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城市治理,是重庆的一道“时代必答题”。重庆市城市治理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对于建立健全“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勾勒路线图。

来看看这座城市:重庆地形地貌复杂,七成以上是山地,海拔高差超过2600米。这座位于平行岭谷上的超大城市,常住人口超过三千万。到2029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76%。

处于高度变动之中的现代城市,管理注定无法一劳永逸,“大城之治”也需要不断进阶。今日,一起聚焦。

图片

重庆山多,山地面积占市域面积比重超七成,位于中心城区的南山,因景点密布,车流量大,拥堵现象频发。缓解拥堵,过去靠交巡警“单打独斗”,如今,通过建立交通数据模型,动态的交通信息可“一屏掌控”,各部门也打通了联动应急处置的“堵点”。

前不久,家住沙坪坝的李奶奶,坐上开往江津双福的公交车,却没有按时回家。江津区110接警后,信息流转到双福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大约两个小时,就找到了迷路老人,并安全送回。这一快速反应,得益于一整套协同、联动机制。

图片

高效的联动,还能有效地消除“潜在隐患”。 潼南的生命通道“风险感知 态势图”,一旦发现占用消防通道,即可触发预警,自动生成处置工单,分拨至各部门、各镇街,联合行动。一处通道有没有占用?一个人是不是走失?或者,一条路堵不堵车?这些看似个案,却“牵一发动全身”,关联城市生活的质感。

如今,城市之大,动辄以千万人口来论;而治理之小,往往是以一街一巷、一门一户来计。城市治理,就是要管好桩桩件件“天大的小事儿”。重庆建构的城市治理闭环体系,覆盖城市方方面面,“多跨协同”不过是“初试牛刀”。

图片

一座城市的现代化,不止表现在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熙来攘往,更在于运转效能与公共服务的细节。顺着各种城市问题的“线头”往下捯,每种“大城市病”的背后,都有一团缠绕交错的“乱麻”,要厘清问题,却不能简单的“快刀斩乱麻”。打理好这座拥有三千多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需要全方位、系统化的理念之变。其中,“城市韧性”近两年被反复提及。“韧性”——这个通常用于经济领域的词,被用于描述城市特质,也意味着:城市治理将打表、量化,迎来一次全面的“鸟枪换炮”。

图片

随着城镇化进程,城市也在不断巨变,人多了、车多了,伴随着繁华,喧嚣也多了……城市高速“生长”,必然也会遇上不断“增项”的问题清单。而城市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如洪涝、火灾等风险,也会交织叠加,向城市的应急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于重庆这座“全世界建于’平行岭谷’上最大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也须“更进一步”。《重庆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提出目标:到2025年,重庆应急管理要实现:装备、队伍、体系,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在北碚区的步行街,一个外形酷似“大白”的AI机器人正在工作。通过连接化粪池上的传感器,它可以实时监测有害气体的浓度。重庆众多的桥隧空间,也“上新”了许多智慧应用。嘉悦大桥上,安装了多达上百个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大桥位移数据,确保桥梁安全。在华岩隧道内,一台机器人来回巡视,检测着隧道的掉块、裂缝、漏水等常见隐患。这些数据,全都接入了重庆的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重庆不断“刷新”应急的“家底”,其中不少,都是国内先进的“神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鸟枪换炮”,城市的应急管理,也延伸至水、陆、空 全方位。

图片

让城市“耳聪目明”。这是“做加法”。拆除清理、去旧革新,这是“做减法”。“做减法”与“做加法”之间,需要破立并举,考虑民意的“最大公约数”。换句话说,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是城市治理的必由之路。而同时,以人文关怀、城市精神润物化人,也是超大城市治理的重要内容。城市不仅要更安全、更宜居,还要让生活更美好。大城之治,要兼顾“最小颗粒度”。

图片

渝忠客2180,是忠县长江段最后的水上公交。相比坐车来说,沿江而居的菜农们,在家门口就能搭船和上货,更方便、也更划算。

这样一趟“菜篓轮渡”,把乡村的触角延伸到城市,慢慢悠悠、却不停步,驶向繁荣生活的彼岸。

图片

与之相似是“背篓专线”。地铁开通前,渝北区石船镇的菜农们,大都只能在镇上卖菜,销路不广、也卖不上价。地铁开通后,大伙儿开始到城里的农贸市场“赶场”,成为4号线的常客。如何在高峰期的车厢里,容纳下背篓?考验精细的管理功夫。

轨道交通9号线观音桥站值班站长罗吉林告诉记者,最担心的是瞬时大客流,不过他们都有应急预案。

一条背篓专线、一班菜篓轮渡,从起点,到终点,处处是“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鲜活实践。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管理的温度,不止体现在一条专线、一艘轮渡或一列慢车,更在于“大城细管”的每一个“绣花式”的细微处。城市之大,有容乃大。

图片

城市规模越大,城市治理就越要精细。“大综合一体化”,正是为了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路子。

在重庆社科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唐于渝看来,要以“大综合”方向为统领,以“一体化”牵引,加快完善城市数智化治理的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工作体系和评价体系。推动城市治理更加智能、高效、精准,让人民生活变得更方便、更安全、更舒心。将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这一重大实践创举打造成为最具重庆辨识度的改革“金名片”。综合运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突出事前预警、科学决策和风险闭环管控,牢牢守住城市运行安全底线。围绕市民生产生活、企业服务等方面,推动市级层面深化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综合应用场景谋划,构建便捷的城市综合服务新格局。打破城市数据孤岛效应,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让人民充分享受数智赋能带来的城市便利和质感,加快建设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

图片

“城,所以盛民也”。我们说“大城之治”,而非“大城之管”,从“管”到“治”,一字之别,意味着:从单向到体系、从“被管”到“共治”的质变。城市治理,从来没有旁观者,也没有“完成时”。未来,还有更多期待,需要付诸行动;还有太多梦想,有待照进现实。聚焦城市的安全、运行和服务,共同解决“家门口”的问题,是达致城市“善治”的进阶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