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怼天怼地的大唐第一杠精,也是历代名臣良将的学习标杆。他经常在公众场合怒怼唐太宗,把唐太宗气得想杀人,但他又让唐太宗又爱又恨,在他怼天怼地的怒怼之下,唐太宗一步步的走向了一代明君,而他也成为了唐太宗离不开的一面镜子。他就是犯颜直谏、名垂青史的一代名相魏征。
说到魏征,他算是李世民身边非常特殊的一位助手,魏征曾是李世民的死敌。在玄武门事变前,他还在积极谋划如何除掉李世民,所以他能在李世民时期跻身高位,实在是一个另类。
翻开魏征的履历,就会发现他之所以能深受李世民看重,除了他的才华之外离不开他直言进谏的性格。魏征一生投靠过六个靠山,但不幸的是这些人的下场都不太好,直至遇见李世民这位龙凤之姿的帝王,他才迎来了仕途的高光时刻。而魏征在跟着李世民之后成为千古直臣和忠臣的典范,被后人尊称为“一代名相”。
那么魏征一生换了六次老板,为什么还名声这么好?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聊聊“一代名相”魏征的故事。
魏征河北巨鹿人,他的家族在南北朝时期也是显赫一时,他的父亲曾任北齐屯留县令,然而由于朝代更迭和父亲早逝,魏家逐渐衰败。虽然家境贫寒,但魏征自幼博览群书,胸怀大志。他特别喜爱纵横家的学说,这也是日后他言辞犀利、直言不讳的根源所在。
为了寻求更多的学习时间和机会,他选择出家为道士。随着天下大乱,魏征投身于乱世之中,他也渴望建立一番功业。隋末战乱的时候,魏征曾是隋朝地方官元宝藏的书记官,而这个元宝藏也是他的第一任上司。元宝藏后来投降瓦岗军李密,让魏征替自己给李密写信,这封信他写的文采飞扬,条理清晰,李密觉得写信人是个人才,于是召魏征来见,之后魏征成了李密的智库。于是李密成为了魏征的第二任上司。
魏征,给李密献上了如何争夺天下的十条建议,李密觉得写得不错,可是没有采纳。后来李密要与王世充决战的时候,魏征曾经准确预测这一战要输,因为瓦岗军已经在和宇文化及的战斗中大伤元气了。最后果然不出魏征所料,瓦岗军战败瓦解,战败后,李密投奔长安李渊,魏征随行,李渊也成为他的第三任上司,但是投奔李渊之后,魏征并没有得到李渊的重视,这让魏征颇为郁闷。
当时李密虽然已经投奔李渊,但是瓦岗军很多旧将还在原驻地坚守,其中势力最大的是徐世绩,大半个中原都在他的手里,他渴望建功立业,于是向李渊提出招安瓦岗军就将徐世绩的建议。李渊欣然同意,并派魏征前往游说,凭借三寸不烂之舌,魏征成功说服徐世绩归降唐朝。
就在大功告成之际,河北军阀窦建德突然来袭,击败徐世绩,并俘虏了魏征,于是窦建德又成为了他的第四任上司。随着窦建德在虎牢关之战被击败后,魏征再次降唐,再次改换门庭,唐王朝再次接纳了他。这次他成了李建成的太子洗马,是李建成手下主要的谋臣,在给李建成当谋臣期间,魏征敏锐感觉到秦王李世民是太子的威胁,所以他一再向太子提出要提防秦王李世民。身为太子李建成的幕僚,魏征可谓是尽心尽力。李建成正是听从魏征的建议,双管齐下,才平定了河北地区,使得太子一党在与李世民的争斗中挽回了一些颜面。
然而,随着双方夺嫡之争日益激烈,魏征多次劝说李建成先下手为强,但最终还是被李世民抢占先机。玄武门之变后,为魏征作为太子的谋士被捕入狱。
面对李世民的质问,魏征从容不迫地回应道,如果先太子早听我的建议,哪会有今日之祸。这句话虽然让在场的人都惊出一身冷汗,但李世民却对此感到高兴,因为他认为魏征是一个敢于直言不讳,有远见卓识的忠臣。
从此之后,魏征得到了李世民的信任和重用,被任命为谏官和尚书左丞,李世民成为了魏征的第六任上司也是最后一任。虽然魏征的前半生经历了多次改换门庭的争议事件,但在那个改朝换代的乱世中,很多人都不得不如此。
据史书《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征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50次,呈送给李世民的奏疏11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唐太宗时期,敢于直谏的大臣很多,但在所有大臣里,魏征的谏言最多、最激昂。太宗稍微有点过错,魏征就言辞激烈地指出来,有时太宗很生气,他也丝毫不让步。
魏征有时说话过分,太宗被惹恼也是常事。有一次退朝回到后宫,太宗气得抓狂,长孙皇后询问之,太宗说,“非杀了这个老农民不可。”老农民说的就是魏征。长孙皇后一听,立即退下去,换了一身朝服出来拜贺。唐太宗看了奇怪,长孙皇后回答说:“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意思是说,“君明臣才直,有如此直臣,说明您是个明君,我怎么敢不祝贺您?“这话两层含义,一则为皇帝宽心消息,二则点名,只有这样的直臣多了,才能衬托您的明君地位,而当明君不是您的夙愿吗?
唐太宗听了恍然大悟,转怒为喜。唐太宗在位期间,其治下的二十余年虽非中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却因其政治清明、廉洁高效而独树一帜。人们盛赞贞观时期为盛世,魏征便是这盛世中不可或缺的一笔。唐太宗与魏征这对君臣相爱相杀,却共同谱写了中国历史上明君贤臣的典范。
贞观17年(公元643年),魏征在辅佐李世民17年后,以63岁高龄辞世。太宗深感痛惜,慨叹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猝逝,遂亡一镜矣。”魏征就像太宗的一面明镜。他陪葬于昭陵,碑文由太宗亲自撰写,足见其在太宗心中的地位。
在魏征辞世数月后,唐太宗下令建立凌烟阁以表彰功臣,这无疑是对魏征贡献的一种肯定。
纵观魏征的一生,若非遇上李世民这样的明君,魏征又怎能否成为一代名相呢?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