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充电机器人即“自动驾驶”的充电桩或移动充电桩,通常由底盘、电池组、充电桩、充电枪、机械、传感器、控制系统、充电口感知系统、语音交互系统等组成。移动充电机器人主要有导轨式、分离式两类,目前大多数属于分离式半自动化结构。
一、电动汽车补能需求驱动下,充电桩与机器人技术结合产生移动充电机器人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移动充电机器人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投资趋势研究报告(2024-2031年)》显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市场化高速发展阶段,产销规模已连续九年位居世界首位。公安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472万辆,占汽车总量的7.18%;产销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市场占有率也已高达35.2%。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虽然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则是充电问题。尤其是现在L4级无人驾驶车辆的上路,更是会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对充电的需求也会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最大的痛点。
传统的解决充电难的问题就是两种解决方案:一个是加大充电桩建设,一个是换电。
然而尽管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2024年上半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024.3万台。但充电基础设施仍存在布局不够合理、结构不够合理、服务不够均衡、运营不够规范、整体统筹规划力度不足等问题。使得充电桩数量和新能源汽车数量比例严重失衡,充电桩产业建设赶不上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速度。根据2024年6月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与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折算,桩车比大致为1:2.4,也还未实现1:1的理想目标,即一辆新能源车配备一台充电桩。另外美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310万辆,公共车桩比高达24:1,欧洲公共车桩比则达到16.4:1。
数据来源: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观研天下整理
更为重要的是,固定式充换电配套设施的建设速度跟不上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速度。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64.7万台,同比上升14.2%;桩车增量比为1:3。而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494.4万辆,同比增长32%。显然车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桩建设的速度。
另外换电模式也并不可靠,因为新电池可能会换来旧电池,电池质量无法保证,安全性存疑。另一方面,各大车企和动力电池厂商生产的电池规格和接口不一,换电模式的标准化仍在推进阶段。此外,换电模式未大规模普及可适配的车型数量相对较少,成本极高,商业化不够成熟盈利模式尚不清晰。
在此背景下,在电动汽车补能需求驱动下,移动充电机器人应运而生。
移动充电机器人是充电桩和移动机器人融合创新的产物,是以智慧物联网技术为核心,集成移动工商业储能、充电桩、应急保电、峰谷套利等核心能力,为用户提供绿色、柔性的智能充电服务。移动充电机器人主要有集中用电、应急用电、临时用电三类场景,另外作为特别补充,可解决特定场景的充电问题,主要应用在停车场、高速服务区、应急补能等场景。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售和保有量的快速提升,充电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包括公共停车场充电站、高速服务区、封闭园区、港口等不同充电场景,有效缓解充电桩资源紧张、排队等待时间久、场地空间有限等痛点,为新能源汽车车主提供从“车找桩”到“桩找车”的全天候自动充电服务,可满足不断发展的自动化和电动交通领域的各种需求。
二、从“车找电”到“电找车”,移动充电机器人催生万亿市场
和充电桩、换电站需要“车找电”不同的是,移动充电机器人采用“电找车”模式,类似移动的能源补给站,车主可以通过软件召唤充移动电机器人上门充电,像打车一样方便。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因此可见汽车充电机器人行业具有爆发潜力。移动充电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兴的充电解决方案,具有充电快、不受车位限制的优势,能提供快速灵活的充电服务,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能源车充电难、续航短的问题。它们可以实现“车找桩”到“桩找车”的转变,还具备自动避障、无人驾驶等功能,使用便捷。因此移动充电机器人在公共停车场充电站、高速服务区、封闭园区等不同场景应用广泛,有望在未来新能源汽车充电补能基础设施中占据一席之地。
