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太谷的曹家却是富贵绵延三百多年,在鼎盛时期拥有商号640多座,员工37000人,资产达1200余万两白银,折合现人民币约50亿元,妥妥一个大财阀集团。一个家族企业缘何能缔造这样庞大的一个商业版图,我们不妨从圣贤书中寻找答案。

孟子曰: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曹家一定是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做支撑,方可数百年财运通达,家业兴旺。

图片

“勤”为根本
“三多堂”内,乾坤多。青砖铺就的院落,房檐上精美的画作,历经岁月沉淀的华丽家具,深不见底的银窖,无以伦比的珍藏,无言地诉说着这个家族的兴盛之时,低调而又奢华。

追溯到600年多前的明洪武年间,家住太原花塔村的曹邦彥,种田之余,做着小本生意。他推着独轮车,走街串巷,卖砂锅赚点小钱。虽说是农户,他却有着灵活的头脑和独到的眼光,在众多村落中,目光锁定太谷北洸村,并在此安营扎寨,购买田产,以务农为主,为以后的“金太谷”“中国的华尔街”美誉埋下了一颗金灿灿的种子。

图片
曹邦彥落脚太谷后,到了曹家第十四代曹三喜时,有了跨越式发展,他不满现状,独闯关东,种菜、养猪、磨豆腐,一刻不得闲。待有所积蓄后,他又因地制宜,开起酒坊。酿酒业是曹家发家致富的第一个行业。
富起来之后的曹三喜一发不可收拾,拓展多个行业,并向周边地区不断辐射,以致于这些地方经济发达,人口增多。官府便设立了“朝阳县”,当地老百姓盛传“先有曹家店,后有朝阳县”,业绩十分辉煌。
累世“托”举

现在孩子的教育是个大问题,不少人吐槽太累太卷,孩子不成器,我们不妨扪心自问,自己又给孩子做了些什么呢?曹家300年的兴盛,并非一日之功,亦非一日之寒,也不是某一个人天赋异禀,而是二十几代人的累世托举,才促成商业之神话,成为晋商首富,商界翘楚。

图片
曹家一个院落里,古色古香的门楣上高挂着“耕读传家”的牌匾。曹家人世代踏实勤勉,努力上进,一边耕耘收获,一边修身养性,以德立人,为后世的崛起提供了丰富的土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家风家训是先辈留给后人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智慧结晶。到了第18代曹凤翔这一代,他深知文化的发展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十分注重曹家的教育问题。他崇尚尊师重教,在曹家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到了19代,便是人才辈出,曹培智、曹培义主持修建了曹家后花园“青龙寨迁善山庄”,这座山庄一度成为曹家后代的避难所。曹培德则是一位全才,善经济、能谈兵、通医术、工绘画,精诗词,还是山西省总商会首届会长。人才兴,百业兴,有了这些能人,何愁家业不兴盛?

从曹家后人的名字可看出其家风一斑,“智”“义”“德”,正好体现了晋商精神的精髓——“重商立业的人生观、诚信义得的价值观、开拓进取不畏艰苦的创业观、同舟共济的协调观”。

“容”乃大

“凡是麻雀飞过的地方就有曹家商号”,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曹家商号数量之多,几乎遍布全国,居晋商之首。1644年,清兵入关后,曹家紧抓机遇从关外向关内发展,总号设回太谷,除向中原各地辐射外,还将触角伸到东京、巴黎、伦敦、莫斯科、伊尔库斯克等地,横跨欧亚大陆,做起了跨国生意。放在当时那个年代看,这就不是一般商人能达到的高度了。

图片
除了眼光好,还得有大胸怀大格局。曹家是晋商中唯一和皇家建立关系的商家,不仅借钱给皇家,对老百姓也是古道热肠。第21代曹克让是远近闻名的大善人,每逢二、八月免费开放粥场救济穷苦百姓。国难之时,曹家后人亦有善举。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富且仁,曹家深得人们爱戴与敬重。

股份制的创建,亦是曹家对商业的贡献,实行大号统辖小号。“以诚取信,信誉第一;五位一体,联网经营;人弃我取,广开财路;严格律己,敬业奉公;重视信息,专设跑街”,曹家的经营理念放到现在都不过时。这与如今商家所倡导的“诚信经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差异化竞争,遵守职业道德,紧握时机”等做法不谋而合。时间在走,成功的理念却是千古不易。大道至简,成功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

富贵如云烟,在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以及战乱中,曹家不可避免地衰落。“多寿多福多子”,直白质朴地表达出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如今游走在这座深宅大院里,仍然能感受得到那种繁华盛景带来的影响,真切感受到有国才有家,国昌盛,则家兴旺!

图片

图片

END

图片

图片

文|张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