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智慧……解放战争100集
战争论成败,战术显智慧。《战争的智慧》咱们今天讲讲发生在家门口的战役–《豫东战役》。
咱们在前面《千里跃进大别山》中讲过,为解陕北之困和战略全局被动,毛主席思考了两步棋:一是命令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二是命令粟裕率三个纵队南下江南。
一个是直刺蒋介石的心脏,一个是扰乱蒋介石的大后方,这两步棋对蒋介石来说都是致命的。
刘邓大军接到命令,二话没说冒着被团灭的危险义无反顾地渡黄河、战沙河、过汝河、夺淮河进入大别山,东摄南京,西逼武汉,完成了毛主席的设想。
而粟裕却不愿意去,而且提出了与毛主席相反的建议。如果这个场景发生在国民党那,蒋介石立即会把粟裕给毙了。然而,毛主席却很认真的听取了粟裕的意见。
一、粟裕三次斗胆直言,足见领袖的英明和将领的无私
毛主席的战略部署是让粟裕率十万人打到江南,扰乱蒋介石阵脚。然而,粟裕却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江南水乡不利于作战,无后方保障,恐怕要损失惨重,不如在中原战场有后方保障的前提下,歼灭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
显然,粟裕的想法与毛主席的相反,而且他分别于1948年1月22日,1月31日两次斗胆向中央和中央军委直陈自己的建议后,两次都被中央军委集体研究后给否决了。
在这种情况下,粟裕又一次在4月18日第三次向中央陈述自己的建议,就连他的老伙计陈毅都认为不合适了。
这应该是大忌,有直接冒犯毛主席的危险,然而,毛主席的胸怀和格局是蒋介石无法比拟的,对粟裕的再三辩解,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更加重视。
粟裕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说:“党中央领导同志这种处处从实际情况出发、十分重视前线指挥员意见的领导作风,使我深受教育和感动。”
二、粟裕立下军令状
1948年4月25日,毛泽东在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致电在西柏坡的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提议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议题之一就是“陈粟兵团的行动问题”。
粟裕到西柏坡时,毛主席罕见地出门迎接,并说井冈山一别十七年没见到粟裕,可见粟裕在主席心目中的位置。
在当面认真听取了粟裕的汇报后,毛主席虽并未接受粟裕的意见,没有改变要求粟裕率三个纵队先行南下江南的决策,但鉴于形势需要,同意华野外线兵团暂缓过江,在之后的四至八个月中,以歼灭第五军及其敌军“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正规旅”为目标。随后,中共中央为打开中原战局,要求华野在寻机歼灭国军在中原的主力,邱清泉的整编第5军后再行渡江。
从这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出,也是变相给粟裕立下了一个军令状。
随后,粟裕就把歼灭邱清泉第5军作为了自己夏季作战的中心目标。这时,豫东战役,也称开封睢杞战役,也称黄泛区会战,中国第二次国共内战在中原地区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兵团作战的雏形基本形成。
三、中央军委为支援粟裕作战,也做出相应部署
共产党作战都是通盘考虑,局部服从大局,与国民党只顾自身利益而忽视全局的做法截然相反。中央为保障粟裕计划的顺利实施,军委命令中原野战军刘邓担负钳制18军,使其不能东援;命令华野山东兵团许世友和谭震林出动主力夺取泰安及其南北地区,保证钳制济南及济南徐州线上各敌,使其不能西援。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负责钳制的效果并不理想,其中,瑚琏兵团突破了中原野战军的防线,黄百韬兵团摆脱了华野山东兵团,两个兵团均及时到达了豫东战场,迫使粟裕没能实现更大的歼敌目标便不得不当即撤退,这是后话。
四、粟裕用计调动邱清泉第5兵团,围歼第5兵团的操作落空
豫东战役就这样启动了,开打的第一仗,粟裕后来的回忆录说:我的第一场战役必须旗开得胜,只能打好,不能打坏。
当时粟裕肩上的压力可想而知,经过反复思考缜密推演,粟裕调动和围歼邱清泉第5兵团的计划形成。
粟裕的计谋是:
第一步:令陈士渠和唐亮率3、8纵队,吸引邱清泉第5 兵团南下淮阳;
第二步:令5个纵队南渡黄河,进抵定陶、成武地区,以歼灭鲁西南守敌一部为诱饵,吸引邱兵团回转北上;
第三步:在邱兵团向北转移的时候,陈唐率纵队尾敌北上,协同南渡黄河的各纵队全面夹击邱兵团于鲁西南地区,围而歼之。
应该说,粟裕的计划周密可行,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又出现的意外。
5月24日,邱清泉第5兵团果然上当,在粟裕的诱饵陈唐两个纵队的诱引下,一步步向粟裕设想的地方前进。5月30日、31日,粟裕突然率华野5个纵队从濮阳出发南渡黄河,进至鲁西南地区并与中野11纵会合。这时邱清泉第5兵团就处在了解放军8个纵队,也就是8个军的包围之中。
粟裕的计划全部实现后,正准备发起围歼时,情况突变。
由于华东野战军主力突然南渡黄河,国民党军统帅部大为震惊,立即命令第5军回师,又派部队北上增援。经过一些列调动之后,到6月15日,鲁西南地区已集中近11个整编师的国民党军。
瞬间战场局势发生逆转,由粟裕围歼邱清泉第5军的架势,转变成国民党军寻求与华野主力决战的架势。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瞬间失去是战机并没有使粟裕沮丧,反而使粟裕在不利的形势下又及时发现了新的战机。
粟裕看着瞬间出现的局势,国军兵力集中、地形不利,歼灭邱清泉第5军的可能已经失去。而陈士渠和唐亮的两个纵队距中原战略要地、国民党的省会开封仅1天行程,且城内守军只有3万余人,城内虽有完善的防御工事,但是,平原地区没有制高点,不易防守,奇袭开封的思路瞬间在粟裕脑海里形成。
粟裕于6月16日致电中央军委请示,第二天中央军委复电:“情况紧急时,独立处置,不要请示!”
毛主席是该放权时放权,充分发挥一线指挥员的智慧和激情,而蒋介石却在危机时刻飞临战场上空,亲自越级指挥,让下属不知所措,苦不堪言。
粟裕临时更改作战计划,能否顺利,下一期我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