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长文创作季# #阿利伯克级# #驱逐舰# #导弹驱逐舰# #美国海军# #兵器# #军事# #军事趣科普# #军事科普# #头条军事知识# #军事历史# #军事历史全触达# #说说军事历史# #头条文章首发# #头条文章#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头条文章发文任务# #宙斯盾舰队能防住饱和攻击吗?#

伯克Flight 1/1A/2的舰尾只有直升机甲板而无机库。舰上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载弹量为90枚(八联装发射器十二组,舰身前部安装四组,后方八组,前、后各有一组八联装发射器中相邻三管的空间被用来安装一具再装填用起重机)。MK-41的海上再装填起重机只能装填标准SM-2导弹,对于更重的战斧导弹就无能为力。与“提康德罗加”级为了减重,只搭载了4套加长型MK41不同,“伯克”级的12套垂发全部都是加长型,可以兼容美国海军当时所有型号的水面舰艇垂直发射导弹。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Flight 1无机库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Flight ⅡA开始有机库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DDG-65本福尔德号Flight ⅠA驱逐舰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DDG-80罗斯福号Flight ⅡA驱逐舰

由于较为注重防空战力的保持,反潜能力上伯克级就较提康德罗加级逊色不少。伯克级Flight 1/1A/2具有经过改进的SQQ-89(V)4/6反潜作战系统,包含SQS-53C舰首声呐、SQR-19线列阵声呐以及SQQ-28直升机数据链,以及MK-116Mod7反潜火控系统等。伯克级采用SQQ-89(V)4整合声纳套件,其中包含了SQS-53C舰体声纳雷达、SQR-19拖曳阵列雷达和SQQ-28直升机资料链等。但舰上唯一的反潜武器系统为Mk 46归向鱼雷,早先原有计划用Mk-41 VLS垂直发射阿斯洛克反潜火箭,不过遭到取消。伯克级的90个垂发单元,标配是32枚战斧巡航导弹、8枚阿斯洛克,标准Ⅱ导弹是50枚。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SQQ-89(V)4/6反潜作战系统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SQS-53C舰首声呐

“阿利·伯克”级装备有一门127毫米口径的Mk45型舰炮,Flight 1/1A都是Mk45型54倍径舰炮,两具Mk32型水面船舰鱼雷管,近防武器为两座“密集阵”近防系统。为对付袭击科尔号快艇类似大小的近程目标,因此在舰桥后两侧各增加一座Mk38 Mod0型25㎜人工操作的速射机炮,其有效射程为3000米,最大射程为6800米。该机炮是为了替换掉老式的Mk16型25㎜机炮而研制。除此之外首批FlightⅠ型的阿利伯克级即DDG-51到DDG-71皆在舰尾部署2组四联装鱼叉反舰导弹发射装置。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Mk45 mod1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Mk45 mod2(54倍径)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Mk45 mod2(54倍径)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Mk45 mod4(62倍径)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Mk45 mod4 (62倍径)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Mk38 Mod0型25㎜人工操作的速射机炮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Mk38 Mod0型25㎜人工操作的速射机炮

实际上在从1973年密集阵真正服役之后,并没有在实战中击落高速导弹的记录,而在1994年的测试中密集阵系统(Block 1A)成功地击落了一枚高速高G力飞行的汪达尔( Vandal)靶弹。这也是目前密集阵系统最优秀的战绩了,为此雷神公司还专门发布过声明大书特书“密集阵是全球第一种成功拦截此类目标的机炮式武器系统”。从80年代开始,“密集阵”系统经历了一系列演变,基本可以分成如下几代: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汪达尔( Vandal)靶弹

BLOCK0是第一型批量生产的“密集阵”,炮管外没有支架,炮口无炮口箍,雷达侧面没有红外热像仪探头。此机炮原始射速为6600发/分,但在此系统上使用时被调低,以免弹药快速耗尽。炮座底部的弹药箱约可容纳一千发炮弹,设计上密集阵对每个目标使用约200发炮弹就可拦截,所以理论上一座装满弹药的密集阵系统能连续接战5个目标。不过,因为“密集阵”必须搜索一个打一个,因此如果这5个目标是逐次出现的尚能应付,要是同时出现5个来袭目标,“密集阵”就要顾不过来了。第一代的密集阵系统缺陷颇多,最常见的有保养不易、易受海水侵蚀、反射式雷达天线难以追踪无法侦测以接近垂直角度来袭目标、再装填作业缓慢(两名人员需花10~30分钟才能完成)等等问题,因此很快就被下一代系统取代。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BLOCK0

