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感交集,也作百端交集,形容许多感情交织在一起,形容心情复杂,感慨无比。成语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图片

卫玠,字叔宝,河东郡安邑人。卫玠出身名门,乃曹魏尚书卫觊曾孙、太保卫瓘之孙,他不仅出身高贵,而且容貌极为俊秀,与潘安、兰陵王、宋玉并称“古代四大美男”。
卫玠五岁时,神态便异于常人,他的祖父卫瓘便曾感叹道,“此儿异于常人,可惜我已年老,看不到他长大成人了!”卫玠年少时乘坐羊车上街,看到的人都以为是玉人,争相前去观看。卫玠的舅舅骠骑将军王济,本就英俊豪爽且颇有风度姿容,然而每次见到卫玠,都感叹说像是珠玉在侧,让自己自惭形秽。

图片

卫玠长大后,喜好研究玄学,乃是当时极为著名的玄学家。不过,卫玠虽然才能容貌皆极为出众,但却体弱多病,他的母亲王氏便不让他多说话,但他每次出言,都会让众人大为赞叹,就连当时很少推崇他人的琅琊人王澄,都因他的言论而倾倒。以至于当时的人们都评价说,“王家三子(即王澄、王玄、王济),不如卫家一儿”。
朝廷曾多次征召卫玠入朝为官,但却皆被卫玠所拒,直到很久以后,卫玠实在拒绝不过,这才接受邀请,担任了太傅西阁祭酒、太子洗马。

图片

卫玠虽然容貌俊秀,才能出众,奈何生不逢时,当时的西晋朝廷已到崩溃边缘。彼时,先是爆发了“八王之乱”,严重动摇了西晋的统治根基,紧接着迁居内陆的各少数民族也纷纷趁势起兵,纵兵中原建立政权,以致中原地区战乱延绵不断。
在北方陷入持续战乱之际,那些世家大族带领宗族部曲成百上千,普通百姓也是携家带口,纷纷渡江南下躲避战乱,史称“永嘉南渡”。

图片

永嘉四年(310年),卫玠因为天下大乱,也决定举家迁往南方,然而他的母亲却说,“我不能舍下仲宝离开!”仲宝便是卫玠兄长卫璪的字,时任散骑侍郎的卫璪,当时正留在洛阳,随侍于晋怀帝司马炽身边。
卫玠好不容易说服了母亲,这才与兄长辞别,然后带着母亲南下来到了江夏(今武汉)。卫玠南迁次年,洛阳被攻破,他的兄长卫璪死于乱兵。

图片

卫玠身体本就不好,又一路经历了长途跋涉,餐风饮露,抵达长江边时,他已经被折磨的憔悴不堪。看着眼前的滚滚江水,卫玠感叹道,“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意思是说,见到这茫茫江水,自己心中不由得百感交集,只要是个有感情的人,又怎么能排遣这万千的思绪和感慨呢?卫玠的这番感叹,既有对朝廷前景的忧虑,也有对自己命运的担忧,再加上被病痛折磨的身体,他彼时的复杂心情,是根本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图片

征南将军山简见到卫玠,对他十分器重和钦佩,听说卫玠的妻子在渡江后不久,便不幸亡故了,山简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卫玠。
之后,卫玠又来到了豫章(今南昌),而当时镇守豫章的,正是大将军王敦。王敦麾下的长史谢鲲,此前便已经听说过卫玠的大名,于是连忙将他请到府上,与其交谈了一整天,大将军王敦也对其大为夸赞。
虽然王敦和谢鲲都十分看重卫玠,但卫玠却认为王敦“豪爽不群,而好居物上”,恐怕不是国家的忠臣,遂又离开豫章前往了建邺(今南京)。

图片

当时,卫玠的美名早已传遍天下,建邺官民听说他要来建邺,大家都想一睹他的风采。等卫玠抵达建邺时,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将他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像一堵堵围墙一样把他围得密不透风。
卫玠本就体弱多病,根本受不了众人长时间围观,更经不住如此的劳累,结果导致他病情加重,不久后便病逝了,年仅二十七岁。当时,人们都传说卫玠是被看死的,这便是成语“看杀卫玠”的典故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