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产片当下最稀缺的类型,《刺猬》好不好看呢?

在小编看来,是好看的!

电影《刺猬》

是顾长卫新片!

该片改编自郑执的短篇小说《仙症》。

由葛优和王俊凯主演!

电影《刺猬》的故事背景设定在落寞的世纪之交的北方城市,讲述了一群始终处在失落之中的人的故事。影片通过描绘王战团(葛优饰)和周正(王俊凯饰)这对忘年交的荒诞经历,展现了他们在亲情、友情及爱情中的挣扎与成长。王战团是一个行为古怪、偶尔疯癫的“精神病人”,但他内心却保持着独一份的清醒;周正则是王战团的侄子,一个敏感沉默、因口吃而自闭的少年,但他内心却藏着反叛精神。两个不合群的人,在不被理解的同时,却能够相互看见对方眼中的世界,成为彼此生活中的重要支柱。

早在正式上映前《刺猬》就喜提“口碑收割机”的称号;‍‍‍‍‍‍‍‍‍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一票难求,开票首小时上榜最受欢迎影片Top3。

如果你喜欢看顾长卫的《孔雀》《立春》这些作品,那么十有八九,你也会喜欢《刺猬》。

不过较之于顾长卫之前的作品,新片《刺猬》,更玄幻,也更魔幻。

01

从片名和海报不难看出该片讲的是两只“刺猬”的故事。

王战团(葛优 饰),是王者级别的海洋爱好者。

有多狂热呢?疯狂到身边的人都说他疯了。

最爱读的书是《海底两万里》,给儿女起名分别是王海洋、王海鸥。会脱离船员管束冲上瞭望台对太平洋呐喊——自己没疯。

一次,身为船员的他发现了领导走私巧克力,坚决要举报。

结果呢被领导关了禁闭,在海上漂泊了几个月,愣是没见过一朵海浪,航船靠岸后就被扫除出队伍了。

他会在街心指挥小刺猬过马路,爬上屋顶、悬挂大葱当翅膀,扮演着展翅飞翔的自由之身。

他是旁人眼中的疯子,但他真的疯了吗?

第二号“刺猬”,周正(王俊凯 饰)。

一个因口吃而被同学嘲笑和霸凌的“大磕巴”, 因不适应学校环境,他的学习总是跟不上。父母也不理解他,考不好了就会打骂他。导致他更加的自卑敏感,没有自信读书,总是不及格、留级。

他的青春期似是被万事“卡”住,沉默发“疯”是对不被理解的无声反抗。

父母都怀疑,是不是他中了邪。

于是喂中药,求神婆……什么方法都试了,可就是没有改变。

当身边所有人都说他笨、失败、丢脸的时候。

只有王战团坚定地告诉他——你没病。

王战团是他的姑父。

在遇到王战团后,两人成为忘年交,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

时代的洪流下,所有人都向前看、求上进的时候。

他们因为跟不上前进的步伐,而成了落伍者。

一个因为神神叨叨丢了工作。一个成绩不够优秀,而被责骂、嫌弃。

他们就像是:两只刺猬,两只跑得慢的,和常人不同的刺猬。

两个拥有共同语言的人越走越近,成了忘年交。而戏外葛优和王俊凯也成了忘年知己,彼此陪伴,一起“发疯”。

02

该片在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金爵奖-最佳编剧的奖项,并提名了金爵奖-最佳影片。

《刺猬》上映后,备受好评。

而能将这个又疯又抽象的故事演绎好,离不开整个主创团队的努力。在小编看来,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葛优。

毫不夸张的说,这个又疯又抽象的故事之所以能够让人信服,离不开葛优对角色的塑造。

在首映礼上,顾长卫由衷地称赞道:“我觉得葛优演绎的王战团绝对是教科书级的,是他演艺生涯里的另一座高峰。”

