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长文创作季# #驱逐舰# #导弹驱逐舰# #军事# #军事趣科普# #军事科普# #飞扬军事# #头条军事知识# #妙笔生花创作挑战# #美国海军# #头条文章#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头条文章发文任务# #头条文章首发#

1944年9月14日战斗级驱逐舰首舰“巴夫勒尔”号正式加入英国皇家海军服役。这是二战期间英国海军建造的体积最大、性能最好的驱逐舰。不过等到这些舰艇逐步进入现役时,盟军在欧洲已进入反攻阶段,“战斗”级已派不上用场。于是皇家海军决定把它们调往太平洋,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战斗。然而,也仅有“巴夫勒尔”号在“抗日战争胜利日”之前抵达太平洋,加入英国皇家海军太平洋舰队第57特混部队,参加了对日本最后的战斗和受降仪式。英国海军前后两批共订购了38艘“战斗”级驱逐舰,但只有24艘完工并服役。由于二战结束,正处于建造之中的7艘舰在下水前即被拆除。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战斗级驱逐舰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巴夫勒尔号

二战结束前,英国皇家海军提出了一种防空、反潜武备并重,并能在较小的船厂建造的驱逐舰,这就是“兵器”级。“兵器”级驱逐舰是庞大的战时应急驱逐舰计划结束后应该皇家海军最新建造的第一批传统型驱逐舰,计划与稍后投入建造的“战斗”级驱逐舰形成搭配。原计划建造20艘,但因大战结束,实际建造五艘,服役4艘。到上世纪50年代时,“兵器”级驱逐舰的整体性能和武器装备都显得有些过时了。四艘服役的兵器级驱逐舰在五十年代被改造为了雷达警戒舰,拆除了鱼雷发射管,换装了带有MRS-8型测距仪的262R型火控雷达、293Q型目标指示雷达、965型AKE-1对空搜索/监视雷达。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兵器级驱逐舰

苏联红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还是损失了大量的作战舰艇,仅驱逐舰就损失了34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看到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所发挥出的巨大作用后,苏联红海军又重新得到了建设一支“大舰队”的承诺及相应的预算。在苏联《1944-1955年海军造船计划》中,苏联红海军甚至在1955年年底前,完成132艘大型火炮驱逐舰和226艘常规火炮驱逐舰的建造工作。这个庞大的造舰计划并没有成功实现,但是在此期间,苏联红海军还是完成了部分火炮驱逐舰的建造工作,这也就是苏联红海军历史上建造数量最多的火炮驱逐舰——“快速”级驱逐舰。该级舰先后建造数量达到了70艘,除了苏联红海军自用之外,还大量出口到其他国家。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快速级驱逐舰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快速级驱逐舰

二战期间,美国一共建造了400多艘驱逐舰,组成了庞大的驱逐舰护卫群。这些驱逐舰驰骋于大洋之中,执行了护航、反潜等多种任务,击沉了数以千计的德国潜艇和日本潜艇,为二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二战结束后,依然有156艘排水量2500吨左右的弗莱彻级驱逐舰,55艘排水量2800吨左右的萨姆纳级驱逐舰和96艘排水量3500吨左右的基林级驱逐舰,还在服役,并且这些舰艇在适航性,续航能力等方面还是非常良好的。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弗莱彻级驱逐舰舰群

1945年5月9日,德国U-2511号潜艇在挪威向英军投降。据时任艇长阿达尔贝特·施尼上尉所言,他的这艘XXI型潜艇于4月30号出海执行任务,虽然在不久后(5月4日)便接获停战指令,但在回港投降期间,他成功指挥舰艇进行了一次攻击模拟训练,目标是一艘英国重巡洋舰。在此过程中,他没有被任何盟军舰艇发现。为了能够有效对抗这类具有较高水下航速的潜艇,能够提早发现她们是重中之重,因此开发性能更好的新型声呐是优先事项。 在1946年8月份发布的规划案中,美国海军对一型高速、高适航性、大吨位并安装新型声呐的“潜艇杀手”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份规划案中,美国海军要求这型“潜艇杀手”能够装备制导反潜鱼雷、火箭深弹以及能确保摧毁敌方浮航潜艇的火炮火力。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XX1潜艇