1981年推出BLOCK1,1981年底至1982年5月在中国湖试验场进行各种测试,1986年正式投入生产,1988年首先安装于“衣阿华”级战列舰“威斯康辛”号上。炮座侧面增加了一个额外的弹箱,使备弹量达到1550发,并在炮座周围装上一层挡板以避免海水侵蚀。此外,将炮身的液压驱动马达更换成新型的气动马达,射速提高至4500发/分,并换装新的抗海水腐蚀炮管,加上原先位于炮座四周的挡板,能有效抵抗海水侵蚀。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BLOCK1

BLOCK1A型主要强调了对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拦截能力,主要改进之处是使用了新的火控计算机,新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旧型号的100倍,能够克服略海飞行的反舰导弹在自导段飞行时的扰动对射击诸元计算的干扰。另外,BLOCK1A型不再单打独斗,而是和舰上的作战指挥中心联网,能和舰上其他系统分享数据,联合作战。还有一项改进就是提高了射弹的密集程度。采用了新的火控计算机后,射击精度有了显著提高,可以适当缩小射弹散布来增加射弹密集度,以增大对目标的破坏力。为此,BLOCK1A增加了炮管支架和炮口箍,减小射击时因为离心力和震动带来的身管抖动,以提高射弹密集度。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BLOCK1A型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MK-15密集阵BLOCK1A的特征是仍旧用76倍口径身管,身管外增加了支架

BLOCK1B型是在1A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低空海面慢速目标的攻击功能。原有的“密集阵”系统为降低误判率,火控计算机只跟踪高速飞行的目标,对小艇、直升机等低速目标直接过滤无视。但到了1980年代,美军开始涉入波斯湾事务时,面临伊朗小型快艇的威胁,海军才感觉到这方面的需求。改良后的密集阵系统在对付水面、慢速空中目标期间如果发现高速来袭之空中目标时,将优先转换为防空模式,将其击落后才回头进行原本的交战任务,这就就有了BLOCK1B型“密集阵”。 火炮系统也进行了大幅度升级,首先是配备了威力更大的新型弹药MK-244Mod0脱壳穿甲弹,又称杀伤力强化弹药(ELC),其次,火炮从76倍身管升级到99倍身管,而且管壁更厚,射击精度弹道性能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BLOCK1B型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BLOCK1B型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BLOCK1B型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BLOCK1B型

作为一型专用防空驱逐舰,“伯克”级在设计之初并未考虑搭载反潜直升机,也没有反潜舰标配的主/被动拖曳式声呐,仅在舰艏围壳处搭载了一部SQS-53主动甚高频声纳;不过该舰长首楼末端的下层甲板具备起降直升机的能力,而三联装的MK32反潜鱼雷发射管则被设置在舰尾主甲板两侧。当时设计观念认为舰队中已有其他船舰搭载足够的直升机,因此伯克级只需要有直升机甲板即可。阿利伯克号DDG-51作为FlightⅠ型服役时未配备直升机降落后所需的停靠固定以及加油设备,直到巴里号DDG-52才加装了上述设备获得完整的起降能力(注意是起降能力)。DDG-52后,伯克级开始安装RAST辅助着舰系统,且有帮助直升机加油和补充弹药的设备。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MK32反潜鱼雷发射管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DDG-52巴里号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RAST辅助着舰系统

RAST辅助着舰系统又称为“拉降助降系统”。它同样由舰上部分和机上部分组成。舰上部分有拉降钢索、舰面捕获系统和位于甲板下方的绞车系统。拉降钢索与绞车系统相连,舰面捕获系统是一个矩形框架式机械结构,因形似捕猎的陷阱,又昵称“熊阱”。机上部分有绞车系统、连接钢索和探杆装置,连接钢索通过绞车系统放出或收起,探杆装置设有钢索的穿过孔。直升机降落前,舰上人员要先将舰面捕获系统拉至甲板上的拉降索出口位置,将拉降索从甲板下拉出,盘好放在甲板上备用。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RAST辅助着舰系统

直升机准备着舰时,会在甲板上方6-9米处悬停,机上人员通过绞车放下连接钢索,舰面人员将机上钢索与舰上钢索相连,先由直升机上的绞车拉动钢索提升,使钢索至接近收紧的状态,直升机上的绞车系统停止作业,并锁定。然后舰船甲板下方的绞车系统启动,收紧钢索,开始把直升机往下拉,飞行员操控直升机,控制直升机升力,确保拉降索把直升机平稳的拉下去,整个过程犹如“放风筝”。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RAST辅助着舰系统

