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言积材积法 阅读写作共生

田贺书

(本访谈发表于《语文周报》“名师访谈”栏目)

1.您工作室的研究专题“以写作能力培养为指归的阅读教学”,请问“指归”指什么?这个研究专题的理念的什么?

“指归”的意思是意旨,意向(《辞源》)。

所谓“以写作能力培养为指归的阅读教学”就是在阅读教学中不仅教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而且教学生认知文本的语言规律,进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文本作为阅读的对象,不仅是学习阅读的训练场,还是学习写作的“例文”——学习在阅读过程中总结出语言运用规律、基本原理和方法规范,并将它们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从本质上说,“以写作能力培养为指归的阅读教学”还是阅读教学,只是不满足于传授阅读方法,而要进一步领悟文本的运行机制,提高写作技能。

“以写作能力培养为指归的阅读教学”包括但不仅限于边阅读边写作,而是在传授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顺势传授关于写作的知识,特别是写作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培养写作能力。

“读写结合”眼睛向外,强调学生自己在生活中“习得”语文方法,将教阅读、教写作的责任推向课外;“以写作能力培养为指归的阅读教学”眼睛向内,强调学生在课堂上“学得”语文方法,让教阅读、教写作的责任回归课内。

2.请您以一篇阅读文本为例,来谈谈您的这一理念。

我的课例《天净沙·秋思》,就是“以写作能力培养为指归的阅读教学”的尝试。这节课的实录刊登在《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8年第1&2期。

教学中先是引导同学们理解诗意,然后通过理解“枯藤”“老树”“西风”中透露的“秋”和“昏鸦”“夕阳西下”中透露的“晚”,领会时间对于表现“秋思”的决定性作用;通过理解“小桥流水人家”“古道”“天涯”,领会地点对于表达“秋思”的决定性作用,从而完成对“时间、地点是记叙的要素”的论证。课后作业是:以《那一次,我想家了》为题写一篇文章。我提示同学们:好好想一想,那一次想家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这个课外作业是教师“训”之后学生的“练”。留这个的目的是将陈述性知识“时间、地点是记叙的要素”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教阅读,也教写作。这样的阅读教学,既不满足于读懂文章,知道文章“写了什么”,也不止步于明了获得阅读结论(文章“写了什么”)的阅读方法,而要透过“好文章是什么样的”探究“好文章是怎样写出来的”。

3.读写结合不但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日常学习的难点,请您以一篇阅读文本为例来谈谈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如何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的最好的办法是背诵,至少要熟读。

背诵,可以积累原汁原味的语言,包括词语(概念)和句式,简称“积言”。背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自然段,不仅可以积累“碧绿”这样一个由“物名(碧)+颜色名(绿)”构成的表示色彩的词语,而且可以积累“不必说……不必说……单是……”这样一个用以表示同类事物之多的句式。

背诵,可以积累写作素材,简称“积材”。同样是背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自然段,可以获得如下知识:菜畦是碧绿的,石井栏是光滑的,皂荚树是高大的,桑椹是紫红的,黄蜂是肥胖的,叫天子是轻捷的,斑蝥会喷出烟雾,木莲的果实与莲房相似,据说吃了人形的何首乌的根可以成仙,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的覆盆子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好得远……阅读的过程就是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

背诵,可以学习作者的思想方法和写作方法,简称“积法”。还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自然段,作者罗列了众多的事物名称。之所以能够列举出这么多物名,是因为对百草园非常熟悉;之所以这么熟悉,是因为儿时曾经无数次在里面嬉戏;之所以无数次在里面嬉戏,是因为百草园有无限的趣味。百草园越是有趣味,就越“是我的乐园”。这就是作者感受百草园的思想过程和思想方法。可以说,百草园众多的事物是百草园有无限趣味的缘由,这里有好看的,好听的,好玩的,好吃的。这样,列举的物名越多,百草园之乐就越多。百草园之乐越多,百草园就越“是我的乐园”。这就是列举众多物名的原因。通过列举众多物名表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就是这一段的写法。

4.对于初三下学期的学生来说,在日常作文训练中应注意什么?

多写,至少要多想。作文,尤其是应试作文,比拼的是敏捷的思维、准确流畅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多写,能够迫使自己深入而广泛地思考。深入思考的过程,就是精炼语言的过程。凡事都深入而广泛地思考过,应试作文就能“触之即应,不待思索矣”。好作文是写出来的。不写,永远不可能有好文章。

5.请您以某一年河北中考作文题为例,为学生的中考作文备考支一招。

考场作文最怕不符合题意,失误最多的是偏离题意。

网上有一篇所谓满分作文,题目是《陪伴》(2011年河北省中考作文试题)。作者选取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一位同学作为对象,写两个人一起读书、一起学习、互帮互助的动人画面。这是“相伴”,不是“陪伴”。

【陪伴】随同作伴:她住院期间,丈夫一直在身边陪伴。(《现代汉语词典》)“陪伴”中,“陪伴”之人为辅,被“陪伴”之人为主,“陪伴”有主次之分,“相伴”无主次之别。既然两个同学一起读书、一起学习、互帮互助,没有主次之分,这是“相伴”,不是“陪伴”。

而且,“陪伴”是有原因的,或者是对弱小的同情,或者是出于道义的帮助,或者是因为体贴爱护……总之,“陪伴”彰显的是人间正道,挚爱深情。这是《陪伴》应该重点表现的。朱自清的父亲送已经20岁,往来北京两次(根本不需要送)的儿子上火车就是“陪伴”。这次“陪伴”的背后是浓浓的父爱。《背影》成为令人感动的经典,正是因为叙述“陪伴”表现了这浓浓的父爱。

准确把握“陪伴”的内涵,就不容易离题、偏题。

把握题目内涵,要锱铢必较,准确把握每个词语的含义。

阅读试题,读出题目对于文章写什么和怎样写的规定。

(摄影:石家庄市第二十一中学 杜晓瑜) 

相遇在美好的春天
A BEAUTIFUL SPRING

美好的春天,让我们一起做些有意义的事儿吧!

河北省名师田贺书工作室等你来。

点击链接,了解我们的活动:

1.河北省名师田贺书工作室 关于解读部编本教材单元导读的邀约

2.来质疑吧!

3.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坚持《语文辅导》栏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