顾长卫的评价一点夸张的成分都没有。《霸王别姬》《活着》《手机》《天下无贼》《让子弹飞》…随随便便拉出一段葛优的片段,演技都是封神般的存在。

而在《刺猬》中,他饰演的王战团,依旧发挥的很稳定。葛优的演技越发纯熟精湛,已经到了人戏合一的境界。他的表演赋予了角色灵魂,能让观众轻而易举的相信,这个角色是真实存在的。

片中有一段戏让小编印象深刻——送女儿出嫁。

毫无疑问王战团是爱女儿的,但他又不敢出现在她婚礼上。

因为他害怕自己的出现会给女儿丢脸。

可是,他又想给女儿送嫁。

于是,他爬上了烟囱,等待婚车路过,默默地祝福谪女儿新婚快乐。

葛优塑造下的王战团,面对女儿的婚姻大事,起初他是打心底里为女儿感到高兴,但是当婚车队伍从他面前掠过时,他的脸上有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悲伤,他皱着眉,沉默地抽着烟,心中似有千言万语,却无人诉说…一行泪水缓缓落下,快要到嘴角的时候,他又吸了一口烟,似是想要掩盖住自己心中的情绪。

整场戏没有一句台词,没有哭声,但就是看的人眼眶湿润。

葛优把角色演活了。

王战团所有的情绪都通过抽烟这个节奏表达了出来,一呼一吸间,是对女儿的无声的爱和愧疚。

葛优自然化的演技深深的把观众带入到角色中去了。

03

电影中有一幕让小编非常的震撼。当旁边的人都劝姑姑把王战团送进精神病院的时候,她说“我知道过去他有多好”。

姑姑当年爱上的那个王战团,光荣、英气、受人尊敬。

原著小说《仙症》中的王战团,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复杂性的角色。他俗世奇人,偶尔疯癫,行为古怪,但内心却保持着一份独特的清醒与坚持。他的疯癫并非全然无意识的混乱,而是隐藏着对世俗规则的叛逆和对真实自我的坚守。这种复杂性使得王战团成为了一个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

电影在保留原著核心特质的基础上,对王战团这一角色进行了进一步的演绎。葛优饰演的王战团以其鲜明的个性和精湛的演技,成功地将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呈现在了观众面前。他的疯癫行为背后,隐藏着对时代的深刻反思和对个体命运的无奈抗争。

王战团的疯癫行为,既是个人命运的曲折映射,也是对特定时代社会风貌的深度隐喻。在电影中,当周正遭遇霸凌前来寻求帮助时,王战团却沉浸于棋局之中,无法理解周正的痛苦。这一情节中,一枚红色“兵”棋子的滚落成为了一个微妙的象征,它不仅反映了王战团内心世界的混乱,更映射出那个崇尚武力、贬抑文化的疯狂时代。这枚棋子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风气的扭曲和个体在其中的无力与困惑。

王战团的口头禅“不应该”是他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巨大反差的无奈回应。他首次说出“不应该”源于对自由的向往与现实的残酷冲突——期待看到浩渺的太平洋,却只能面对封闭的港口。这种反差正是时代悲剧的缩影,也是王战团对现实无奈的集中体现。

王战团在原著和电影中都被描绘为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但他的才华却成为了他被时代吞噬的诱因。在电影中,虽然未详述王战团在政治斗争中的经历,但通过其口头禅和疯癫行为,可以隐约感受到他因不愿站队而遭受的迫害。这种才华与悲剧命运的对比,使得王战团这一角色更加具有震撼力。

王战团不仅是周正的救赎者,更是影片中对社会偏见与歧视进行反抗的象征。他用自己的方式对抗着这个看似正常实则虚伪的世界,教会了观众如何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如何不被世俗的偏见所束缚。这种反抗精神使得王战团成为了一个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角色。

王战团和周正都是被卡住的人。他们跟不上时代,融入不了所谓的主流生活,于是就被当成了疯子。

可他们真的疯了吗?

电影中,有大量画面是倾斜的。似乎在暗示着,王战团仍然活在自己的幻想中,遇到风浪,船身就会倾斜。

但失衡、失常的真的是王战团和周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