移动充电机器人与车辆的配比如果设定为1:10,按照全球1亿辆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计算,也就是说,移动充电机器人的数量至少是1000万台,目前的单价大概是20万元以上/台,未来降价到10万元,也是万亿元的庞大市场。
此外移动充电机器人还可以链接光伏发电、储能、新能源充电、智能电网,形成大的商业闭环。举例来看,中能聪聪在2024年发布的小聪S140,容量达到140kWh,将智慧物联网技术、车规级储充技术、可移动机器人技术集于一体,具备200-750V直流快充快速充电、60千瓦大功率交/直流并网保电功能,支持零基建快速部署,除常见场景外,还可面向市政基础服务设施、工商业园区、大型商业停车场、洗车店、4S店、建筑工地、大型活动等提供安全可靠的储充服务,满足临时用电需求。
三、继充电桩和换电站之后,移动充电机器人已成充换电市场新投资方向
继充电桩和换电站之后,移动充电机器人成为充换电市场新出现的投资方向。目前已有四十多家相关企业先后涌入,试图打开一片新的天地。
据了解,早在2018年末,大众就推出了移动充电机器人,如果车主需要充电,只需要拨打电话,移动式充电站就会被运到指定地点。当时大众就宣布在2019年上半年在德国推出第一批移动充电站。2021年,大众的移动充电机器人概念机成为现实,用移动机器人托运“移动机器人设备”拖车,到下单车辆处进行充电。充电完成后,机器人取回拖车,将其带回充电站进行充值。
之后几年,汽车整车厂商、机器人企业、能源厂商纷纷展开探索,相继推出多款相关产品。例如国轩高科推出的“易佳电”、EV Safe Charge的“Ziggy”、能链智电的自研充电机器人、亿嘉和的“全电共享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黑马原力的“小黑G60”、始途的“途乐充”、遨博X享奕科技、以及远景科技和始途科技等。
目前部分厂商移动充电机器人情况
企业 | 相关产品 | 相关情况 |
大众 | Car-to-X | 大众是早期进入移动充电领域的公司之一,其推出的移动充电站可以通过智能应用程序或Car-to-X通信进行启动,机器人能够独立完成从充电到断电的全过程,包括携带移动储能电池前往车辆旁、打开电插座盖、连接插头等步骤。 |
行深智能 | / | 行深智能推出的充电机器人采用了独特的’电找车’模式,简化了用户的充电流程。车主只需发送充电请求,机器人便会自主导航至车辆所在位置进行充电。这种创新的充电方式不仅提高了充电效率,还降低了用户的等待时间和操作难度。行深智能把储能电池和充电桩集成到具备动态移动能力的无人驾驶小车中,将储能电池的运营效率提升至“五充五放”,从而使停车场及产业园区储能的盈利能力增长3~5倍。 |
福龙马 | FLMSD08XDY移动充电机器人 | 福龙马品牌的移动充电机器人则专注于为狭小区域内的车辆提供充电服务。其紧凑的设计和灵活的操作系统使其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停车环境,为车主带来极大的便利。该车采用30kW快充为待充电车辆提供充电服务,可固定停放于停车场、小区等公共区域,也可搭载在专用车车厢内,工作时通过专用车尾板升降平台转移至地面,遥控操作行走至待充电车辆处。 |
能链智电 | / | 能链智电作为充电服务行业的领军企业,也推出了自主研发的充电机器人。该机器人集成了多种先进技术,包括自动驾驶、深度学习和3D视觉等,具有一键召唤自主寻车、机械臂自动插枪充电、在线支付结算、自动回仓补电等功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移动充电需求。截至2023年9月30日,能链智电累计覆盖充电枪超76.7万把,连接充电站超7.3万座。 |
汇电能源科技 | E-BOX | 汇电能源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移动储能充电研发、生产、运维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公司推出的移动充电机器人E-BOX具备自动驾驶、充电功能,可储31.6KWH的电量,充电功率30~60KW,充电时间30~40分钟。该移动充电机器人具备特有燃料电池与锂电池混合动力电量输出的智能匹配技术,解决离网充电难题。除日常充电场景外,还可以作为应急救援、企业、办公室用电等多场景使用。 |
智场移动充电 | / | 智场移动充电基于L4低速无人驾驶、视觉识别、高功率双向功率模块和储能等技术,实现了以充电转换器+能源车+无人驾驶运载车+补能基站为主体的全流程无人化综合解决方案。用户进入停车场后,无需耗时耗力去寻找充电桩,只需停在任意车位上,输入车位号即可下单。充电机器人接收到指令后,可自动行驶到目标车位,为目标车辆提供充电服务。其间,能源车的回收、补能、为下一辆汽车进行补电等动作均为无人化运行,无需用户或运营人员干预。 |
黑马原力 | G30福宝 | 黑马原力的储充一体移动充电小车G30福宝,配备60KWh电池包及80KW多合一功率模块,多合一智能操纵杆搭配前转后驱底盘让其具备很好的移动性与通过性,匹配场站运营人员或采取用户自助模式,就能实现将快充电流及时输送至停车场任意车位。 |
始途科技 | SATOR移动充电站 | 始途科技的SATOR移动充电站中,移动式充电机器人搭载自主研发的L4车规级低速自动驾驶技术,时速5公里,与人行同速;前置激光雷达,10公分制动距离。同时搭载全球领先的储能充放电倍率主动调节系统,满足快速充放电并降低电损,10000次循环周期,车规级电池直流快充,半个小时可充满80%,功率模块输出电压范围宽,可涵盖800v系统车辆,同时装载液冷与低温加热系统,安全可靠。 |
