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名常有书,(1901-1966)生于四川,为早期留法中国画家,他的书画启蒙自父亲,小时候随赵熙学书法,其后在兄长的财力帮忙下,走上艺术家之路。他十七岁赴上海,进入私人美术学校学习,来年前往日本之后又赴法国,从此常玉长住巴黎。1950年在纽约举办画展,次年返回巴黎,1955年作品参加巴黎独立沙龙。1964应台湾教育部邀请,来台举办个展。1965年在巴黎友人家中举办个展,1966年不幸因媒气意外逝世巴黎。
白菊,1930s 油畫 畫布,73 x 50 cm 成交价:56,650,000HKD
瓶菊 ,1930s 油畫 畫布,73 x 50 cm 成交价:103,580,000HKD
《牡丹图》是常玉在巴黎的起点,一个深受传统中国画影响的艺术家,面对欧洲艺术,要经历怎样的蜕变?不了解他的花儿,就很难理解常玉。
纵观常玉一生的作品,花卉主题横跨四十年,一直是他十分钟爱的题材。而这花卉当中,又数粉色最惹人动情,极具高级感。虽然用的是油画材料,但其用笔、气韵却都体现着高深的书法功底,气度非凡。
常玉的静物画,尤其是花。他全身心的专注于花卉静物的创作,从最早的粉红主调的花卉静物开始,插在素净的花瓶中,十分简洁和纤巧。蔷薇、菊花、兰花、梅花、莲花是主要的创作题材,菊为之最,瓶中插花,中心构图,只是有的是摆在桌上的瓶花,有的是放在地上的盆花。
白玫瑰 ,1930s 油畫 畫布,41 x 33 cm
他没有选择写实,大胆移用中国画中“线条、留白”元素。书法入画,而色彩单一,主要烘托线条美,画风明亮清丽, 浅浅淡淡,韵味十足。构造出中国水墨画的纯净意境,用西方材料诉说自己的乡愁。
常玉的“花”,被蒋勋称为“乡愁之花”,有的安静,有的热烈,有的顾影自怜,有的清高自赏,底色和花瓶颜色对比强烈,形成反差,用西方的绘画方法画出了东方的美。更像一首难以忘怀的曲调,常在耳边,挥之不去。
白瓶與玫瑰 ,1930s,油畫 畫布,81 x 50 cm
粉蓮盆景 ,1940s 油畫 纖維板,128 x 80 cm
白菊花,1929,oil on canvas, 46 x 27 cm
藍菊與玻璃瓶 ,1940s 油畫 纖維板,100 x 50 cm
黑瓶與菊花 ,1930s 油畫 纖維板,74 x 51 cm
瓶紅粉紅菊 ,1930s 油畫 畫布,81 x 54 cm
盆花 ,1930s_40s 油畫 炭筆 畫布,92 x 59 cm
粉瓶小野菊 CR76,1930s 油畫 畫布,80 x 46 cm
盘花牡丹 Oil on board, 82 x 74 cm
盆花牡丹,1940s/50s, oil on masonite, 75 x 60 cm
白色瓶子里的玫瑰,1924 油畫 畫布, 73 x 50 cm
盆菊,1950s, oil on masonite, 90 x 120 cm
婚禮花飾 ,ca. 1930s,油畫 畫布,73 x 54 cm
粉底花籃 ,1930s,油畫 畫布,72 x 54 cm
牡丹 1940s ,oil on canvas, 92 x 73.5 cm
花籃 ,1931,油畫 畫布,80 x 80 cm
籃中粉紅菊,1931,油畫 畫布,92 x 60 cm
青花瓷盆与白芍药,1950年代,纤维板面油画 109.8 x 79.8 cm
瓶花 ,1930s油畫 畫布,81 x 45 cm
紅底白菊,1930s_40s,油畫 纖維板,91 x 50 cm
綠色瓶中花卉,1930s,油畫 畫布,33 x 25 cm
白瓶粉紅玫瑰 ,1931,油畫 畫布,65 x 50 cm
紅色背景的百合花,1940s,油畫 畫布,91 x 50 cm
红菊 ,1940s, oil on masonite, 91 x 50 cm
剑兰与猫,Oil on board, 123 x 139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