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1733



首先,我们先分享一下《论语》里的一句话。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从字面意思理解并不难。孔子说他老了,老到好久都梦不到周公了。
我们大家都知道,孔子一生的追求就是恢复“周礼”。制定周礼,实行周礼的周公是孔子的偶像。为了恢复周礼,孔子遇到了许多折磨和挫折。因为执着和执念,也就是人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孔子经常会梦到他和周公交流。梦中,周公给他鼓励,给他建议,给他指引。他也斗志昂扬,不屈不挠地为他的理想努力着。
岁月不居,时移世易。渐渐地孔子衰老了,他感慨他的理想没能实现,衰老的身体也让他没有了精力去继续到列国奔波游说他的理想和治国理念了,但是,孔子的心中对理想的坚持依然是坚如磐石,就是梦不到周公,他依然没有放弃,也不会放弃他为之努力了一生的目标。
我为什么要讲《论语》里孔子说的这句话?因为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和我们的罗老师年龄差不多。且圣人这句话稍微有点失落和悲观,而我们的罗老师依然是乐观积极,勤奋努力,一如既往地坚持着他的理想。他像古代的先贤一样,身体可以老迈,为梦想而奋斗的心永远炽热。
有一句成语大家一定都很熟悉。“秉烛之明”。
‌‌秉烛之明‌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晋国,晋平公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新知识,但他担心自己年纪太大。他就问师旷,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呢?”晋平公不解地问:“哪有臣子戏弄君主的呢?”师旷解释道:“我怎敢戏弄君主?我听说,少年时好学如同日出之阳,壮年时好学如同日中之光,老年时好学如同点燃蜡烛。点燃蜡烛照明与在黑暗中摸索行走,哪个更好呢?”晋平公听后赞叹道:“讲得好啊!”。
罗老师七十岁开始写作,十几年时间,罗老师写出了数百万字的作品,并自费编辑《三河潮》杂志十余年。这不正是对“秉烛之明”这句成语的最好的验证吗?可见,古人诚不欺我也。 
当然,罗老师并不是七十岁才开始学习的,他的一生都在教书育人,都在孜孜不倦地学习,他后来取得的成绩也是他厚积薄发的结果,因为,世界上并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更不会有唾手可得的成功。世上所有的成功都是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
与其说罗老师“炳烛而学”,不如说罗老师是高举火炬而学,他的好学不倦,诲人不倦的精神是闪光的,是高大的,是后昆们的楷模。
可见,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晚,只要我们心中有文学梦,有家国情,有用文字抒写这个时代的冲动,有用文章描写伟大祖国的激情。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提起笔,只要埋头耕耘,收获只是时间问题。
我就不再罗列罗德潮老师的等身著作和文学成就了,因为我要说的前边的文友们都说过了,我只想用古人留给我们的故事去诠释罗老师的品格和精神。我以前说过,罗老师心里住着一位古代的先贤,我们不知道这位先贤是谁,罗老师也不知道,但是,我们从古籍里学到的先贤们的品格和精神罗老师都有。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我们既然选择了文学作为自己的爱好和追求,那我们就应该给社会,给后人留一点既工又良的作品做纪念。历史大浪淘沙,谁都不可抗拒。留下一点文字当做纪念,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走过的痕迹深一点,让后人更慢一点遗忘我们。
先过好自己的生活再谈文学,胡适说,“闲适文人,”,我更祝愿在坐的各位有优渥的生活,有发达的事业。这样,我们才能更有条件去热爱文学,创作作品。文学并不是清贫者的事业,文学应该是高尚者的事业,浅尝辄止的爱好谁都可以做到,但是,像罗老师和在坐的各位文友老师一样爱得深沉,爱得执着者很少,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去做精神贵族的。
再一次祝福罗德潮老师生日快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再一次祝福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和文友笔健文丰,硕果累累!身体健康!人生辉煌!



文/田小勇
图/李跃峰

作者简介

田小勇,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大荔县作协副主席,大荔县陕西明润嘉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田小勇

顾问: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小说编审:田小勇

散文编审:常盈  杨发兴

诗歌编审:官华  高明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