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二字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籍《易经》当中:“以阳爻为九。”九是“阳之极”,日月并阳,即农历九月九日是两个阳数相重,故称“重阳”。经过节俗的流变,逐渐被赋予了长寿祥和、避灾祸的意义,又因其标志性习俗被称为“登高节”、“老人节”等。

图片

图片

重阳节与除夕节清明节和中元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祭祖节日,是一个以仪式为目的的节日。

图片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在漫长时间的融汇中使得重阳节逐渐向具有娱乐属性的节日过渡。

图片

图片
图片

登高野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重阳节被称作“登高节”就源于重阳最具有代表性、最核心的习俗——登高。北宋时期就已产生九月登高始于费长房教桓景避灾的传说。

图片

登高这一活动最初是为了狩猎、采药和祭祀山川,又因登高有“高升”、“高寿”之意,备受老年人重视,很多地方称重阳为“老人节”,将尊老敬老的内涵注入重阳节中,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节日载体。

图片
图片

把酒赏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菊花作为传统中药材多于九月盛开,百姓便将菊花视为重阳节的辟邪之物,因此赏菊和饮菊花酒也称为重阳节的传统活动。菊以饱经风霜,叶枯不落的形象,有着象喻坚贞的传统。

图片

屈原在《离骚》中,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来表达自己的高洁。自陶渊明始 ,诗中“菊”被赋予一种新的、特殊的审美文化意蕴—即隐士风格,一度成为文人争相吟咏的标志。

图片
图片

佩戴茱萸

图片
图片

周处《风土记》中载:“九月初九……折茱萸房以插头,言避恶气而御初寒。”人们佩戴与食用茱萸具有辟邪的希愿。在传统观念中,茱萸是美与长寿的象征,虽然重阳节俗重心偏移,佩戴茱萸热度不在,但是其人文价值仍长久流传。

图片

吃重阳糕

图片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图片
图片
图片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

除上述节俗外,放纸鸢是南方地区过重阳节主要节俗之一。江浙、两广地区盛办“九皇会”,祭祀祖先等习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今又重阳,宜避恶气、御初寒。自重阳后,秋意渐浓,昼夜温差变大,乌鲁木齐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提醒,流感等秋冬季高发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

图片

复方一枝蒿颗粒解表祛风、凉血解毒,由一枝蒿、板蓝根和大青叶三味药材配伍而成,用于治疗邪毒所致的感冒发烧、喉咙肿痛,预防病毒性感冒。值此季节更替之际,家中常备复方一枝蒿颗粒,抗病毒治感冒,提高免疫力。

重阳佳节至,银朵兰药业愿您登高望远之时,仍心暖如阳,舒乐安康。值霜天季节,却神采奕奕,福寿吉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