1947年2月,SCB确定了以“亚特兰大”级船体为基础的“潜艇杀手”重型方案为进一步设计的基础,并将整个项目命名为CLK(Cruiser-Light-Killer)——即为反潜轻巡洋舰。这个项目在SCB内部编号为SCB 1,是为优先级最高的项目。合众国号航母被砍后,海军不需要这么大的船配合其进行反潜作战,因此该项目变更为DL驱逐领舰。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亚特兰大级轻巡洋舰

诺福克级驱逐领舰:

1943年6月底,德军新型潜艇的设计工作初步完成,新型潜艇被命名为XXI型(21型)。XXI型潜艇被认为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潜艇,其满载排水量超过1800吨,具备流线型外壳并安装有水下通气管,其水下航速将是先前安装水下通气管潜艇的两倍以上。该型艇噪音极低,却拥有极高的水下航速,即使被敌反潜编队发现亦毫无危险。声呐设备的进步是XXI型潜艇技术创新中的亮点之一。这种先进的声呐系统允许潜艇在完全潜没的状态下,通过声波探测和锁定远处敌船的位置,从而实现了不依赖视线的目标定位。这种声呐技术极大提高了鱼雷攻击的精确性和成功率,使得XXI型潜艇成为海下的隐形猎手。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美国海军对缴获的U-3008进行了研究和测试

二战后,不仅美国在研究XXI型潜艇,苏联也在研究,从1950年开始建造的祖鲁级(611型)一直到更为先进的罗密欧级(633型)和狐步级(641型)。这些全新建造的潜艇不仅吸收了二战末期纳粹德国U型潜艇的先进技术,更是在数量上对美国海军有着巨大威胁。面对愈发危险的苏联潜艇,美国海军惊恐的发现自己现在竟无法快速生产足够多的反潜作战舰只来对抗这种威胁。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633型潜艇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641型潜艇

在1946年8月份发布的规划案中,美国海军对一型高速、高适航性、大吨位并安装新型声呐的“潜艇杀手”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份规划案中,美国海军要求这型“潜艇杀手”能够装备制导反潜鱼雷、火箭深弹以及能确保摧毁敌方浮航潜艇的火炮火力。由于现有声呐系统似乎已经不足以对XXI型这样的潜艇发挥作用,因此美国海军计划为“潜艇杀手”装备一型比当初作战报告小组建议中更复杂的声呐系统。美国人甚至计划为这型战舰装备拖曳式声呐。由于美国海军要求这型“潜艇杀手”在高海况下也能够猎杀水下航速25节的潜艇,其航速指标被设定为35节。与齐全的反潜设备和高航速相比,“潜艇杀手”的防空能力则处于次要地位 。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诺福克号驱逐舰

1946年12月,美国海军船舶部便提交了三个初版草案设计,为两个重型方案和一个轻型方案。三个方案武备相同,均为3座双联76mm高炮、8门35mm机关炮、5座“武器A”(即火箭深弹发射器)和4具鱼雷发射管(20发备弹)。区别则是两个重型方案采用了战前设计的“亚特兰大”级轻巡洋舰舰体,拥有更好的防护和更远的航程;而轻型方案选择了同时进行的舰队驱逐舰项目DS(即后来的“米切尔”级驱逐领舰)的舰体,成本更低。两个重型方案之间的区别则在于动力系统,采用了100000马力轮机的方案拥有更高的航速,吨位也更大,而较轻的方案选择了70000马力的动力系统。船舶特性委员会SCB最终选择了重型方案,理由是他们对轻型方案在高海况下的高速航行能力表示怀疑。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亚特兰大级轻巡

随着武器装备的增加,新型声呐系统、雷达系统、火控系统乃至于计划上舰的全新全自动的3英寸高炮炮塔均是耗电大户。为此,船舶部在两个动力舱内均安装了两台发电机,并且两个动力舱也相隔尽可能远的距离。不过,这些措施也导致项目增重,原先70000马力的轮机出力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为了能够维持33节设计航速,船舶部决定为其换用80000马力的新轮机。1947年底,应用上述所有改进的E2号方案被接受为最终方案。E2相比于原方案以及船体设计的基础“亚特兰大”级轻巡洋舰,在舰体尺寸上并无太大变化:长160米、宽16米、吃水深7.9米,设计吨位约6600吨,航速33节,续航力6000海里/20节。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合众国号航母

