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滁州与南京紧邻,如同南京城旁的一颗小卫星。尽管在南京居住二十多年,我却是第一次来滁州游玩。

原以为南京到滁州的高铁车次多,很容易购票,出乎意料的是,提前一天买票的时候,高铁票居然售罄,只有普通列车——好久未乘的绿皮火车,这让一次简单的路程增加了一些意外和趣味,有一种穿越之感,一瞬间仿佛回到了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从读书和工作地回家的唯一交通工具,南北之间穿梭,绿皮车承载了太多的回忆和美好。

绿皮车内外比印象中的洁净。车厢内比较拥挤也很嘈杂,空气不流通,显得很闷热。好在时间很短,40分钟后到站了。

琅琊山是自然和历史赐予滁州的一座宝山。东晋元帝司马睿南渡至此山练兵,后移至南京(时称建邺)称帝,司马睿曾是琅琊王,于是此山为琅琊名。南京的栖霞区曾名为南琅琊郡,南京市区有琅琊路,这也是滁州与南京依依相连关系的例证。

琅琊山上树木繁茂,树荫浓密,温度比山外略低。从植被的种类看,兼容了南北植物的形态,既有北方针叶树的挺拔也有南方阔叶树和竹林的秀美。

琅琊山因醉翁亭而闻名。我们都背诵过的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就出自这里。

醉翁亭不是一个孤立的亭子,而是一座山中园林,园林中有很多亭亭院院,别致精巧,互相映衬。

这座主亭醉翁亭,如鹰展翅,大气雄浑,其后是二贤堂。

滁州之琅琊山之醉翁亭

亭侧有苏轼所书《醉翁亭记》全文的石壁。

古梅亭、影香亭、怡亭、天外孑遗等亭。

六一亭在高处,亭内有欧阳修雕塑。六一亭旁边一幽静的院落里有解醒阁。这里人迹罕至。一醉一醒,或半醉半醒,大概为人间常态。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水清石秀的琅琊山非仅一亭也,还有山水之美,欲往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

离开醉翁亭,进入同乐园。

看到门前石头上的刻字“与民同乐”,颇有些格格不入。同乐即可,何加一民?“谁”与民同乐?一定是高于民、俯视于民的专权者。
院内风景宜人,石壁上刻有“书酒风流”等字。听到流水声,转过一座观瀑亭,果见一川瀑布飞流而下。
院内建有欧阳修纪念馆。

离开同乐园,沿山路向上,一路上蔚然深秀,峰回路转。

“山中藏古寺,门外尽劳人”我们皆为俗世中奔波劳碌之人,寺内则为清修之地。

琅琊古寺旁边是通往南天门的登山步道。南天门寓意人间进入仙界的大门,自然要前往一探。寺为佛地,南天门为道教传说之处,看来又是佛道并行同修。

步道台阶颇高,较为陡峭,终于抵达南天门,并登顶琅琊阁和会峰亭。

安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文人雅士聚集吟诗赋文,留下诸多名篇。人们一方面留恋悠久的历史,一方面又期望现代文明带来社会快速发展和经济繁荣。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传统文化之间无不存在着难以相融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山中休息之时,购买了几个吉祥物——生肖小葫芦,借其吉祥之意,感谢阅读至此的朋友,祝你们吉祥如意,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