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观扶眉战役纪念馆,缅怀英勇献身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先烈们!
1949年7月6日,中共第一野战军前委第七次扩大会议召开。根据中央军委的6月26日指示,制定了“钳马打胡”的作战方针,决定发起扶眉战役。
彭德怀还特别告诫第二兵团司令员许光达:“最关键的是二兵团,你们要隐蔽开进,路上如遇小股敌人不要纠缜,突然插入敌后,直逼渭河。在占领青化镇、益店镇后即向罗局镇、眉县车站进攻,抢占蔡家坡,切断陇海路,阻击敌人向宝鸡撤退。”
没人会担心担任正面攻击的部队的刀是否锋利,大家唯一有顾虑的便是胡宗南的部队一打就开跑,后面的部队实在追不上,所以占领罗局镇,夺取眉县车站,把胡宗南部队逃跑的路给堵住,变得十分重要。
7月8日,二兵团师以上干部会议在言村召开。执行穿插敌后进行阻击敌人的重任交给哪个军呢?
已升任第二兵团政委的原四纵司令员王世泰的意见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许光达司令员经过反复考虑,决定由四军来完成这个重要任务。
四军是陕北红军的老部队,在创建和保卫陕甘宁边区的战斗中功勋卓著。尤其是在接受西府战役阻击重大失利教训后,在后来的历次战役中进步很快,完全可以胜任此次艰巨的穿插阻击任务。
打先锋的任务交给四军,三、六军的领导同志都积极予以支持,并表示要做好四军的坚强后盾。六军军长罗元发同志建议四军开进要快要猛,并注意对扶风、歧山方向进行严密侦察。首长们的殷切希望和兄弟部队的热情关怀,使到会的四军领导十分感动。
一年多以前的西府战役,四军的前身——第四纵队表现欠佳,战后遭到了野司首长特别是彭老总的严厉批评。俗话说,从哪儿跌倒的从哪儿爬起来,眼前的扶眉战役给了四军打翻身仗的绝佳机会。
由于四军新任军长张达志还未到任,政委张仲良代表军党委表态:“请首长们放心,我们一定连续作战,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堵住敌人,保证战役任务的圆满完成。”
随后,四军张仲良政委和孙超群副军长在营以上干部会上进行紧急动员,要求全军指战员明确担负敌后穿插任务的艰巨性和光荣性,要准备打恶仗。接着立即派出军侦察队,即由三十二团副团长刘占荣带领的十一师侦察队,配备电台,深入敌后查明益店、罗局的敌情,为制定全军开进路线提供情报。四军各师均派出了侦察分队。十师三十团李有益副团长和该师二科鲁增副科长带领的侦察兵,深入青化镇附近俘敌多名,查明了法门寺、益店、青化镇一带情况,对引导部队迅速开进创造了条件。
战前四军各个连队都进行了诉苦复仇教育;研究战斗方案。指战员们磨刀擦枪,部队士气高涨。
7月10日下午5时,四军十二师自礼泉县南孝义镇出发,与其他各师一道向武功以北至临平以东一线集结。
7月11日下午4时,按照四军部署,由十二师率先越过漆水河,消灭敌人一个骑兵侦察队,解除了敌人的耳目,夺取临平,警戒掩护主力开进。
担任尖刀任务的十师部队全体轻装,分成三个梯队,迅速从临平北黑山、尹家堡、断桥一线出发。
十一师取道清水营、寺背后西进。
十二师在十一师左翼行进。
太阳快要落山了。
时值盛夏,酷热难耐,即使是在晚上,也没有一丝凉风。
斜阳下,飞扬的尘烟伴随着漫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奔向前方。
入夜,人影憧憧,脚步“唰唰”。
十师以三十团为前卫,师指挥所、二十八团、二十九团随后跟进的战斗队形行进。经天度,绕法门,翻深沟,涉洪水,遇敌不与纠缠,快速隐蔽地于7月12日凌晨进至青化、益店。
十一师于12日凌晨3时赶到益店地区,至四时半与十师靠拢,并肩向罗局新集攻击前进。
