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荐语:

用“大洲之歌”的方式记忆各大洲经纬度位置,增强了趣味性,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 亚洲

  • 歌词:“亚洲广阔跨东西,东有二流子(东经 26 度)在等你,南有筷子(南纬 11 度)插地里,西有仪器验蛋(西经 170 度)真神奇,北有白蚁(北纬 81 度)爬满地。”

  • 解释:通过这种趣味性的表述,将亚洲的经纬度范围要点融入其中,方便记忆。

  • 欧洲:

    • 歌词:“欧洲在那大北边,小东经来大北纬,零度经线身边过,东十西六把它围。”

    • 解释:欧洲完全位于北半球,主要在东半球,经度范围大致是东经 10 度至东经 66 度左右,本初子午线(0 度经线)穿过欧洲西部,所以说 “零度经线身边过”,用这样的歌词帮助记忆欧洲的经纬度位置特征。

  • 非洲:

    • 歌词:“非洲赤道从中穿,南北回归把它拦,东有二十西有五,三十七八纬中间。”

    • 解释:赤道穿过非洲大陆中部,将非洲分为南北两部分,南北回归线也穿过非洲,所以说 “南北回归把它拦”;非洲的经度范围在东经 17 度至西经 51 度左右,纬度范围大约在北纬 37 度至南纬 35 度之间,这样的描述便于记住非洲的经纬度大致范围。

  • 北美洲:

    • 歌词:“北美西球大西经,二十开始一百停,北有北极圈来绕,南到十度把腰挺。”

    • 解释:北美洲主要位于西半球,经度范围大致从西经 170 度至西经 20 度,北部靠近北极圈,纬度范围在北纬 7 度至北纬 72 度之间,这句歌词概括了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特点。

  • 南美洲:

    • 歌词:“南美西半赤道北,西经八十到三十,南回归线脚下过,十二五四纬间记。”

    • 解释:南美洲主要在南半球,赤道穿过其北部地区,经度范围从西经 80 度左右至西经 35 度左右,纬度范围在南纬 12 度至南纬 54 度之间,有助于快速记忆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

  • 大洋洲:

    大洲经纬度记忆之歌
    • 歌词:“大洋东隅位置妙,赤道南来十度找,东经一百一十起,西经一百三十消。”

    • 解释:大洋洲主要位于南半球和东半球,其经纬度范围大致为东经 110 度至西经 130 度、南纬 47 度至南纬 30 度,突出了大洋洲的大致经纬度区域。

  • 南极洲:

    • 歌词:“南极大陆最南端,极圈之内全包含,经度一圈都涵盖,冰雪世界最孤单。”

    • 解释: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几乎全部在南极圈以内,所有经线都在此交汇,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强调了南极洲特殊的经纬度位置特点。

    用“大洲之歌”的方式记忆各大洲经纬度位置有以下好处:

    1. 增强趣味性:
    – 地理学科中经纬度位置的知识相对较为枯燥和抽象,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记忆起来有一定难度。而将其编写成“大洲之歌”这种富有韵律和节奏的形式,能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例如可以把各大洲的经纬度范围编写成简单易记、朗朗上口的歌词,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不再觉得记忆经纬度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


    2. 提高记忆效率:
    – 歌曲具有旋律和节奏,能够刺激大脑的听觉和记忆系统,帮助人们更好地记忆信息。当学生通过“大洲之歌”的方式记忆各大洲经纬度位置时,旋律和歌词能够在大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使经纬度信息与歌曲紧密结合,从而更容易被记住。相比于单纯的死记硬背文字内容,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提高记忆的效率和持久性。


    3. 便于理解和梳理:
    – 在编写“大洲之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各大洲的经纬度位置进行整理和分析,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经纬度的概念以及各大洲在地球表面的位置分布。同时,将各大洲的经纬度信息以歌曲的形式呈现出来,能够使知识更加系统、有条理,方便学生进行梳理和总结,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进一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培养综合能力:
    – 创作“大洲之歌”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抽象的经纬度信息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歌词,并与合适的旋律相配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5. 方便复习和巩固:
    –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哼唱“大洲之歌”来复习各大洲的经纬度位置,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无论是在课堂上、课间休息时,还是在回家的路上,都可以通过唱歌的方式进行复习,不断巩固所学的知识。这种便捷的复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及时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