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age

早上好,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规律”这件事。

在没有了解大自然的规律之前,人类总有种盲目的热情,以为只要自己想,定能“战胜大自然”。
历经无数挫败才发现,大自然可不是你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我们无法改变四季轮换,更不能阻止昼夜更替。
使蛮劲没有用,唯有不断认识客观规律,让自己更适宜自然的节奏,生活才有可能变好。 
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在《象与骑象人》中写:如果想靠蛮力制服一头大象,一定会失败;只有了解大象喜欢什么害怕什么,才有可能跟大象好好相处。

天色从不忽晚,人间也为入秋准备了多时。一切都在规律的变化当中,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不断变化中,定静属于自己的那份长久。

Image

林曦水墨作品

Image

苏轼在“乌台诗案”中蒙冤被贬,从堂堂知州,沦为相当于民间自卫队副队长的黄州团练副史。

在黄州,他自己种地,自己盖房,自己研究菜谱。从开始一落千丈的苦闷,到“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然,苏轼用了整整三年。

始终带着“努力就会成功”的想法,便常常会忽视,生命中有太多不确定的变量,谁都无法用个人意志决定一切。
包容生命中的无常,承认自己的有限,内心反而能变得更加有力。

稻盛和夫曾在自传中说:“人生就是如此的波澜万丈,永远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既会有令人羡慕的幸运降临,也会遭遇始料未及的失败和考验。”

Image

Pic_林曦

放下对抗的惯性,允许事情是改变的,也要容许自己处在劣势。
就像林曦老师说的,“我们很多痛苦的感觉都来自于对正常的误解,健康是生了病能好,不是永远不病,人的生命是一个动态的平衡。”

Image

被称为“诗佛”的王维,是一个一生都在找寻平衡的人。

少年王维才华万丈,丧父后肩负家庭,仕途却艰难不顺。先因权力斗争被贬至边疆,后又遭明升暗降,屡次挫败,令王维对倾轧不断的官场彻底失望。

深知抗争无用,又不愿同流。无奈之下,他选择了“亦官亦隐”的佛系为官:买下辋川山庄,闲时溺于田园山水,写着“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滤去了尘世,温润平和地过日子,才感觉舒服得不得了。这样的佛系,意外换来一阵子的稳步升迁。
“安史之乱”对唐朝官员来说,看似是一劫,实则是两劫。安禄山没杀的,唐玄宗也会杀,而王维竟都安然无恙。

表面上,是被迫任职时写的那首诗救了他;实际上,是他在最风雨飘摇的时代洪流中,在种种羁绊下,难忍能忍,难行能行,才金石般稳住了自己这艘命运的小船。

Image

《秋山看雨晴图》局部 清 吴石仙
我们常常将不可掌控诉诸为“命”,好似这么一想,总能带来一些释然与放松。其实这个说法的本质,是我们放下了掌控,承认自己再大,也大不过天。
就像小时候,总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直到有一天发现,其实不是一切都围着自己转,我们反而开始长大了。

所以不必太琢磨:是不是本可以做得更好,因为总有事与愿违无可避免。接受不完满,似是无奈,实则是跳出规律后的通达明朗。

世界本就正负相形,福祸相依。知晓规律,才有可能持经达变,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之法,在变化的世界中长久有力地生活下去。

因此,稻盛和夫那句话还有这样的下文:
“决定人生的并非好运或厄运,而是我们心灵的状态。越是艰难困苦,越不能丧失美好的希望;而在成功时,不可忘记感谢之心、谦虚之心。

保持积极向上的姿态,从自己当下能做的事开始,聚精会神,全力以赴。人只要有这种心态,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重振旗鼓。”

Image

林曦水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