伯克级的舰载直升机由最强大SH-60海鹰直升机来担任,得益于宽大的船体,直升机甲板也跟着大起来,不但可起降SH-60海鹰直升机,还能起降SH-3海王直升机(包括民用版的S-61和加拿大CH-124)、SA.330美洲豹直升机、AS.332超级美洲豹/AS.532美洲狮直升机、海豚直升机、NH-90直升机、山猫直升机、无人的MQ-8B直升机,甚至是CH-46E海上骑士直升机都能在阿利伯克级的直升机甲板起降。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SH-60B海鹰直升机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降落在史塔森号DDG-63的MQ-8B无人直升机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CH-46E海上骑士直升机在拉梅齐号DDG-61起飞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荷兰海军山猫直升机降落在马汉号DDG-72上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法国海军SA365海豚直升机降落在迪凯特号DDG-73甲板上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智利海军SH-32美洲豹直升机降落在米切尔号DDG-57甲板上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SH-3海王直升机准备降落在米利厄斯号DDG-69

伯克级建造打破传统,舰身全用钢制,没有采用传统的钢铁船底和铝制上部混合法,但仍有如铝桅竿等部位以减低重量。之所以全采用钢材的原因,是因为1975年贝尔纳普号巡洋舰(CG-26)失火导致铝制上半部全毁,以及观察英国军舰在马岛战争受损报告,而决定全钢制。1979年国防科学委员会提出关于军舰弱点之研究报告,大幅影响伯克级的船舰设计。伯克级特别重视被动的防御,除了舰体大多为钢材料制外,在重要部分还使用了近130吨的凯夫勒装甲。而基于隐身技术的考量,伯克级舰上结构平面处皆为倾斜构造,并尽量使舰体边缘圆滑。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贝尔纳普号巡洋舰(CG-26)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贝尔纳普号巡洋舰(CG-26)火灾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贝尔纳普号巡洋舰(CG-26)火灾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罗斯号

伯克级也是第一型有核生化空气过滤器防护的驱逐舰,以及其舰体设计具有气密的效果,所有船舱皆可增加气压来防止核生化污染。船舰的战情中心则设置于舰体中央,且周遭被许多通道环绕,和过去美国海军的习惯不同。而伯克级将战术资料分至各舱室处理,如声纳室即位于战情中心前方,以避免伯克级因敌方的一击而丧失战力。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LM2500燃气轮机

伯克级仍然使用4台GE的LM2500-30燃气轮机作为主要动力系统,不过提高了功率总输出功率达到105000轴马力,使其宽粗的舰体仍拥有30节以上的最高航速。发电机方面,伯克级采用3台艾利森501-K34燃气轮机发电机,持续功率2500千瓦;舰上电力供应系统为60赫兹交流电,采用辐射式配线架构。最初美国海军打算在伯克级上安装一套使用Rankin循环的余热回收系统(RACER),由于首批DDG-51已经没有多余空间,所以美国海军稍后决定从第八艘伯克级起修改设计并加装RACER系统,但后来还是完全放弃此系统,仍采用COGAG全燃推进。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唐纳德·库克号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马斯廷号

伯克级是第一艘采用隐身设计的美国军舰。伯克级的上层结构向内倾斜收缩以降低RCS,舰体一些的垂直表面涂有雷达吸收涂料,但是仍然有许多造型比较复杂的结构,甲板上的各种装备也没有加以隐藏或采取其它隐身措施。伯克级使用新型倾斜式铝合金桅杆取代格子桅杆,可降低船舰的雷达截面积。除了雷达隐身外,伯克级也在抑制红外线信号方面下了功夫,烟囱内设有喷射气冷装置,让高热废气先与外界冷空气混合降温再排出,烟囱顶部废气出口设有能屏壁烟囱内热气管道的装置,而舰上几个温度较高的部位也以隔热材料加以屏壁。噪音抑制方面,伯克级舰底设有气泡幕噪音抑制系统,能掩蔽舰体与推进系统产生的噪音。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伯克级FlightⅡA型

伯克级装备了两组MK41型导弹垂直发射系统,艏部装4个模块,艉部装8个模块,首部备弹29枚,尾部备弹61枚,总备弹量90枚。“标准”防空导弹、“战斧”巡航导弹和垂直发射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混合装载。“标准”导弹的备弹量足以对付2次空中饱和攻击。由于采用垂直发射技术,发射率可达到1发/秒,与常规发射架相比,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并且同样的空间至少可多贮存25%的导弹。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希金斯号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波特号