1948年7月29日,美国总统哈瑞·杜鲁门通过一纸航空母舰建造案,该案预计要建造5艘航空母舰,这除了是美国在二战之后首次规划新型航母的建造外,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尝试建造超级航空母舰等级的军舰。在初期计划中,美国海军打算先建造首批四艘合众国级。合众国号采用8具1200PSI高压蒸汽锅炉与四部蒸汽涡轮,总功率280000马力,能让这种近80000吨的航母达到33节的高速。1949年3月28日身为国防部长的詹姆斯·福莱斯特辞职。但福莱斯特的继任者路易斯.约翰逊却明显站在空军的立场。腰斩合众国号成为美国其他军种猛烈攻击美国海军预算的开始。1949年4月23日刚上任几天的约翰逊就下令“合众国”号停工。在40年代末的军费大削减中美国海军还是迅速缩减了。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1949年4月18日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开工建造的“合众国”号超级航母正在铺设第一块钢板。

由于“合众国”号航母项目的取消,“诺福克”级的任务便真正地改为了指挥驱逐舰队进行反潜作战了。美国海军对其的定位也从最初的“反潜轻巡洋舰(CLK)”变为了“驱逐领舰(DL)”但反潜的任务没有改变。她高达8315吨的满载排水量在同时期的众多驱逐舰中也确实是“大哥大”了。而CLK-2“纽黑文”号的建造计划则被搁置,并随后于1951年取消。由于经费有限,原计划建造两艘“诺福克”级的计划改为了一艘,即首舰“诺福克”号。而针对反潜任务,美国海军开始转向研究更为廉价的方案——改装二战时设计建造的老驱逐舰。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诺福克号下水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诺福克号下水

1949年9月诺福克号开工建造,1951年12月下水,1953年3月正式服役。“诺福克”号被划分为新设立的“驱逐领舰”类型,舷号DL-1。1953年3月,“诺福克”号建成服役,在1954年加入大西洋舰队。由于其安装了完备的声呐系统和多型新型声呐,因此服役后多数时间都在进行声呐系统的测试。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服役之初的诺福克号驱逐领舰注意其主炮位安装的是50倍径76mm Mk22型高炮,此时她甚至还装备有20mm厄利孔高炮

在武器系统上,“诺福克”号刚服役时70倍径的Mk26型火炮并没有研制成功,所以该舰刚服役时一直装备的是8门50倍径的Mk33型火炮。 MK33型双联装高射炮的射速源自于它的供弹机构,供弹机构代替了装填手给炮膛内塞炮弹的动作。MK33型双联装高射炮拥有优秀的弹道、射速以及精度,然而1945年研发的它最终也没能赶上二战,1945年9月该炮的样炮才得以测试。两种火炮外观上最大的差别就是Mk33是敞开式炮位,而Mk26采用的是封闭式炮塔。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MK33型双联装高射炮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Mk26型火炮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Mk26型火炮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Mk26型火炮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35mm高炮上,而这型计划用于替代20mm厄利孔高炮的武器项目则直接被腰斩,因此“诺福克”号建造之初安装了16门20mm厄利孔高炮(8座双联)以做替代。相比于状况频出的火炮,“诺福克”的8具鱼雷发射管和4座“武器A”则是按时上舰。反潜武器也同样因阿斯洛克反潜助推火箭尚未研制成功,同样由4组Mk108型反潜火箭发射器暂时代替。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Mk108型反潜火箭发射器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可以看到MK26型火炮后的Mk108型反潜火箭发射器

1956年,“诺福克”换上了设计之初便计划装备的76mm Mk26型舰炮,并拆除了所有的20mm高炮。军舰还在第二根烟囱的上面加装了一根桅杆,桅杆顶部新安装了一部AN/SPS-26型对空搜索雷达。Mk108型反潜火箭发射器使用的RUR-4阿尔法反潜火箭在二战结束时开始研发,反潜火箭射程360-730米,弹体直径127㎜重227公斤,弹头重113公斤,能以12米/秒的速度在水中下沉,由SQG-1深度探测声纳探测目标,当下沉到目标附近时引爆弹头攻击目标。其火箭发射由Mk108反潜火箭发射器承担,射速每分钟12发,共备弹22枚反潜火箭,当所有反潜火箭用完后无法装填弹药必须回港口补给。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Mk108型反潜火箭发射器发射RUR-4阿尔法反潜火箭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RUR-4阿尔法反潜火箭

