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朋友韩佐昌所著的《春秋可以这么读系列——桓文霸春秋》,终于出版了!
这本主要讲述齐桓公、晋文公先后在乱世称霸的精彩历史。延续了第一本《小霸不过三》的风格:语言简洁、幽默,叙事条理清楚。每篇的篇幅不长,虽然干货满满,读起来却很轻松。特别是读到了秦穆公、晋文公时更加引人入胜,欲罢不能。
朋友一直热爱读书。四十多年来阅读了大量的史书,厚积薄发,古今中外融会贯通。近些年,他转向研究《春秋》,追寻华夏文明、文化的源头。
《春秋》微言大义,因过于概括而难懂。朋友结合《左传》、《史记》、《韩非子》、《诗经》等,还原历史的真实。在叙述历史中,带有他自己的理解、分析和判断。特别是不同的书籍对同一个历史事件有出入时,他会相互参照,简明扼要列举出他的考证。再加上他的工作和旅游有关,对文物考古非常敏感。并运用当前最新考古发现,还原历史的真相。并对《史记》中有人名、地点、时间错误,做了认真考证。
我们祖籍武功,武功镇有先周祖先后稷的教稼台遗址,有后稷母亲的姜嫄古墓等,因此对周朝倍感亲切。
作家韩佐昌近照
周朝800年的历史,周武王几乎把三皇五帝的后裔全部封国赏爵。春秋各国以及周边夷狄南蛮,都是华夏子孙。周朝的礼仁义礼让等,让华夏民族走向文明。把周礼缩小看,一系列的道德礼仪规范就像一个大家族的家训。
而此时的“大家长”周天子周惠王,没有遵守周礼,继承了老爹周釐王的贪图享乐。周釐王的生存之道是受贿。周惠王是打劫手下的五大夫。上行下效,逐渐礼崩乐坏。
中学就学过《曹秽论战》,也就是长勺之战。鲁国的曹秽,首先违反作战礼仪。
双方对阵,齐国先击鼓告诉鲁国要进攻了。
曹秽告诉鲁国国君,暂不回应。按照作战礼仪,如果鲁军没有准备好,齐军不能单方面进攻。
齐国再击鼓,鲁国还是不回应。第三次击鼓后。齐国军队被打得措手不及,大败而逃。
乘丘之役是齐、宋与鲁国打,鲁国的公子偃又违反作战礼仪,采用“马质虎皮”,鲁国给战马套上虎皮,宋国战马吓得拉着战车落荒而逃。
第二年宋闵公不甘心被击败,主动挑衅鲁国,没想到,鲁国不等宋国击鼓列队,再次违反作战礼仪,突然发起冲锋,宋军猝不及防,又遭遇溃败。
鲁国在后来三次与齐国交锋中,齐国从中吸取教训,曹秽的伎俩没有派上用场,三战全败。鲁国丢城弃地。
礼仪之邦的鲁国带头改变交战的游戏规则,其他诸侯国也相继效仿。
在后来的城濮会战中,晋军也采用“马质虎皮”的方法,之后又采用伪装“中军”的方法诱敌深入,然后包围楚军。
作家韩佐昌近照
即使礼崩乐坏,也有人坚守。
泓水之战,发生在宋国家门口,宋、楚相约在泓水河畔,楚国属于上门找茬。寒冬腊月,楚军抢渡泓水,宋国大司马子鱼说:天赐良机,我们可以半渡而击。
宋襄公说:古之用兵,不以险阻。
楚军刚上岸,还没有列队。子鱼急切提醒:趁其不备,打他个措手不及。
宋襄公依然淡定:不鼓不成列,这是老规矩。
结果宋襄公输得异常惨烈,护卫全部阵亡,而且屁股上还挨了一箭。
泓水之战,贵族亦损,国人亦殇。怨声载道。被左丘明记录为《子鱼论战》。
即使如此,宋襄公对自己的仁心义举坚持不悔,依然善待流亡到宋国落魄的重耳。
高举仁义大旗的孔子和荀子推举宋襄公为春秋五霸之一。
珠海日月贝新华书店读书会
春秋初期的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文明的战争。战争很人道,只论胜负,点到为止。当时战争的礼仪:不追逃兵,不杀重伤者,不杀老幼,不杀投降者,打仗不能超过一个季度等等。
周朝和春秋时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而祭祀优先。两国交战,如果战败方跑了,战胜方要供养对方祖宗神灵。祭祀规格与本诸侯国待遇同等……
