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大家好,我是王世友,一名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师。
在门诊,经常有抽动症孩子的家长跟我反映,孩子吃了西药后总是没精神、容易发呆、体重增加,还不长个儿;但中药又太苦,孩子不愿意坚持。
有些家长告诉我,他们试了各种治疗方法,花了不少钱,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孩子的抽动症状还是时好时坏,很折腾人。
其实,如果孩子的抽动症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可能是治疗的方向需要调整。
调整治疗方向
在中医看来,抽动症属于“肝风证”,主要原因是身体的阴阳失衡,导致肝火旺盛、痰湿内生,影响到心、肝、脾、肺、肾的正常功能。
中医治疗会从调节阴阳、平肝熄风、化痰着手,帮助身体恢复平衡。
说个门诊案例,给大家提供思路。
以案说方——门诊实例
No.1
《抽动症,门诊医案》
此前接诊的一8岁患儿,两年前开始出现不自主的眨眼、耸肩等抽动症状,曾在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抽动症,服用西药后症状有所控制,但副作用明显,表现为精神萎靡、体重增加、注意力不集中,且身高增长缓慢。家长担心长期服药对孩子身体造成更大影响,遂寻求中医治疗。
刻下症见:患儿面色偏黄,眼神欠灵活,频繁眨眼,伴有耸肩动作,夜间睡眠不安,时有梦话,食欲一般,大便偏干,小便黄,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稍数。
辨证:肝阳上亢,痰湿内阻,心神不宁
治则:平肝熄风,清热化痰,安神定志,调和阴阳
开方,天麻钩藤饮合导痰汤加减:
【组方】天麻,钩藤(后下),石决明(先煎),栀子,黄芩,牛膝,桑寄生,夜交藤,法半夏,茯苓,枳实,橘红,甘草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早晚服用,7剂为1疗程,观察病情变化。
天麻
妙法辨证——经方方解
为何开具此方,简单方解:

孩子的抽动症,其实是由于身体的阴阳失衡,肝火偏旺,加上痰湿阻塞,扰乱了心神。
治疗的关键是平肝熄风、清热化痰,并让孩子情绪安定、阴阳平衡。
像“天麻钩藤饮”这类方子可以平肝熄风、清热安神,适合肝火旺、肝风内动的情况;“导痰汤”则能化痰除湿、理气解郁,适用于痰湿阻滞、气机不畅的症状。两方结合使用,不但能平衡阴阳、平息肝风,还能化痰安神,正对症状根源。
方中:
天麻、钩藤——平肝熄风,为治疗抽动症之主药
石决明——重镇潜阳,与天麻、钩藤共奏平肝之功
栀子、黄芩——清热泻火,以制肝火之旺
牛膝、桑寄生——滋补肝肾,调和阴阳
夜交藤——养心安神,改善睡眠不安
法半夏、茯苓、枳实、橘红——化痰理气,祛湿通络,以除痰湿之源
甘草——调和诸药,兼能缓急止痛
大家明白了吗?最后治疗如何呢?
首次复诊,家长反馈孩子服药后抽动的症状明显缓解了,眨眼次数少了,耸肩的动作基本没有了,晚上睡得也好了。
检查发现,孩子的精神比之前好了很多,眼神灵活,舌头淡红、舌苔薄白,脉象弦细。
效不改方,继续原方治疗7剂,巩固疗效。同时嘱咐家长在饮食上注意调理,避免孩子情绪大起大落,按时复查。
经过这次治疗,孩子的抽动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家长对此次治疗非常满意,计划继续随诊调理,进一步改善孩子体质,减少复发的可能。
中医王世友 /医师/
我是中医王世友(中医医学博士,湖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的老师)擅长应用“中医药”治疗:自闭症及其共患病(抽动症+多动症)、抑郁症、精神分裂、躁狂双相、焦虑、失眠、记忆力下降等情志疑难杂症,如果你也有上述困扰,可以加下方二维码,把你的情况跟我说说,我会帮你辨证,给出具体调理方案。(中药无副作用,旨在阴阳平衡及脏腑调理。)
点击提供舌苔照免费帮看
▼
本文无广告
E
N
D
点亮“在看”,分享给需要的人,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