1942年,革命性的“刺猬”深弹投入使用,射程180米。在此基础上,陆续形成三个流派,一种是英国的三联装反潜迫击炮,例如乌贼、地狱边境。第二种是苏联的流派,集束定向器+火箭深弹,半自动装填。第三种是美国,初期是四导轨的MK20、八导轨的MK22导轨式火箭深弹,然后是全自动的大口径反潜火箭深弹系统,也就是阿尔法。当然阿尔法反潜火箭属于数据很美好实战很骨感的类型,和反潜刺猬炮对比除了增加了射程外,照样还是看信仰命中目标。因此美国海军还是决定研制下一代RUR-5阿斯洛克反潜火箭代替。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乌贼反潜迫击炮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乌贼反潜迫击炮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地狱边境反潜迫击炮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MK20导轨式火箭深弹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苏联小型舰艇上的RBU-6000发射装置

RUR-5阿斯洛克反潜系统,由弹头(通常由Mk44/46鱼雷来担任,还有W44核弹头)、降落伞、点火分离组件、弹体、固态火箭发动机组成。弹体长4.5米直径420㎜,翼展680㎜,火箭助推射程19公里。其工作流程为发射前通过定时器控制弹头与火箭助推器分离,鱼雷在空中进入滑翔,到达预定目标点位置时降落伞打开弹头减慢速度入水,鱼雷入水后控制系统引导鱼雷到达执行深度然后执行搜索模式寻找目标(核弹头就直接达到指定深度引爆),当鱼雷自导系统找到目标后就会引导鱼雷攻击目标。整个作战流程发射后不用管射程远,自动化程度高,是当时最有威力的反潜武器系统。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RUR-5阿斯洛克反潜系统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诺福克号前面2座Mk108反潜火箭发射器加后面装上了八联装阿斯洛克发射器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诺福克号后期改装拆除所有Mk108反潜火箭发射器在后面装上了八联装阿斯洛克发射器

到了1960年,“诺福克”号安装了当时最先进的“阿斯洛克”反潜火箭系统。但阿斯洛克反潜鱼雷只能单发,拥有2s发射间隔。整组发射完成后一起装填。在火箭助推段,鱼雷会以超低空飞向目标,如果撞到战舰将不会造成任何伤害直接消失,且隐蔽较差。入水后与常规鱼雷一样驶向目标。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诺福克号试射阿斯洛克反潜火箭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诺福克号试射阿斯洛克反潜火箭

1953年3月4日该舰正式服役。1954年2月,“诺福克”号完成了在加勒比海的调整性训练航行后加入大西洋舰队。在试航中该舰完全达到了美国海军的要求,航速甚至能达到35节。在大西洋舰队先后担任第2、4、6驱逐舰队旗舰。1956年到1957年更是担任整个大西洋舰队的驱逐舰舰队的旗舰。1961年作为第2巡洋舰驱逐舰舰队旗舰,与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巴西等国的海军舰艇联合举行了一场以反潜战为主的“尤尼塔斯2”大型多国海军反潜演习。随后,“诺福克”号一直担任南大西洋总部司令官的旗舰,并参加一年一度的“尤尼塔斯”军演。1966年底,又在北约联合军事演习LANTFLEX-66中担任旗舰,演习中还对两艘化装为网渔船的苏联间谍船进行了追踪。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1957年的诺福克号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1957年左右的“诺福克”号,该舰舰体基本与“亚特兰大”相同,但是有更高的干舷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1964年的诺福克号,旁边的是皇家海军“塔尔塔尔”号(部族级 F-133)、皇家海军“菲比”(利安德级 F-42)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1965年正在参与尤尼塔斯 IV演习的“诺福克”号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1965年时的“诺福克”号,主桅顶端是AN SPS-29对空警戒雷达的方形天线

1967年,“诺福克”号再度担任南大西洋总部司令官旗舰,在参加完“尤尼塔斯8”军事演习后驶往印度洋,从1968年4月17日到10月15日担任了美国中东总部的旗舰。1970年1月15日,“诺福克”号退出现役编入了大西洋预备舰队。1973年11月1日退役,1974年8月22日除籍。在历次演习中,“诺福克”号都表现出了强大的反潜能力。特别是安装了“阿斯洛克”反舰导弹系统后该舰的反潜射程达到了22公里。但作为战后第一艘驱逐舰地位是无比的重要,由于这条舰使用了太多的新技术新装备,在实际运用中带有较为浓厚的实验色彩,虽然该舰造价高昂且服役时间也只有20年,但是其所装备的Mk26火炮和“阿斯洛克”反潜火箭系统等后来都成了美国海军驱逐舰的标准装备。而“诺福克”号也以其多项“第一”在美国海军的战后发展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1968年摄于澳大利亚的“诺福克”号,这是她最后一次出航,可以注意到其舰桥前部的两座“武器A”也已经拆除

