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智慧……解放战争100集
战争论成败,战术讲智慧。《战争的智慧》咱们今天开讲平津战役故事,今天讲第一集《蒋傅斗法》,
先讲一讲当时的时局背景。
一、时局背景
1948年11月1日,伟大的辽沈战役胜利收官,50万国民党精锐部队被团灭,这可急坏了两个人,关键是急的还是同一件事。
一个是蒋介石,另一个是傅作义,惦记的事都是傅作义手里的华北那60万国军。蒋介石想让傅作义的60万大军南下,放弃华北,巩固长江防线。而傅作义心里明白,自己如果南下,就会被剥夺兵权。
无奈之下,傅作义还是硬着头皮去了南京。
1948年11月4日,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的飞机缓缓降落在南京机场,参加蒋介石的军事会议,议题就一个,华北的60万大军何去何从?
二、智斗蒋介石
蒋介石深知傅作义的想法,为了说服傅作义南下,军事会议安排的流程很严谨,就是让傅作义无法拒绝。
一是让何应钦宣读研究好的实施方案,说明华北60万国军南下是时局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国民党壮士断腕的明智之举,你傅作义应该服从大局。
二是承诺所有江南部队归傅作义指挥,并让其担任东南军政最高长官。
不能不说,这是蒋介石是经过深思熟虑后,针对傅作义的软肋下的一副药,但是,傅作义明白,蒋介石是一个政治玩家,主打一个说话从来不算话,当年的冯玉祥就是这样被他耍的。
但是傅作义明白不能与蒋介石硬顶,只能智取。
傅作义也不是吃素的,他也看到了蒋介石的软肋,引用了诸葛亮《出师表》里的一句话“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话来表明自己坚守华北的决心。
很明显固守华北是全局,退守江南是偏安。一句话说到蒋介石里心坎上了。
其实,蒋介石是不甘心与共产党划江而治的,放弃华北只是无奈之举,傅作义一说要誓死守卫华北,蒋介石心动了,再加上林彪刚刚打过大仗,他认为短时间也不会入关,就同意了傅作义暂不撤回的建议,但是,给了傅作义一个折中的命令。
蒋介石给傅作义的命令还是想保存傅作义的这60万部队,命令是:暂守平津,以观时变,将兵力向天津一带收缩,重点是保持塘沽出海口,战则可以接受补给,不能战时则可以从塘沽海上向南撤退。
三、傅作义有自己的如意算盘
退一步海阔天空,傅作义从南京回来,就不受蒋介石的控制了,随即把蒋介石的命令“收缩兵力”抛在脑后,而是在西起归绥,东到平津摆出了绵延数百公里的一字长蛇阵。
傅作义之所以作出与蒋介石命令相反的军事部署,是因为他有自己的考虑,他在给自己谋划两条后路。
第一条后路是退回自己的发家地绥远;第二条后路是由塘沽沿海上撤退。
这两条后路都有先天不足,退回绥远吧,那里地广人稀,物资匮乏,养活不了庞大的军队,南下则可能被蒋介石收权,傅作义纠结啊!
四、将计就计
傅作义的这些小心思瞒得住蒋介石,可瞒不住毛主席。傅作义的女儿就是共产党,通过分析,毛主席断定傅作义在犹豫不决。
但是,此时形势的发展极其复杂,淮海战役已经开打,随着蒋介石的逐渐被动,很有可能立即命令傅作义南下,这60万国军跑掉不要紧,更重要的是威胁整个淮海战场。
阻止傅作义南下的唯一办法就是林彪大军提前入关,但是,东野刚刚打了52天的大决战,没有休整好,不利再战。
毛主席正一筹莫展之际,收到了傅作义的求和电报,但这时候傅作义还只是试探,毛主席一看没有诚意,就将电报扔进了垃圾桶。
心里没底的傅作义又请出了毛泽东在湖南高中时的校长符定一做说客。傅作义这种积极求和又毫无诚意的态度引起了毛主席的怀疑,此时,一份秘密情报证实了毛主席的猜想。
“近息,据傅秘书长郑道儒谈:傅匪曾说,如果与共方合作,虽一时可得优待,而将来难免被清算,所以决心一拼。”
毛主席立即断定,傅作义和谈是拖延时间,在林彪大军没入关之前,从容部署。
毛主席决定来个将计就计。究竟战况如何发展,咱们下期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