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长大后某一天你突然发现已经好久没有聊天,不知近况了。
上学时期无话不谈的好友,毕业后找不到聊天话题,很久没联系了。
一起上下学的邻居同学,没有考到一个学校之后,就逐渐疏远了。
能成为亲近的人,一定是性格上有相似之处,三观很合拍,那为什么会逐渐消失在彼此的生活里呢?
而且很有意思的一点是,我们总是与他人不知不觉的慢慢走远,等回想起来已经过了很久。
人是群居动物,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就避免不了人际交往。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网是一种正向金字塔结构,从下往上,重视度逐渐增加,人员逐渐减少。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与生活中接触的每一个人都保持最好的交际关系,所以这时候就会产生了人与人关系的远近。
而且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很多社会动态原因而发生变化的。
这些原因有:年龄、喜好、经历、时间、人生阶段、自我认知等等。
例如:一个人在某一个时间段非常喜欢动漫,他就自然的和喜欢动漫的人关系拉近了,如果后来他又喜欢上了游戏,他就会自然的转向喜欢游戏的人。
所以人和人的关系会转变,我们就会面临着新的关系开始,以及与旧关系的告别。
但是有时候,告别会发生的悄无声息,在不经意间就发生了。
此时就会出现前面说的情况,在不经意间突然发现和之前的某个好友渐渐疏远了,回忆起来却不知是从何开始。
追根到底,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对方在你的生活中逐渐缺少了参与感。
从心理学上来说,参与感可以理解为参与讨论,分享观点,共同决策。
参与感会增加个人交往中,双方在彼此生活中的存在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刷存在感。
它也会用在商业方面,近几年,参与感是小米企业最成功的营销方法。
参与感拉近了小米企业与用户的感知关系,实现了小米企业与用户的双向沟通。
其实生活中,人与人交往也一样,需要双向沟通,参与感就是双向沟通的基础。
就是因为没有参与到对方的生活中,这种参与感越少,告别就来的越悄无声息。
然后就会出现,双方明明没有任何争吵或者争执,但是关系慢慢变淡了的情况。
其实反过来也一样,如果你想与一个人悄无声息的告别,那就逐渐消失在他的生活中,不要参与他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这样你们就会越来越没有共同话题,就自然而然的疏远了。
对于成年人来说,这种不用直接说出口,悄无声息的告别应该是最体面的了。
在人际交往中,地理距离也是影响社交双方心理距离的重要因素。
我们在第一点中说到了,悄无声息的告别就是逐渐减少在对方生活中的参与感。
但是有种被动的告别,就是由于地理距离而产生的心理距离。
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居,在某一天突然搬走远居,大概率你们之间的关系也会逐渐疏远。
对于爱情来说,异地恋的危机就在于此,相隔的地理距离远,影响最深的就是对彼此的注意力。
在总的印象形成过程中,最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
也就是我们更容易对身边的人和事物产生亲近感,我们更容易受到离我们更近的人或事的影响。
地理距离是客观的原因,但是它不可避免的就会带来注意力转移。
人际关系交往的双方,一方突然到了一个新环境,就会自然的把注意力转移到适应新环境新事物上。
等到他再想起在与另一方沟通分享时,已经有了一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就会带来不同的心情。
人与人交往是需要一些及时性的,这样会迅速的引起情绪反应,有情绪反应才会改变彼此的关系。
小A在学校的评奖中获得了一等奖,现场有他新认识的朋友小B立刻为他送上了鼓励和夸赞,此时小A就会对他上升好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