舰长:160米

舰宽:16米

吃水:7.9米

排水量:标准5600吨,满载8315

航速:32节

续航:6000海里/20节

动力:B&W两鼓筒型蒸汽机,双轴80000马力

武器:服役时:MK33 76mm双连装高平两用炮x4、20mm厄利孔双联装高射炮x4、MK108型反潜火箭发射器x4

改装后:MK26型76mm双联装高平两用炮x4、“阿斯洛克”反潜导弹x1、MK108型反潜火箭发射器x2

雷达:AN/SPS-26三坐标雷达和AN/SQS-23声呐

人员:411人

服役:总数1艘:DL-1诺福克号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诺福克号

米切尔级驱逐舰:

二战后期,美国海军设计了数级新式巡洋舰。其中实际建造并在战后完工的舰型主要有两级:配备8”/55 RF Mk 16主炮的得梅因级重巡洋舰和配备6”/47 DP Mk16双用途炮的伍斯特级轻巡洋舰,两者均可认为是围绕新式主炮而设计的舰型。而因为战后经费紧缩,两级的建造计划均被大幅裁减:原计划4舰(CL-144-147)的伍斯特级仅有两舰完工,而原计划12舰(CA-134, CA-139-143, CA-148-153)的得梅因级仅有三舰完工。相比于完工服役的两级,美国海军战争后期设计的第三型巡洋舰则没有这么幸运:首舰编号CL-154的新式防空轻巡洋舰,原计划建造5舰(CL-154-159),但均在开工前取消。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得梅因级重巡洋舰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伍斯特级轻巡洋舰

二战结束后不久后冷战掀开帷幕,美国海军对战舰的需求发生了重大改变。1945年年末,在贯穿整个太平洋战争的“5英寸防空巡洋舰”计划(CL-154)最终破产之后,美国海军计划审议委员会将原计划修改为一种较小的轻型防空舰(SCB-5方案)作为替代。在数年后的1954年,这型舰被SCB定义为“反潜舰”。当时,假想敌苏联海军的水面舰艇威胁远不如其潜艇部队。美国战舰设计师们转而向反潜能力上倾注更多资源,这一倾向性在新建的驱逐舰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5英寸防空巡洋舰”计划(CL-154)

1944年4月,美国海军船舶部向海军总司令恩斯特·约瑟夫·金上将提交了最初版的方案。新方案相比于最新的“基林”级进一步加长了舰体,不过主炮数量维持与“基林”级相同(6门),轮机系统也沿用自“基林”,但是船舶部表示他们可以为该轮机系统做一些改进以提高其效率,使得新驱逐舰有37节的设计航速。1944年7月,听取了船舶部报告的金上将召开了海军内部的会议,并在会议上决定新驱逐舰应达到40节设计航速、6500海里/20节的续航力和3500吨以上的吨位。1945年4月,船舶部提交了新的方案,新方案按照蒂斯代尔的“攻击性”要求使用了较强的火力配置,但是航速却依旧维持在36节。新方案设计排水量3200吨,80000马力,续航力4250海里/20节,安装6门54倍径127mm炮(三座双联)以及新设计的76mm全自动高射炮。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米切尔级驱逐舰

1945年8月,随着二战结束,美国海军也开始重新确定驱逐舰的定位。在大西洋战场方面,由于美国缴获了德国的XVII型和XXI潜艇,这两型潜艇的水下速度超乎想象,这也使美国海军意识到,高速的驱逐舰将会是反潜的最佳平台。因此,在1946年召开的海军内部会议上,新驱逐舰的任务被明确为:为快速舰队航空母舰护航,并提供防空和反潜支持。在会议过后,大型舰队驱逐舰的方案直接转为DS项目的A方案。1948年8月,作为DS项目的最终成果,J-13方案被定型为“米切尔”级驱逐舰。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米切尔级驱逐舰

当重型的诺福克级设计已经敲板结案时,那轻型的新型驱逐舰也该粉墨登场,那就是美国第二款驱逐领舰——米切尔级驱逐领舰。作为一开始以驱逐舰为蓝本的设计,必须抛弃掉巡洋舰转世驱逐舰这种异端做法,因此其船型选择成熟的弗莱彻级,当然要成为驱逐领舰避免不了要做一番修改,首先其长度增长到149米同时增加舰首高度(相比起弗莱彻主要服役的太平洋,大西洋的海况要恶劣得多),得益于更大的长宽比航速有所提高,而加长后5000多吨的重量也远大于二战时期的驱逐舰,因此米切尔级也被分类为驱逐领舰。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米切尔号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约翰·S·麦凯恩号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威利斯·A·李号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威尔金森号

