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裕导语:
近年来,“酒旅产业”成了全国各大酒企竞相追逐的热点。从茅台到郎酒,各个酒企都在对这个酒旅寄予厚望,甚至将其视为新的营销平台和支柱。葡萄酒、保健酒、啤酒界也不甘落后,纷纷探索如何在酒旅市场大展拳脚。那么,酒旅产业为何被如此重视?它背后有哪些潜力?又该如何破局当前的挑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回顾过去,中国经济增长的“顶梁柱”曾是房地产。但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房地产行业的地位不复从前。地产需求减少,地产有关的行业,也大幅下滑。原来整坛定制,高端白酒,高端宴请,政务宴请,各种签约,都需要白酒,无酒不宴。随着地产的哑火,对各种实体经济都有影响,白酒也难免,于是酒企开始积极寻找新的营销增长点,而酒旅产业凭借其“体量大、范围广、延展性强”的特点,成为各地酒企争相发力的方向。
2024年前三季度的数据让人眼前一亮:国内旅游人次达到42.37亿,同比增长15.3%;旅游总收入4.35万亿元,同比增长17.9%。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文旅产业不仅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还能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比如交通、餐饮、住宿等等。
更重要的是,酒旅产业还承载了文化传承与传播的使命。郎酒的成功,极大的鼓舞了很多很多白酒企业的信心,郎酒每年过两百亿的营销效果,郎酒庄园已经成为中国白酒旅游现象级企业。郎酒在工业旅游中,每天都在大快朵颐,大口吃肉。对头部酒企,都是垂涎三尺,两眼放光,他们都在想,赶紧登上酒旅这艘大船。
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今年5月的全国旅游发展大会上,他更是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文旅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酒旅产业的吸引力,归根结底在于它拥有许多独特的优势。
1. 全面带动酒企营销发展
酒旅产业并非“单打独斗”,它能带动整个酒企的联动发展。拿一个典型的酒旅目的地来说:代理商或大客户或游客来了,不仅会游览酒企生产区、博物馆,还会消费住宿、餐饮、交通服务,顺带定制个性白酒,封坛或基酒。酒旅产业就像一个“经济发动机”,不仅盘活了酒厂营销,还促进了销售业、个性定制、私域销售等的共同发展。
比如贵州茅台近年来通过打造“酱香拿铁”品牌,不仅吸引了大量年轻粉丝,还带动了当地茅台品牌文化的传播和衍生产品的销售。可以说,酒旅行业的“溢出效应”远比传统销售产业更强。
2. 满足个性定制和消费升级需求
随着消费升级,人们对酒旅游的需求早已从“走马观花”变成了“深度体验”。过去可能酒厂只是靠一工厂、一博物馆吸引游客,但现在游客更看重的是深度文化体验:我不仅要看,还要吃、要住、要玩、要买,最好还能发个朋友圈“炫耀”一番。
这样一来,酒旅产业的内涵被大幅度扩展,不再是简单的酒厂观光旅游,而是强调“文化+旅游”的融合。比如青岛啤酒的文旅品牌“夜游青啤”,通过展示剧本杀、灯光秀、特色美食的魅力,让游客真正感受到青岛啤酒的文化温度。
3. 政策红利助推酒旅发展
政策的支持是酒旅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推手。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作为战略方向。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标志着这一领域进入了“深度融合”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并完善相关体制机制。
各地酒企也通过升级酒旅项目和开展酒旅游发展大会、加大线上线下宣传力度,力争在全国酒旅企业中脱颖而出。比如,张裕红酒旅游“出圈”,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还引发了全国各地到烟台打卡,宣传的热潮。

虽然酒旅产业前景广阔,但并非没有挑战。要真正让酒旅成为酒企营销新支柱产业,仍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 资源整合难度大
酒旅产业涉及多个领域,要将文化、旅游、交通、住宿等资源整合到一个体系中,并非易事。比如,一个酒厂可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但如果周边交通不便、餐饮住宿跟不上,就会大大降低游客的体验感。
此外,不同资源往往归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协调这些部门进行统一规划、分工合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正是这种复杂性,给酒旅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创新机会。
2. 运营比投资更重要
许多地方酒企过去对文旅的理解,还停留在“建博物馆”“搞回厂游”的阶段。他们认为,只要建好博物馆和回厂游,游客就会“自动上门”。但实际上,酒旅产业的核心在于运营,而非简单的投资。如果没有持续且精细化的运营,一个酒旅项目无论多么宏伟,最终都可能沦为“无人问津”的状态。或者去了之后,再也不会去第二次。没有口碑宣传效益。
3. 酒旅创新是关键
当下的各大酒企,游客更注重体验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过去那种“千篇一律”的景区酒旅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酒旅行业需要从产品设计到服务模式,全面创新。蓝裕酒类规划院,借鉴全世界最新酒旅项目,把世界最新最好的酒旅项目介绍给大家,愿意同各大酒企,一同创造出最好最适合自己酒企的文旅项目,欢迎与蓝裕合作。
要让酒旅产业真正成为酒企营销的新平台,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1. 找准“文化+旅游”的结合点
酒旅融合不是简单的“拼盘”,而是要找准文化与旅游的契合点。比如,苏格兰威士忌体验中心,把苏格兰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与威士忌结合,让游客在游览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苏格兰文化和威士忌文化的滋养。
2. 推动“文旅+酒业”的深度融合
文旅产业可以与酒业等多领域融合发展,创造更多新业态。比如,借助“全域旅游”战略,把酒旅产业融入到全域旅游中,不仅可以参观酒厂,还可以与当地名山大川结合,与当地美食结合,不仅能吸引游客,还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3. 用创新思维吸引年轻人
年轻人是酒旅消费的主力军,他们更注重体验的个性化和互动性。通过科技赋能,比如利用AR/VR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或通过社交媒体传播“网红打卡地”,都能更好地吸引年轻消费者。茅台文创就是最好的例子,年轻人喝不起茅台,可以吃茅台冰淇淋,可以喝酱香咖啡。
4. 强化创新设计和运营创新保障
要让酒旅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酒企的创新设计和企业高层的重视。无论是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资源配置,还是出台企业政策,都需要从学习其他文旅产业的共性,不断创新和提升酒企文旅产业的自身,不断升级,不断完善,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要,为酒旅发展提供保障。
酒旅产业不仅是一项品牌工程,更是一项文化事业、一个营销平台。它既能助推地方酒企营销发展,又能增强酒企文化自信。对于政府而言,酒旅也是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对于酒企业而言,酒旅是挖掘市场潜力、创新营销模式的绝佳机会。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