括产前基因检测在内的基因测序相关产品…应作为医疗器械管理,并应按照…规定申请产品注册;未获准注册的医疗器械产品,不得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已经使用的,必须立即停止。仍继续开展的,要依法依规予以查处…”

(详见:临检史上,两次著名“禁令”:监管会毁灭行业吗?

但临床需求仍在,严格执行禁令,临床则无产品可用,对新兴技术产业也是重大冲击。

禁不是目的,规范才是目的。

药监与卫健委两条腿走路,前者给出了关于测序产品分类界定的明确要求,旨在引导产业按IVD产品提交注册审批;后者制定医疗机构与第三方医检所的试点要求和具体名单,通过行政约束,渡过“无获批产品的空窗期”。

行业发展趋势此时已经很明确了,即从做“临检服务”到做“IVD产品”

但服务起家的中游企业,并没有独自开发测序仪的能力;与此同时,国产测序仪厂家数量少、且毫无竞争力;与进口品牌合作成为唯一解。

进口品牌也有快速开拓中国市场的需求,受制于中国对进口器械严格的审评要求(尤其是进口器械需要先在原产国拿到注册证),将某一产品授权中国合作伙伴走国内注册审批流程,成为更可行、且高效的路径

供需双方,一拍即合。

03


其实早在2014年“测序禁令”之前,头部企业已经预判“检测服务向IVD产品转化”的趋势(或说正是他们在创造趋势),并提前布局。

2011年,贝瑞基因(时称贝瑞和康)与Illumina就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在新闻稿中共同宣称:

“贝瑞和康与Illumina将共同努力,以获得相关管理部门对于新型产前检测技术的核准。

图片

贝瑞原董事长周代星曾任职Illumina的履历,为双方的顺利合作打下了基础。

此时,离贝瑞成立,还不到两年。

贝瑞,也成为国内最早开启入院和医院本地化的测序企业。这一模式,开启了贝瑞NIPT的黄金十年。

NextSeq CN500,也是illumina贴牌中国第一证。

之后,Illumina又陆续授权安诺优达(NextSeq 550AR)、金圻睿(KM MiniSeqDx-CN)两款机型,并获得注册证。

其自己的MiSeqDx、NextSeq 550Dx,也分别在2018年、2020年获批上市。

04


同在2011年,华大与Illumina,在短暂蜜月期后,互生嫌隙。

2010年初,华大利用6亿元国开行贷款,从Illumina一次性购买了128台测序仪,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测序工厂,这也是Illumina史上最大一笔订单。

但,“从2011年开始,说好的试剂折扣不仅没有,而且还要涨价40%。要折扣的话,必须要提供所有客户的详细信息 … 当需要申报临床资质时,也被告知没有授权不能开展临床应用。”华大研究院徐讯在9月9日Cyclone SEQ发布会上如是说。

图片

这是华大收购CG、布局上游的重要缘由。

2013年3月,华大正式宣布完成对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测序企业Complete Genomics的全资收购。尔后,华大组建自己的测序仪研发团队,开始内化、并发展CG技术,由此孕育出华大智造。

技术内化需要时间。

以一幅图就可以直观看出初代CG机型与华大后续机型的巨大差异和产品迭代时面临的巨大挑战:

图片

(详见📎 发布“DCS Lab”计划,华大智造的“野心”可不只是取代Illumina

但市场不等人,竞争对手正在野蛮开道。

过渡阶段,贴牌Ion Torrent平台,成为华大另一折中选择。

这一状况,终于在华大2015年推出BGISEQ-500、并于2016年获批上市后,得到改观。

最难的是从0到1。技术突破如此、产品突破如此、注册也是如此。

从0到1的突破打开之后,华大开启了产品裂变之路,以每年一到两款的设备的更新频率迅速迭代,并同步开启注册报批。2017年-2018年两年间,华大BGISEQ-50、MGISEQ-2000、MGISEQ-200相继获批,速度惊人。

2018年,华大发布公告,完成BGISEQ-1000、BGISEQ-100两款测序仪及其相应NIPT试剂的注销手续,注销原因是原测序平台成功升级。

由此,尚不成熟的BGISEQ-1000机型、贴牌自Ion Torrent的BGISEQ-100,完成其历史使命。

师夷长技,华大也开始将测序仪授权贴牌给其他企业,结成同盟。

目前,已有吉因加、泛生子、优迅、嘉检、微远、贝康、艾德、迪飞、金匙等9家企业基于华大平台完成注册申报,成为华大测序仪的重要出货方。

05

中游测序企业为什么热衷于贴牌测序仪?

是模式惯性,还是有其他考量?

早期,在没有国产测序仪厂家可选、没有测序仪产品获批的情况下,联合进口品牌进行注册报批是先行者在彼时监管路径下的唯一选择。

产品贴牌亦有其优势:

  • 产品虽为贴牌,但名义上属于中游企业自己,拥有更多自主权;

  • 与上游测序企业的关系更为牢固,减少临时拿授权、或未来合作变化的不确定性;

  • 在宣传口径上,可以大张旗鼓地打出“整体解决方案”、“国产身份”;

  • 在市场操作时也更具灵活性,方便设置“萝卜标”,或或因测序仪与试剂的“封闭关系”,给定一个“单一来源采购”的理由;

等等。

但随着测序仪获批数量的增多、可选合作产品/企业的增多,这种贴牌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似乎在降低。

事实上,也并非所有企业都选择自己申报一张测序仪注册证。

以肿瘤基因检测为例,燃石、诺禾、臻和、元码、思路迪、真固、求臻等企业(下表红色标注项),目前尚未注册测序仪产品,而更专注在试剂注册层面。

图片

未来,随着上游测序仪制造企业的增加、可选机型的增加、注册思路的调整,中游企业会拥有更多的选择,从而也会拥有更多的安全感。

上游厂家充分竞争、中游企业自由选择,届时,贴牌或许就会成为历史。

这是一种更为自由的方式。

翔哥说,自由选择是双刃剑,你自由了,竞品也自由了;

测序核心还在卖水,如何能长期稳定不受干扰的卖水才是目标。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