十二师于12日6时到达益店以西构筑工事,并向歧山方向警戒。
四军的三支穿插部队犹如三把锋利的钢刀直刺敌人的心脏。特别是十师指挥果断、机智灵活,行动快速。全师于12日晨7时一举占领咽喉重镇罗局;二十八团又连续追击敌人二十余里,控制了南罗局;该师适时捕捉战机,派出二十九团二营从罗局下塬,夺取眉县车站。
消息传到野司,彭总十分高兴,当即通令全军加紧合围,歼灭敌人,力争一举成功。
罗局镇位于岐山县与扶风、眉县三县交界处,是渭河平原北侧第一道塬地前沿,高低落差约100米,距眉县火车站不足10里,站立在罗局镇南侧塬边,可俯视渭河平原川道及其农田村舍。眉县火车站位于渭河及罗局镇中间,它的南側不远则临渭河和眉县县城,此处是西安通往宝鸡的重要通道,地勢平坦,铁道、公路、小道密布,是扼敌撤退西窜的咽喉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关系到扶眉战役胜负的关键所在。
罗局镇阵地被我军抢占,胡军由防守东部防线,变成了打通西部“生死门”。
第二兵团向四军部队提出了,“寸土不失,堵住敌人就是胜利”的口号。四军广大指战员,以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在罗局镇、眉县车站阻击胡、马军疯狂的冲击,同其进行反复拼杀,始终坚守阵地。
敌军一度突破我军防线,进击到离十师临时指挥所200米处。当时,四军副军长孙超群正在和十、十一、十二师的领导在这里研究下一步打法。接到情况危急报告,十师政委左爱拔出手枪高喊:“共产党员们,不能让一个敌人突围呀!”遂带领师指挥所干部和警卫员冲到第一线去堵击敌人。十师师长刘懋功飞快地联系到附近的十一师三十一团团长王学礼,请他派部队猛攻敌中间部,夺回了被敌攻占的阵地,解除了危险。
在扶风强家沟、高望寺地区,眉县渭河铁路两侧长约十多华里,宽约5华里的狭长地带,敌我双方数十万兵力对抗,轮番冲锋,一波波倒下,一波波又冲上。
12日下午3时,一野向国民党军发起总攻。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第二兵团同第十八兵团的六个军,从东、西、北三面向国民党军队猛攻,国民党部队步步退缩。为了逃命,万余名国民党兵掉头向南,逃至渭河前,争相跳入河中,向南泅渡。

说来很怪,是日晴天朗日,不知为何渭河河水暴涨,波涛滚滚,国民党军被淹死3000余人。侥幸过河者,被埋伏在南岸的第一兵团俘虏。
时值7月中旬,正是八百里秦川一年中最酷热难耐的时候。
四军部队在连续14个小时急行军150余里完成穿插任务后,紧接着又连续阻击企图逃跑敌军,激战12个小时,睡不成觉,吃不上饭,喝不到水,有许多战士在行军途中就中暑牺牲了。十师师长刘懋功因为担子太重,加上心急、疲劳、情绪紧张,嘴烂了,眼睛肿得像个烂桃流血不止。十师司令部管理科副科长、老红军阎合为给部队送水献出了生命。有的战士口渴难忍,不得不喝自己的尿解渴。大部分干部战士嚼野草、包谷秆,仍然嘴唇干裂起泡。罗局镇村头有一口涝池,平时是村民洗衣服、饮牲畜、浸泡麻秆、皮子的臭水坑,里面长满红色的线虫。就是这样又臭又腥的水,也被四军指战员舀得喝光了,连黑泥底子都喝到嘴里!
彭德怀对第四军完成的穿插、阻击战斗十分满意。战役胜利后,彭总讲:“四军这次打得好,这次立了功。一年以前在西府战役中,四纵队打得不好。那时部队组建不久,缺乏大兵团的作战经验。这回有很大的进步,这就是从战争学习战争嘛。部队虽然伤亡大一些,但打出来了一个好的战斗作风。”在以后的会议上,彭总还多次表扬过第四军。
说来很有意思,当年西府战役打不好仗,让彭德怀很生气并骂了娘的是第四军,而今打了个漂亮仗,让彭德怀特别高兴的也是第四军。第四军用自己的战果证明了自己的进步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