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闯关东”:内蒙古和大东北到底有啥魅力?

文   李富

二次“闯关东”:内蒙古和大东北到底有啥魅力?

李富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冀鲁豫大地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孕育了无数勤劳勇敢的儿女。当时代的浪潮翻涌至新世纪的门槛,这片土地上的子民们再次踏上了“第二次闯关东”的壮阔征程,而他们的目光,不再仅仅局限于关外的内蒙古与大东北,而是深远地投向了那里的广袤天地与无限可能。

92日,山东人正在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风水沟镇收获大葱。(李富摄)

    内蒙古,这片曾被风吹草低见牛羊所描绘的神奇土地,如今正以它独有的魅力吸引着来自冀鲁豫的创业者。他们不仅在这片丰饶的高原上播撒着希望的种子——金黄的玉米、葱郁的大葱、饱满的马铃薯、鲜嫩的白菜、火红的辣椒,更是在连绵起伏的荒山间开辟了绿色产业的新天地,果树成林,花果飘香,绘就了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生态画卷。他们的身影,在广袤的天地间勾勒出一幅幅新时代的“闯关东”画卷,而这背后,是土地流转政策的春风化雨,是优惠政策的强劲助力,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92日,山东人正在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风水沟镇收获大葱。(李富摄)

    《闯关东》这部电视剧的热播,不仅唤醒了人们对那段血泪与奋斗历史的记忆,更激发了新一代冀鲁豫人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欲与开拓精神。如果说历史上的“闯关东”是一次为了生存与活命的悲壮迁徙,那么新时代的“第二次闯关东”则是一场基于发展、合作与共赢的智慧抉择。


赤峰市元宝山区元宝山镇,山东人正在收获自己种植的胡萝卜。(20231025日,李富摄)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冀鲁豫人与内蒙古人民携手并肩,共同书写着新时代的传奇。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将那份豪爽、朴实、忠诚、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深深植根于这片土地。在广袤的内蒙古与大东北,冀鲁豫人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们的大气做人、容人之德、胸怀宽广的行事风格,与当地人相互融合,共同绘制了一幅幅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92日,山东人正在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风水沟镇收获大葱。(李富摄)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第二次闯关东”的驱动力已远非单纯的生存需求,而是对内蒙古和大东北地区人脉、资源、地理优势的深刻洞察与精准把握。冀鲁豫人凭借着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纷纷将目光投向这片潜力无限的土地,寻求新的发展机遇,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们深知,只有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92日,在赤峰市松山区拍摄的河南人种植的大葱。(李富摄)

    回望历史,冀鲁豫作为传统的粮食重地,曾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今,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冀鲁豫人再次挺身而出,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和更加坚定的步伐,向着内蒙古与大东北进发。他们不仅要在这片新的土地上续写辉煌,更要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就是新时代“第二次闯关东”的深刻内涵与重大意义。在那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世代居民以耕作为生命之基,土地不仅是他们生存的舞台,更是心灵深处最坚实的依靠。每当晨曦初照,冀鲁豫平原的耕耘者便踏着坚实的步伐,迈向田野,而南方的水乡则孕育了另一番景象——稻浪翻滚,水网交织,是水稻文化的温柔乡。然而,这份水乡柔情并不全然适配北方人的血脉与灵魂,他们的目光跨越山川,锁定了那片遥远而丰饶的关外之地。

克什克腾旗新开地乡的马铃薯种植基地,河北人正在利用新型机械收获机收获马铃薯。(2023925日 李富 摄)

    关外,一片广袤无垠的天地,土地肥沃得仿佛能挤出油来,湖泊如镜,河流如织,深林与草原交织成一幅壮阔的画卷。在这里,夏季是耕种的诗篇,汗水滋润着希望;冬季则化作狩猎与捕鱼的传奇,勤劳的双手总能在大自然的馈赠中寻得温饱,乃至积累起殷实的家业。当南方遭遇连年饥馑,哀鸿遍野之时,内蒙古与大东北宛如两位慈祥的母亲,以她那宽广的胸怀和丰饶的物产,成为了无数国人心中的避风港和生命绿洲。

克什克腾旗新开地乡的马铃薯种植基地,河北人正在利用新型机械收获机收获马铃薯。(2023925日 李富 摄)

    步入新时代,社会学家敏锐地洞察到,冀鲁豫人民再次将目光投向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不仅因为内蒙古与大东北拥有深厚的亲情纽带、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诱人的政策红利,更因为这里的人们依然传承着“闯关东”那股不屈不挠、勇于开拓的精神血脉。这股力量,成为了他们“二次闯关东”的强大驱动力。

克什克腾旗新开地乡的马铃薯种植基地,河北人正在收获机收获马铃薯。(2023925日 李富 摄)

    此番迁徙,对冀鲁豫人而言,是寻找新天地的征程,也是企业版图扩张的机遇;而对当地人来说,则是观念碰撞与融合的新篇章。冀鲁豫人的到来,如同一股清新的风,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勤奋敬业的工作态度以及诚实守信的商道精神。他们忠诚于梦想,崇尚道义,用汗水书写着新时代的奋斗传奇,成为当地人自我反思身份融入这片土地,共同书写着关于亲情、友谊与奋斗的动人故事。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一个追梦人的笑容都如此灿烂,他们快乐着,努力着,共同绘制着未来更加美好的蓝图。

作者简介

犁夫,本名李富,文学学士学位,作家、记者、评论家、剧作家、词作家、编导,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特邀评论家,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

著有《我阅读草原》《父亲》《中国首部旱作农业诗典》《辽都往事》《大辽契丹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瓜川是故乡》等多部作品。

犁夫先后在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十月》《散文》《草原》《青年文摘》《微型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天池》《小小说选刊》香港《大公报》《文汇报》台湾《台湾好报》美国《侨报》等海内外800多家媒体上发表作品,500多万字。   

2020年,犁夫被评为“中国闪小说十大新锐作家”,获得“蒙古马”全球征文一等奖,获得中国西部最佳美文奖。

2021年,犁夫的文艺评论被评为中国闪小说十大热点事件,摄影作品获得中国航展摄影大赛奖,获得“大美松山”全国摄影奖,散文诗获得建党百年征文一等奖。

2022年,犁夫获得深圳文艺评论奖。

END

发扬原创·鼓励原创·传播原创

免  责  声  明

     本平台刊发上述文章是以更好传播文明信息、弘扬地域文化、鼓励原创精神为初衷,没有盈取金钱之目的,凡所刊发文章内有违史实、现实、事实之处或抄袭侵权等现象敬请指正,我们及时更正或者删除。

本公众号值得您关注的理由

     我们是一家不以商业盈利、广告噱头为目的,不以转载抄袭、恶搞低俗为手段吸引眼球的公众平台。而是一家立足家乡,面向全国,以发表旗内外有“爱心”人士的原创影视、文学等艺术作品为主的公众平台。记录我们平凡的生活和不平凡的命运,为历史留存一份底稿,为您提供一个有格调、有内容、有思考的人文艺术传播平台,是我们不断努力的目标。

     如果你手中也有关家乡题材的优秀文章、摄影等艺术作品,欢迎与我们一起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