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构成
离子
元素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知识梳理
考点: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1.自然界的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分子 、原子、离子 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
2.分子的性质:
(1)分子很小,质量小,体积小。
(2)分子之间有 间隔性质不同
(3)分子总是 不断运动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快,反之,减慢。
(4)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5)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比如,气体大都是分子直接构成。
3.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
(1)向酚酞溶液中滴加浓氨水的现象为酚酞溶液变红
(2)如图所示的现象是 A烧杯中溶液变红;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氢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A烧杯中,溶于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3)做向酚酞溶液中滴加浓氨水实验的目的是证明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注意】
(1)分子、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因此它们都能保持所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铁原子可以保持铁的化学性质。
(2)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在其他的条件下可以再分。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果只含一种分子则是纯净物,含有多种分子则为混合物。若纯净物中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则它是单质;若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则它是化合物。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变成新物质的分子。
不过,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因此在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而原子的数量和种类不变。
6.离子
(1)离子符号
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写上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和电性符号。先写数字, 后写正负号,当数字为1时,应省略不写。
(2)离子的分类
(3)离子表示的意义
2Mg2+
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价正电荷
镁离子前面的数字表示:两个镁离子
7.分子、原子、离子的联系与区别
分子 |
原子 |
离子 | ||
联 系 |
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 |
区 别 |
概念 |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 微粒 |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
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 |
在化学变化中 可分,变化前后种类改变、数目可能发生变化 |
在化学变化 中不可再 分,变化前后种类和数目不发生变化 |
在化学变化中单原子离子一般不可分,但原子团构成的离子可能分割成其他离子、原子或分子 |
|
是否独立存在 |
能独立存在,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 |
有些能独立存在,并直接构成物质,且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 |
阴、阳离子共同构成物质 |
|
构成 |
分子由同种 原子或不同种原子构成,且纯净物中仅含有一种分子 |
一般由质子 、中子和核外电子三种微粒构成 |
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原子得电子带 负 电荷成为 阴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带正 电荷,成为阳 离子 |
|
所显电性情况 |
不显电性 |
不显电性 |
阴离子: 带 负电荷 阳离子:带 正 电荷 |
|
表示方法 |
化学式表示 |
元素符号表示 |
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 |
原子的结构
(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构成原子的粒子有 质子、中子 和电子 等,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这三种粒子,例如 原子核内无中子,原子核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 中子数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认识
①通常用 电子层,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
②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 1 层,最多的有 7 层,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 8个。(只有1层的不超过 2 个)
(2)原子结构示意图
其中,质子数 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相同的属于 同种 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化学性质 相似
(3)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元素的 分类 |
最外层 电子数 |
得失电子趋势 |
化学 性质 |
金属 元素 |
一般少于4个 |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使次外层变为最外层 |
不稳定 |
非金属 元素 |
一般多于4个 |
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
不稳定 |
稀有气 体元素 |
8个(氦2个) |
相对稳定, 不易得失电子 |
稳定 |
【注意】
(1)有些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为4个电子,如:碳与硅
这类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都不容易,故其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温度升高时,化学性质才活泼。
(2)氦原子尽管最外层(也是第一层)电子数为2,但也是一种稳定结构。
3.相对原子质量
(1)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 (约为1.66×10-27kg)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2)电子的质量很小,只相当于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每个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
(3)近似计算公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 数+中数。
考点3:元素和元素周期表
1.元素
(1)元素是具有相同 核电荷数(即 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元素是宏观概念,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3)分类:元素可分为稀有气体元素,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三大类。
(4)含量:
②在地壳中,氧元素含量最大,其次为硅、铝、铁等元素。
②在空气中,氮元素最多,其次是氧元素
③在生物中,氧元素最多,其次是碳、氢元素。
注意
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相同,但同种元素的原子并不一定是同种原子,有可能中子数不同。
2.元素符号的书写
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元素,如氢元素的符号为H;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如用cu表示铜元素:
3.元素符号的意义
(1)宏观:表示一种元素。
(2)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H:宏观表示元素 ;微观表示 一个氢原子
(3)若元素符号前面加上化学计量数,该符号只能表示,微观的原子个数。如2H表示两个氢原子
4.元素周期表
(1)原子序数:按元素原子的 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号,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 质子数
(2)每一横行(周期):周期表每一个横行为一个周期,共有 7个横行,即 7个周期。
(3)每一纵行(族):周期表的18个纵行中,除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外,其余 15个纵行,每个纵行为一族,共有 16 个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