所有四艘米切尔级均于1948年8月3日订购,并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海军上将命名。标准排水量为3331吨,满载3642吨,最大4855吨,长度为494英尺(151米),宽50英尺(15米),吃水深度26英尺(8米)。建成初期,米切尔级装备两座MK42型单127毫米炮,Mk42型舰炮重61.4吨,俯仰角-15°至+85°,炮塔旋回速度40°/秒,仰俯速度25°/秒,发射31.75公斤弹药时初速807.7米/秒,最大射程23691米,最大射高15727米,一门火炮备弹599发。另外配备两座MK37型双76毫米炮,一座“A武器”(MK-108 阿尔法反潜火箭发射器),两座双联装MK25型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舰艉有深弹投放轨。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MK42型单127毫米炮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MK42型单127毫米炮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MK42型单127毫米炮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米切尔级武备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米切尔级武备

在1960年第一次改装后,同样把2座Mk33双联装76㎜高射炮换成2座Mk26双联装76㎜高射炮。后部的Mk108反潜火箭发射器被拆除,空间留给增加的电子设备。533㎜鱼雷发射管同样被拆除换成2座Mk32反潜鱼雷发射管。1960年,已经被指定为“反潜舰”的4艘“米切尔”级驱逐领舰均接受了改装,安装了最新型号的雷达与声呐,同时拆除了舰艉处的3英寸高射炮,并安装了一个小型直升机起降平台,用于操作QH-50 DASH无人直升机。这型直升机可以扩大“米切尔”级的声呐侦测范围,甚至可以携带反潜鱼雷,不过由于空间有限,“米切尔”级并无携带更大型的直升机的潜力。此后,“米切尔”们的主要任务便又变成了测试新装备。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米切尔级麦凯恩号60年代改装更换为Mk26双联装76㎜高射炮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MK108打完库存火箭后就要这样补给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QH-50C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威利斯·A·李号注意后部的直升机小平台

1966年为期18个月的“应对新威胁”的现代化改装中,只有DL-2米切尔号和DL-3麦凯恩号接受了改装,没有改装的两舰随便上了AN/SPS-37搜索雷达就肤浅了事了。改装后舷号分别变为DDG-35和DDG-36。作为导弹化改装,所有76㎜高射炮和Mk108反潜火箭发射器皆被拆除,在舰桥前新增一座Mk112八联装阿斯洛克发射箱,而尾部的76㎜炮位改用MK13单臂导弹发射架,用于发射RIM-24鞑靼者中程防空导弹。固定式的533mm鱼雷发射管被两座三联装324mm鱼雷发射管替代。对空雷达改装为AN/SPS-48A三坐标雷达,其有效探测距离为370公里,探测高度为3公里,探测高度误差210米,误差角度为六分之一度,功率35千瓦。另外附以AN/SPS-37远程搜索雷达对其远程目标搜索进行补充。为了引导鞑靼者防空导弹在舰尾新增2座AN/SPG-51火控雷达。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米切尔号舰首可见B炮位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器以及新雷达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米切尔号舰尾可见AN SPG-51火控雷达以及Mk13单臂导弹发射架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AN/SPG-51火控雷达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米切尔级改装后的雷达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米切尔级舰桥上AN SPG-53炮瞄雷达和后部搭载的AN SPS-8对空高度探测雷达

RIM-24鞑靼者中程防空导弹于1962年服役,其最大射程32公里,最大射高20公里,飞行速度1.8马赫,由Mk74导弹火控系统(即AN/SPG-51火控雷达引导)或Mk92导弹火控系统通过双臂的Mk11或单臂的Mk13/Mk22发射架引导发射。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其他系列导弹,鞑靼者拥有一定的反舰能力(这个能力也被RIM-66即标准防空导弹所继承,并在波斯湾得到验证),使其拥有当时独一无二的导弹反舰能力。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在Mk13单臂发射架上发射的RIM-24鞑靼者防空导弹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MK11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MK11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MK22

