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收到训练营小伙伴提出的一个关于“膝关节练习与髋骨上提”关系的提问。

回看了一下,下肢的部分只有膝关节没写过,那今天就趁机补上。下面我会分三个方面来解释这个问题:无意识的膝关节,断掉的力线;打开膝盖的眼睛;结构本身就是力。

///

1、 无意识的膝关节,断掉的力线

在我详细分析膝关节内部结构之前,大家一起来做个动作。

站立屈膝,在屈膝的时候,感觉下哪里先发力,膝盖的力的方向是朝向哪里,足踝什么感觉,以及腹股沟是什么感觉。分别把这些不同部位的感觉记录下来,方便在看完膝关节内部结构后,再做同样的动作时,有个对比。

相信很多小伙伴在屈膝时,是膝关节先发力,而且力线的方向是超前的,包括足踝与腹股沟的力都是水平向前向下的(如下图中粉色线)。

为了平衡这种水平向前向下的力,骶骨就会上翘(图中亮黄色),产生一个向上的力 (图中绿色线)。

图片(图片源于网络)

长时间这种发力会带来膝盖疼、腰疼、腹股沟紧张、脚底沉重、小腿浮肿、大腿前侧粗壮、骨盆下掉等一些症状。

之前有跟大家分享过,症状只是结构紊乱最终的呈现。结构一旦错位,力线就会断掉,意识也会跟着下线,气也会散乱,气不均匀的地方,就会失去能量支撑,也就是自然的抻拔之力,直接面对地心引力。

但身体的本能又会让身体保持直立的姿势,因此内部的筋肉筋膜等一些软组织就会自动填充那些关节跑掉的部分,整体力线基本处于无序失联的状态,进而引发各种疼痛与不良体态。

在骨盆与足踝的一系列文章中,已经带大家认识了相应的内部结构。接下来看一下膝关节的内部结构,如视频中展示:

(视频中是大体老师示范) 
从上面视频里,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平时说的屈膝、伸直膝盖,只是膝关节内部两个关节之间相对运动产生的结果。也许有一些伙伴还会觉得,膝关节就是“一大片”,“一块关节”,至于里面有啥,不知道。

弯曲膝盖的时候,就知道弯下去就行了,至于怎么发生的,大脑里是完全没有这个概念了。

而我们对膝关节有意识的时候,大多是在它出问题的时候,比如我小时候听到关于膝关节的时候,就是连带“膝关节积液”、“换膝盖”、“半月板受损”这一类词汇出现的。

也即是这种不好的联想,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想去学习跟膝关节有关的知识。你看人的心就是很灵敏,很多时候,并不是不想学习,也许这个学习会让你连接一些不好的感受或者不太愉快的记忆,因此为了避免再次闪回到那些难受的情绪中,就干脆一直拒绝。
直到后期,要讲给别人听,还得让人听明白,就得硬着头皮去学。没成想这一投入进去,发现新大陆,其实一点也不难理解,甚至觉得好玩了。希望这一段关于学习膝关节的心路历程,可以给到你一些启发。

///

2、 打开膝盖的眼睛

 图片

我们平时说到的“膝盖”指的就是图中黄色部分,学名“髌骨”,就像是个小盖子,防止两个关节之间相互运动的时候跑出去。

前文的视频中大家也有看到,当我们回到膝关节(学名胫股关节)内部结构上去,屈膝实际上是(以站姿小腿不动为例)上方的股骨末端在胫骨平台(胫骨最上端)上向后滚动向前滑动形成的结果。伸直膝盖刚好相反的滚动滑动机制。

图片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屈膝模式大多只有往前的力,缺乏向上的力,而这个向上的力,也就是传说中的“抻拔力”,这个力并不是单独练出来,或者是超出身体之外的一个神秘力量。大家看完上面的分析,就会知道,这只是膝关节内部正常的运动机制。

只是我们缺乏膝关节内部运动的这种意识,说是“屈膝”,但并没有发生“曲”的动作,整一个把膝关节折叠,一折叠膝关节内部只有滑动,缺乏滚动,而这个“滚动”刚好就是产生向上支撑力的根源,也是标题里所说的“眼睛”,如下图所示:

图片

这里,大家可以结合这个“滚动滑动”机制再次屈膝试试,加上一个滚动,感觉下,膝关节在屈膝的过程中有什么不同,对文中开始的屈膝,做一下对比。

相信有做尝试的小伙伴,一定觉察到其中的差异。这个“滚动”很明显在打开膝关节的内部空间,也是将来自大地的力向上传递的秘密。

结合上图,当双脚与地面之间有一个旋转的力时(在文章《股骨头,掌管足踝节律的神》中有分享),这个力经由脚内部螺旋结构向上来到距骨处,胫骨与距骨之间也发生一个滚动+滑动的运动,接着再将这个力传递到膝关节处,膝关节内部再经由滚动+滑动,把这个力再传到髋关节处,最后借由骨盆内部运动,经由脊柱,层层上拔。这种经由关节本身的滚动滑动传送力的机制,就很像物理里面的滑轮机制,省力又高效。就像下图:

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反之,如果我们缺乏这些客观认识,不理解这些内部力的传递,那么每一次缺乏滚动的瞬间,都是在削弱来自大地向上的支撑力。

这种支撑力的层层削弱,带来的结果就是,身体内部结构会不断被动拉扯,以便能够形成新的平衡去适应这种“支撑力”不足的环境。而这种新的平衡,就是我们看到的那些“不良体态”。

///

3、 结构本身就是力

写到这,又要搬出跟训练营小伙伴一直说的一句话:结构本身就是力。

因为很多人的惯性模式就是:肌肉不用力,身体怎么动?当你回到结构这一层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关节的设计,以及内部力的传递机制并不是我们后天思维的自我以为。

这些巧夺天工的设计正是自然界在亿万年的进化中,随着环境进化而来,一定是最符合环境需要的,而且是省力高效的。因为在远古时期,我们整个身体最基本的用处,就是奔跑,免于被捕杀,成为猎物。

因此,在做跟身体有关的运动时,先不要着急练一个新奇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先学习去理解这些结构,它们为何被如此设计?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它跟整体结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当你慢慢理顺这几个问题之后,会发现,也根本没有什么新奇的东西存在。那些玄幻的词语本就只是身体客观存在的规律而已,放下思维,慢慢去感知,都会体会到。

而我们要去解决问题的方法也绝不是线性思路、平面思维,这种线性思维带来的也只会是一个线性、扁平的、僵硬的身体结构。
而你的结构本就是环境进化而来,一定是更多维度、更立体的存在。显然这两种思路带来的练习方法是截然不同的,所收获的结果也会天差地别。
你站在一个更加符合“自然”的思维上去练习,结果也会更加趋近于自然;站在人为刻意的思维上去练习,那个结果也可想而知。下图是早上小伙伴发在群里的一张截图,文字跟今天的分享很契合,就拿来作为今天的结束语。NAMASTE!

图片

很多伙伴问的肩胸课程,将于11月开启
欢迎大家报名!
图片
瑜伽丨读书丨写作丨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