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在北京60多平米的老房里度过95岁生日!没有鲜花也没有寿宴,唯一的生日礼物,是侄子送来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三学社画的祝寿字画。
她拿着物理院送来的“寿”字,站在邓稼先的铜像前,拍了一张合照。
她还对侄子说:“把他也照上,让他看看这张字!”
说完,许鹿希挺直了身子,面带微笑地看着镜头,仿佛身后的邓稼先从未离开过。
1946年,年轻的许鹿希刚考上北京大学医学院,那时邓稼先是物理系的助教,两人年纪相仿,时间久了,两人开始恋爱,直到毕业才结婚。
许鹿希的医学院是7年制,邓稼先便一直等她毕业才结婚,那时邓稼先29岁,许鹿希25岁,主婚人是吴有训教授,男才女貌,假偶天成。
许鹿希现在住的北京老房子,以前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一部分,是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地方。
虽然房子看起来不打眼,但这里曾出过不少的科学家,在这儿为国努力过,而当过院长的邓稼先,也是其中一个。
照片中可以看出,许鹿希所住的地方比较简陋,客厅不算大,在几人的映衬下,甚至有些狭小。
三个小房间和一个客厅,房间就只有一张硬板床和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两部电话。
客厅的布置也很简单,墙边有一排木头桌子,桌子上放着邓稼先的照片和铜像,旁边的椅子是红色的塑料凳子,另一边是一张沙发。
许鹿希说,这是一张有故事的沙发,当年杨振宁回国探访邓稼先,家里却连个给客人坐的沙发都没有,之后,邓稼先就去单位借了一张沙发搬回家。
邓稼先很喜欢这个沙发,有时候回家太晚,怕打扰许鹿希和孩子们休息,就直接在沙发上睡,第二天还和许鹿希说睡沙发很舒适。
这些家具看起来有些年头了,整个屋子没有什么华丽的东西来装饰,但看起来很干净温馨。
许鹿希说,自从邓稼先走了之后,她一直让家里保持着他生前的样子,以此来纪念他。
家里的每一个物品,都有他们的回忆,每一个角落,都有他们的故事,这些东西很普通,但是对许鹿希来说,却是最珍贵的宝贝和记忆。
拍完照片之后,许鹿希还让对方把照片发到她的微信上,记者很惊讶,没想到,许鹿希都95岁了,竟然还会收照片。
见此,侄子笑着说:“姑姑活到老学到老,她会的东西可多了。”
的确如此,许鹿希除了是邓稼先的妻子,她还是一位厉害的神经解剖学家,在人体解剖学以及神经解剖学方面有杰出的贡献。
她还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给临床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还编写和修订了不少教材、专著,即使她年纪大了,但她还是坚守岗位,做了解剖教研室的主任。
邓稼先为了核弹事业奋斗了一辈子,最后因为核辐射患上了癌症,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邓稼先临终前,唯一的愿望是想再去看看天安门,看看毛主席像,他悄悄地问妻子许鹿希:“你说,三十年之后,还有人会记得我吗?”
许鹿希眼眶微红,重重地点头:“会的!”
在邓稼先离世后的30多年里,许鹿希一直以自己的方式记着邓稼先,这是她对他的承诺。
这也是为什么,她愿意守着他们这间曾共同生活过的小房子的原因,30年过去了,不但房间里的陈设和家具没变过。
就连阳台的门一直关不紧,许鹿希也不让人来修,她说邓稼先在的时候就已经是这样了,不用修。
对于国家的关心,她经常说:“对祖国,只有贡献,没有任何要求和索取!”
许鹿希和邓稼先,都是我们的榜样,邓稼先主持研制原子弹和氢弹,为了国家的核事业,隐姓埋名二十多年,最后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包括生命。
在书籍《写给中国孩子的榜样故事》中,是这样形容邓稼先的:“把一生献给了核事业”,他是我们的民族榜样。
邓稼先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为国家科学事业拼搏的一生,他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投身于艰苦的核事业,在茫茫戈壁中默默研究,为祖国铸就了坚不可摧的核盾牌。
除了邓稼先以外,《写给中国孩子的榜样故事》这本书中还有钱学森,竺可桢,钱伟长,李四光,钱三强等10位院士的光辉事迹。
我们如今的岁月静好,盛世中华,都是因为他们在默默地替我们负重前行,他们才是我们要追的明星。
看完《写给中国孩子的榜样故事》,真的泪目了,摸一摸我们背后的脊梁骨,有一根就是他们给的,是他们,让我们在世界中站了起来,向这些前辈们致敬!
如果说每个中国孩子都必须要读一套书,我推荐这套《写给中国孩子的榜样故事》。
这套书讲述了许多科学家默默奉献、不为人知的真实故事,关健是书里的内容小学,初中,都是必考。
把这些人物素材写进作文,还怕拿不到高分吗?
爱八卦爱写各种人物故事!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