动力系统分类两个方案,两个方案同样采用4组福斯特惠勒鼓式蒸汽锅炉,但米切尔号和麦凯恩号通过2组通用减速蒸汽轮机,而威利斯A李号和威尔金森号通过2组西屋减速蒸汽轮机,2个方案都可以输出80000马力,航速同样可以去到35节,双轴输出,20节航速巡航时续航力为4500海里。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威利斯A李号

电子系统方面,对空雷达方面远程搜索雷达为AN/SPS-6,对空高度探测雷达为AN/SPS-8型组成的三坐标雷达搜索系统。声呐在服役时统一安装的是SQS-4,由于新技术出现后来的1960年维护性改装中陆续更换成SQS-23和SQS-26声呐,其中威利斯A李号(USS Willis A.Lee/DL-4)和威尔金森号(USS Wilkinwon/DL-5)安装的是SQS-26型声呐,其有效探测距离为22公里。不过改装SQS-26声呐需要修改整个整流罩工程量巨大,因此剩下2艘船米切尔号(USS Mitscher/DL-2)和约翰S麦凯恩号(USS John S.Mccain/DL-3)安装的是不需要修改整流罩的SQS-23型声呐。火炮火控系统则从老旧的Mk37火控系统升级成AN/SPG-53炮瞄雷达。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威利斯A李号DL-4上的SQS-26球鼻型声呐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SQS-26球鼻艏声呐

除了加装导弹外,“米切尔”号在舰载直升机的使用上也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虽然美国海军早在40年代就将R-4直升机搭载在舰上,到1944年5月23日,美国已经有6艘船各编有2架R-4直升机,但是除了只能在军舰间进行简单的人员转运外离作战使用要求还很远。50年代,美国发展了QH-50反潜无人机,该机可以挂载一枚Mk32通用鱼雷进行反潜作战,不过该机体积实在太小,作战半径只有50公里。美国海军在进行了最初的探索后很快就用贝尔47直升机替换了QH-50。1957年2月,一架挂有Mk43鱼雷的贝尔47直升机成功地对水下目标进行了打击,这也是美国首次使用驱逐舰舰载直升机对潜攻击。这次实验充分验证了驱逐舰可以通过舰载直升机对远程目标进行打击。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R-4直升机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米切尔号在舰尾试验起降的贝尔47(机腹挂载着Mk43鱼雷)

“米切尔”级各舰服役时美国海军对大型反潜舰只的需求十分迫切,所以“米切尔”级各舰一服役即被派往各处。米切尔号于 1953 年 5 月入列美国海军,她在服役之初就启程前往欧洲,这段海外派遣一直持续到 1956 年 2 月。在接下来的 9 年里,米切尔号驱逐舰持续参加北约海军集训,也曾在当时的塞浦路斯危机期间协助美国公民撤侨。在全球各个战区“米切尔”级军舰都显示出了优良的适应性,从北极圈到太平洋都有它的身影。不过由于70年代大量的新舰开始建造服役,“米切尔”级军舰只有两艘服役30年,其余两艘甚至服役不到20多年即退役。作为“米切尔”级的第一艘,“米切尔”号却是最迟被除籍的一艘军舰。同级军舰中的第三艘“威利斯·A·李”号则早在1972年6月即被除籍,仅仅服役了18年。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米切尔号

“米切尔”级一服役都被编入大西洋舰队,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地区进行各种适应性训练,这也是美国海军的一项传统做法。其中首舰“米切尔”号服役之初在关塔那摩海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适应性训练。在随后的五年内,该舰都被配属在大西洋舰队,长期在加勒比和北大西洋。1960年,该舰被配属给了在地中海地区的第六舰队,长期驻泊于意大利的热那亚。一到第六舰队“米切尔”号即成为舰队司令安德逊海军中将的座舰。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1953年入役后不久的“米切尔”号驱逐领舰,注意其安装的是新式的AN SPS-6型对空搜索雷达

1962年,该舰成为第六舰队下属第2驱逐舰队的旗舰。1966年,该舰在费城海军造船厂进行了为期18个月的现代化改装,改装结束后该舰的舷号在1968年7月被正式改为了DDG-35。1970年9月,刚刚回到地中海舰队的“米切尔”号即为约旦危机中的美国海军特混编队提供支持。1972年,“米切尔”号返回诺福克海军军港进行彻底翻修,正好错过了1973年地中海地区美苏冷战时期最严重的一次大规模对峙事件。大修结束后,已经服役20年的米切尔又回到了地中海,继续在一线战斗直到1978年退出现役。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米切尔号