远景科技集团 | Mochi摩奇 | 远景科技集团的“全球首台绿色充电机器人”Mochi摩奇,具备智能驾驶与自动充电功能,可听从车主召唤前往充电,真正实现“车桩分离”,解决充电设施资源不足难题。搭载了多传感器融合技术,配备了远景AESC车规级安全电池,2小时即可充满一辆续航600km的新能源车。搭载远景EnOS™智能操作系统,充电过程中实时监测车辆电池健康度。 |
一汽红旗 | / | 一汽红旗研发的可移动智能充电机器人则展现了其在汽车行业的创新实力。该机器人移动式智能充电机器人集成了机械臂、自动化技术及全场景复杂环境下高可靠视觉系统,可以为电动汽车进行自动插枪充电操作,为车主提供更加智能、自动化程度更高、更安全、更便利、更高效的充电体验。 |
氢驰动力 | / | 爱驰汽车旗下的氢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也推出了CARL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项目,旨在推动移动充电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其多样化的容量版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
动进科技 | / | 动进科技也曾提出一款新概念式移动充电机器人,据了解,动进移动充电机器人是根据大众和爱驰的移动充电机器人的概念出发,结合自身研发优势及市场实际应用需求,而设计的一款新型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从推出的产品概念图可知,动进移动充电机器人是一款带有多轴机械臂、可自主移动、能精准地将充电枪插入待充电的新能源电动车的充电口内,自动完成插接和充电。 |
国轩高科 | / | 国轩高科研发的全球首款量产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它自重2.1吨,配备4块锂电池,用380V电压充电3.5小时就能为五六辆新能源汽车充电。运用于住宅小区、商业园区、停车场等场景,可降低电网负荷和电价成本。 |
国家电网 | 小光 | 国网金华供电公司自主创新研发的移动式新型智能充电机器人”小光”,单台容量为30千瓦时,放电功率为30千瓦,2小时即可快速充满一辆续航里程约600KM的新能源车,适配市面上大部分主流电动车型。用户可以通过APP来呼叫这款充电机器人,根据预先规划好的路线自主行驶至指定位置充电,充电结束后可以自行返回。 |
爱驰汽车 | CARL | 爱驰汽车推出了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CARL,提供20kWh、40kWh、60kWh三种容量版本,满足不同车型的充电需求。使用CARL的60kW直流快充,可以在40-50分钟内完成80%的充电。 |
遨博、享奕科技 | / | 遨博与享奕科技合作打造的移动式充电机器人,针对新能源公交车停车场和公共停车场无人充电场景提供了一套安全可靠的解决方案,集成了机械臂、自动化技术及高可靠视觉系统 |
国网金华供电公司 | 移动式新型智能充电机器人 | 采用“桩找车”的使用方式,用户可以通过APP呼叫这款充电机器人,它会根据预先规划好的路线自主行驶至指定位置进行充电。 |
挚达科技 | 蛇形自动充电机器人 | 挚达科技的蛇形自动充电机器人以其独特的灵活性和广泛应用场景吸引了众多目光。无论是家庭车库的温馨角落,还是港口、矿山、物流园区等复杂环境,这款机器人都能游刃有余地提供高效、便捷的充电服务。其设计巧妙,既可选择固定安装于指定车位,也能自由移动,灵活应对各种充电需求,展现了极高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在核心技术上,挚达科技的自动充电机器人采用了先进的交直流集成一体式方案和大直流转接式方案,这不仅确保了充电过程中电流的稳定传输,更让充电枪的插拔动作变得柔顺而高效。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四、发展存在掣肘,规范市场等待爆发
虽然市场发展向好,但目前移动充电机器人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掣肘。这是因为移动充电机器人作为一项新兴技术,目前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与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规模化应用。特别是安全挑战:移动储充设备的安全性能是用户和行业极为关心的问题,如何确保设备在不同环境下安全稳定运行是一大挑战。例如市场上主流的移动充电机器人所搭载的电池包有30kwh、60kwh、140kwh等多种规格,由于都带着一块大电池,因此保证安全成为头等大事。目前黑马原力正在参与起草《上海地区新能源汽车移动储能充电运行安全要求》,行业需要尽快确立技术门槛和准入标准,让良币驱逐劣币。
另外在投资回报周期上,由于移动充电机器人市场起步时间不长,目前并没有成熟的结论。不过,在初期的投资成本方面,移动机器人场站的建设要比固定充换电场站低。有相关人士表示,传统的场站如果有10个停车位就会建10个固定桩,每个固定桩都需要土地租赁、建筑物建设和设备采购等成本。现在完全可以只建3个固定桩,再搭配7个移动充电机器人,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扩大了充电服务范围。(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