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庙镇新店村杨家古堡
图文/杨惠民
古巷古槐,映照往昔繁华影。往昔如梦,古情绵绵意难忘。木斗木升,讴歌古堡辉煌史。古堡古韵,先民智慧永传承。
岁月流转,六百年时光匆匆,古堡见证了杨姓家族的兴衰,它如同一本厚厚的史书,记录着族人的悲欢离合,英勇抗争与不懈追求。
杨家古堡,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其意义远超一个简单的居住空间。它不仅是家族世代相传的居所,承载着家族的记忆与荣耀,更是族人头领带领族人自力更生,辛勤耕耘的象征。
在古堡内,族人们共同劳作,无论是耕种土地,养殖牲畜,还是制作工具,经营木器,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与汗水。这些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不仅保证了族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也促进了古堡族群的经济繁荣和文化传承。
此外,古堡还是族人头领领导族人进行社会管理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族人们共同遵守着家族的传统习俗和道德规范,维护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同时,古堡也是族人教育后代,传承家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基地,确保着家族精神的代代相传。
古堡族人经营木斗、木升制作技术源于明末清初移民时期,先民们不仅带来了这些实用的计量工具,还将原居住地的文化和传统带到了新的居住地,对当地的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木斗、木升这些计量工具在当时被广泛使用,是人类文明发展中最早以物换物的装载用品。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再经过汉代的制度化。木斗、木升制作有了严格要求。
作为当时国家规定的容量单位,其中木斗用来量小麦,谷物等大宗商品,每斗的容量为30斤,木升的容量恰好3斤,便于细微计量,这些计量方式是旧时民间流传最广的一种计量工具,成为渭北地区文化的一部分。
族人们制作木斗、木升均以手工制作,其形状为梯形的木斗通常被称为方斗或简单地称为斗。这种容器口和底呈正方形,侧面四面呈等腰梯形,顶部通常有一根梁作为柄,是古代和民国时期常用的量器或容器之一。还有一种口大、肚圆、底小且口径为正方形的木斗,通常被称为坐斗或大斗。其设计巧妙,既符合力学原理,又体现了族人工匠的智慧和艺术。也展现了古代容器设计的实用与美观并重的原则。斗也好,升也罢,作为量具的时候,不是任意加注的,要求斗平。即量具上口边沿平为上限,粮食装进量具后,用一个刮板沿着斗上沿刮平,既公平斗平。族人们这独特的经营方式被当地人尊称为”量具先贤”,其名字不仅代表着精确的计量,更象征着族人的勤劳与智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的木斗木升作为量具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成为渭北地区农耕文化的一个标志性记忆。
古堡村落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和时代的变迁,许多事物都已焕然一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在这日新月异的村落中,唯有两棵古槐,依然屹立不倒,见证着历史的沧桑与变迁。它们如同两位守护者,静静地伫立在古堡的西北角,枝繁叶茂,绿意盎然,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与生命的活力。
这两棵古槐,或许在古堡建立之初便已存在,经历了无数春夏秋冬,见证了古堡的兴衰更替。古槐挺拔,枝叶繁茂,宛如翠绿巨伞,遮蔽风雨,为过往行人提供一片宁静的休憩之地。其树干虬曲,树皮斑驳,每一道裂痕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岁月悠悠,古槐的年轮一圈圈加深,它们不仅是生长的记录,更是历史的印记。它见证了古堡的繁华与衰落,洞察了世事的变迁与更迭。
对于古堡的村民来说,这两棵古槐不仅仅是自然之景,更是他们心中的精神象征。它们见证了古堡部落的繁荣与衰落,承载着村民们的情感与记忆。每当有重大节日或庆典,村民们都会聚集在古槐下鸣放鞭炮,披红挂彩,共同欢庆,分享喜悦。而古槐也仿佛有了灵性,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
古巷古槐,不仅是古堡的一道自然风景,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代表着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的精神。激励着古堡的人们不断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无论岁月如何流转,它将永远成为古堡的标志性景观,传递着古堡的文化与精神价值。
讲述富平人的故事,
凝聚富平人的力量。
弘扬富平人的精神,
打造富平人的品牌!
富平人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