第二艘“约翰·S·麦凯恩”号则被编入了第七舰队长期在台海一带活动。1958年9月,金门炮战打响,该舰随即进入台湾海峡进行干涉。随后的几年内,该舰参与了太平洋地区一系列的核试验。1962年该舰开进北部湾,开始对越南进行军事干涉。1965年,该舰第二次开赴越南海域。1966年,“约翰·S·麦凯恩”号回国进行了现代化改装,1967年3月15日舷号改为DDG-36。改装完毕的该舰又回到了太平洋地区直到1978年4月29日退役,同日除籍。1979年9月13日拆解。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约翰·S·麦凯恩号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在亚太地区服役的约翰·S·麦凯恩号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约翰·S·麦凯恩”号

第三艘“威利斯·A·李”号1954年10月5日服役。在大西洋地区进行完适应性训练的该舰即开赴地中海被编入了第六舰队。不过该舰在第六舰队的时间极为短暂,仅仅半年之后就回到了大西洋地区,从此长期在加勒比海地区活动。1962年在访问完多米尼加共和国之后就回到了波士顿海军船厂进行改装。改装完毕后的“威利斯·A·李”号继续在大西洋地区服役。1966年11月该舰又进入了地中海地区,不过这次的时间依然很短,很快该舰就又被归还给了大西洋舰队。由于美国海军大量新型军舰的规划已经开始,已经对该舰基本没有了改装需求。1972年5月15日,该舰成为了第一艘退役的“米切尔”级军舰。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威利斯·A·李”号

4号舰“威尔金森”号于1954年7月29日服役,服役之初的“威尔金森”号即作为时任大西洋舰队司令阿利·伯克的座舰巡访了波多黎各,维尔京群岛等加勒比海国家。后该舰成为了大西洋舰队反潜舰队第二驱逐舰队旗舰。1956年7月该舰被派往太平洋舰队担任第十七驱逐舰队的旗舰,母港圣迭戈。1958年2月,该舰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和“威利斯·A李”号一样,该舰并没有安装导弹系统。完成后的该舰被暂时编入了大西洋舰队。1959年10月又回到了太平洋舰队,不过这次它的母港从圣迭戈换成了珍珠港,受第七舰队的指挥。1969年该舰即退出了现役,并被纳入了预备役舰队。1974年5月1日“威尔金森”号正式退役。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威尔金森”号

米切尔级作为一型带有试验性质的驱逐舰,同二战期间的型号相比,不但排水量大幅增加,还在建造之初就装备了完善的防空与反潜武器。虽然这些武器很快就被导弹淘汰,却奠定了美国海军随后的驱逐舰发展方向,那就是功能全面的大型化之路。米切尔级就是美国海军在驱逐舰上的第一次大型化尝试。

舰长:150米

舰宽:15.2米

吃水:6.4米

排水量:标准4271吨,满载5281

航速:34节

续航:6000海里/20节

动力:B&W两鼓筒型蒸汽机,双轴80000马力

武器:MK-42 127mm 54倍径舰炮X2;双联装MK37 76mm 70倍径舰炮X2(1960至1970年代拆除);MK-108 阿尔法反潜火箭发射器X1(1960年代拆除);533mm鱼雷发射器X4(1960年代拆除);双联装20mm机关炮X4(1960年代拆除);深水炸弹发射器X1;MK-32三联装324mm鱼雷发射器X2(1960至1970年代加装);MK-13单臂防空导弹发射器X1(装填40枚鞑靼防空导弹。DDG-35、36在1967年加装);MK-112/16 阿斯洛克反潜火箭发射器X1(DDG-35、36在1967年加装)

雷达:对空雷达方面远程搜索雷达为AN/SPS-6,对空高度探测雷达为AN/SPS-8型组成的三坐标雷达搜索系统。声呐在服役时统一安装的是SQS-4,由于新技术出现后来的1960年维护性改装中陆续更换成SQS-23和SQS-26声呐,其中威利斯·A·李号(DL-4)和威尔金森号(DL-5)安装的是SQS-26型声呐

直升机:DASH无人反潜直升机X1(1960至1970年代加装)

人员:337人

服役:米切尔号DL-2(DDG-35)、约翰·S·麦凯恩号DL-3(DDG-36)、威利斯·A·李号(DL-4)、威尔金森号(DL-5)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米切尔号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12):诺福克级+米切尔级驱逐舰

米切尔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