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很多文献典籍,没有完整的手抄本传世,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与其篇幅浩瀚有关,譬如著名的《道德经》、《庄子》以及四书五经,内容十分丰富,多达成千上万字。

抄写如此庞大的书籍,还要一直保持聚精会神,极其考验功力,书法界鲜少有人能做到,幸好到了中唐时期,武则天痴迷经书,设置一层层严苛的考验,选出“顶尖高手”入宫。

之后加以重点培养和训练,形成强悍的控笔功力,无论撰写多么庞大的经书,全篇都能沉着有序,他们专门给武则天抄经祈福,后世特命为“官方抄经生”,现代存世的很多典籍,皆由“抄经生”所写。

比如1900年,王圆箓道士打扫卫生,意外发现藏经洞,从中挖出5万多卷文书,其中就有不少的唐代真迹,经专家鉴定,大部分长篇典籍,出自唐代“官方抄经生”之手,水平不逊于名家。

我们拿《道德经》举例,此作号称“万经之王”,古代的王羲之等名匠,时常抄写,可惜传世真迹罕见,这幅敦煌出土的《道德经》,约成书于公元677年。

据学者推测,乃“一流高手”采用小楷写成,全篇共计5162字,因深藏敦煌1000多年,气候干燥,墨迹尚存完整,字迹清晰润丽,点画细节也一目了然。

相比我们常见的“唐楷”,此作的小楷曼妙多姿,更显灵动活泼,艺术气韵鲜明,众所周知,“欧楷”、“柳字”包括“虞体”,始终贯彻“尚法”理念,用笔一丝不苟,势态严峻平直。

若没有一定基础,难以参透内层技法,同时庄严的气象,不具备趣味性,还会降低学习书法的兴趣,而这幅《道德经》,采用“抄经体”,虽然醇厚感不敌“唐楷”,但是保留“唐楷”的规范性,并融入行书的流动感。

起笔和收笔多用尖峰,营造飞动凌厉之态,运笔则贯彻中锋,劲力深入纸面,更显凝练的古雅质感,墨色方面,随着字形和笔画,以及章法排布,呈现明显的浓淡变化,凸显节奏韵律,饱含灵动的艺术美。

毫不夸张的说,这幅《道德经》的艺术价值,胜过8成“唐楷”,不过藏经洞现世之后,外国人打起主意,以500两银子,买走数以千百的文书,伯希和选中此作,将其带回法国。

如今手抄真迹,于巴黎国立图书馆被发现,时常临摹此作,可以初步熟悉“楷法”,养成规范意识,炼化控笔的精准度等等,其次,卷中字体的绰约姿态,能领先其他“唐楷”,去感受行书风貌,日后衔接更顺利。

而今,经多方努力我们对敦煌小楷《道德经》,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