宋庄公之后,道德逐渐衰微。作战不再考虑道德和作战礼仪。
到了秦楚争雄的时候,两国之间的小国鄀国亲楚国。
秦军到了鄀国城下,装扮成战俘的楚军和秦国歃血同盟。鄀国本想联合楚军打秦军。于是鄀国主动投降。
秦军继续用鄀军做诱饵,伏击楚军的申、息之师……
兵者诡道也。在战场上抛弃了仁将礼兵的西周传统,从此东方大地上两军相遇,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千变万化,杀机四伏,计谋层出。
珠海日月贝新华书店读书会
无论是春秋争霸还是战国争雄,都是周礼薄弱的一方先崛起。
齐国的崛起。
齐国是姜子牙的后代。齐桓公重用管仲,推行一系列改革创新,如:“择业而居,士农工商不可杂处。”“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野,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
而齐国在管仲的的改革下,平时一起生产,战时一起打仗。治国讲究简礼易俗,治兵讲求高效使用。团结协作,配合默契。
另外,齐国的崛起还源于对外贸易战。
齐桓公“喜欢”穿鲁国的混纺面料鲁绨做的衣服,于是鲁绨在齐国社会很快流行。齐国大量高价进口鲁绨。十三个月后,鲁国因此耽误了农业生产,粮食价格陡涨十倍。
管仲严禁出口粮食。于是鲁国归齐的人有十分之六。
同样对楚国和代国也发动了贸易战,改成了楚国的麋鹿和代国的狐皮。楚人和代人也纷纷归齐。
这就是管仲的人口战略。获得了大量的劳动力。
另外管仲让妓女合法化,服务于王孙贵族,增加财政税收。
齐国崛起之后,齐桓公心怀天下,重礼尚往来。“粟散则有生,货散则有聚。”
珠海北京工商大学校友会到场支持
齐桓公伐戎救燕,被孔子称为华夏文明的捍卫者。
华夏文明与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文明一样,曾遭受蛮族人入侵。即管仲指的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四夷与华夏民族的最大差别在于:苟利所在,不知礼义。打仗不讲武德,作战不讲礼仪。有好处就捞,打不赢就跑。
春秋初期戎狄成为华夏民族的最大威胁。远在北方的燕国,向已经称霸的齐国求救。齐桓公当仁不让,带着管仲和“桓管五杰”,大获全胜。并且继续向北把沦为山戎的孤竹国和令支国纳入燕国。
乱世出英雄:许穆夫人
许国是小国。许国国母许穆夫人是卫国人,卫国有难,她亲自带兵出征。为了鼓舞士气,创作了诗歌《载驰》,收录在《诗经》中。她是爱国主义美女诗人,比屈原《离骚》早三百多年。
齐桓公大力援助,派公子率战车三百,甲士三千弛援曹邑,还有大量生活物资等等。卫国保住了!
齐桓公英雄救美,被孔子称为“齐桓公正而不谲。”
这段历史被称为“存邢救卫”。后来邢卫互殴,主动邀请狄人加入。狄人逐渐脱离野蛮,被吸收合并,最终融入华夏的大家族中。
作家韩佐昌近照
(未完 待续)
尚 谷(原名 尚洁珺)字 晴木 陕西 武功人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书画学会会员。师从李玉田老师、兰强老师。1993年7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2007年9月至2011年12月 在西安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学习中国画。之后致力于古意山水的研习。
人生座右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