阿利·伯克级是至今世界上战力最强的驱逐舰之一,其重量和火力超过许多巡洋舰。伯克级约有提康德罗加级75%的防空能力,Mk 41垂直发射系统(VLS),可发射SM-2 MR导弹和战斧巡航导弹。但是在舰艏的Mk 41垂直发射系统只安装了四组各8枚的发射模组而不是提康德罗加级的八组,所以垂直发射口数量也由提康德罗加级的122具减至90具。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第一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

第一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于1991年7月4日服役,以替换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顾盛号,之后同级舰陆续加入美国海军以替代其他较为旧型的驱逐舰级,并在2005年9月21日至2016年5月20日间一度成为美国海军唯一操作中的现役驱逐舰级。本舰级的命名源自美国海军上将阿利·伯克,是二战时代最有名的驱逐舰军官。伯克本人在一号舰阿利·伯克号驱逐舰下水时仍在世,其在服役典礼上说:“此舰为战而生,你们拥有的是世上最好的战舰。”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DDG-51下水

在后来的使用改进中,FlightI型主要加装了数据链系统和各种卫星通信天线,原来光秃秃的舰桥顶上的天线整流罩越来越多,后来还将一台QE-82型卫星通信天线移到了舰桥前方。Flight I型总共建造了17艘。从第一艘“阿利·伯克”,号于1991年服役算起到第17艘“罗斯”号1997年服役一共6年时间内平均一年服役近3艘,这样的高速生产意味着“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将挑起舰队防空的重任,而美国海军也将正式进入“伯克”时代。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早期型服役的“伯克”级,桅杆和上层建筑都十分简洁。

服役初期的“伯克”级堪称是美国海军各战斗群的“大宝贝”——该舰的90个垂发单元可以兼容各种型号的导弹,如果有必要甚至可以全部装填成“战斧”(当然实际没这么干过),而美国海军又恰恰是最没有防空压力的…结果就是“伯克”级更多的时候在舰队里发挥着“武库舰”的作用:发射“战斧”!制导的事情交给其他舰——“伯克”级上没有为远程对地导弹标定目标的无线电测向系统。发射“标准Ⅱ”!制导的事情交给“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发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制导的事情交给其他反潜舰。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约翰保罗琼斯号DDG-53正在发射新型标准6防空导弹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麦凯恩号DDG-56正在发射战术战斧巡航导弹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约翰保罗琼斯号DDG-53正在发射战斧巡航导弹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巴里号DDG-52发射VLA(垂直发射的阿斯洛克反潜火箭)瞬间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菲茨杰拉德号DDG-62发射标准Ⅲ反导导弹瞬间

1986年8月6日,美国海军舰艇特性与改进委员会(SCIB)就提出后续伯克级的批次升级计划,称为Flight Ⅱ,打算引入三军通用的联合战术数据分配系统(JTIDS,即Link-16数据链系统,通过此大型作战管理网络,陆、海空军各不同单位便可有效进行协同作战)、标准SM-2 Block IV舰空导弹(RIM-156A Block IV)、经过改进具备主动电子对抗能力的SLQ-32A(V)3电子战系统、配合战斧巡航导弹标定地平线外目标所需的TADIX-B数据链、用于协助战斧导弹标定目标的SRS-1无线电战斗测向系统等新装备。此阶段的宙斯盾系统称为Baseline 5,而Flight Ⅱ的满载排水量也增至九千吨以上。原本合约订购的28艘“伯克”级从第22艘DDG-72“马汉”号开始,升级为第2代“伯克”。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RIM-156A导弹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DDG-72“马汉”号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麦克福尔号

当FlightⅡ型规划完成后,1988年海军又继续倒弄改进,根据海上新的作战需求,首次提出加装机库的要求,当时打算增长舰尾并增加机库结构,但是修改太大可能会影响到其性能。1991年4月,美国海军作战部长(CNO)凯尔索下令展开的驱逐舰改型研究(Destroyer Variant,DDV)计划,以伯克级的基本技术为基础,发展后续的驱逐舰。DDV吸取海湾战争的经验,并且将成本控制在能够生产足够数量的范围内。DDV计划最终选定一种的规格比伯克级FlightⅡ稍大,拥有直升机库与96管VLS,但由于维持原本伯克级的长船楼构型、舰尾直升机甲板低了一阶,因此造价可以接受,最具有成本效益。排定在1994预算年度建造的伯克级第29号舰奥斯卡·奥斯汀号(DDG-79),便成为第一艘伯克Flight ⅡA。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奥斯卡·奥斯汀号(DDG-79)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奥斯卡·奥斯汀号(DDG-79)

增加机库的方式还是飞行甲板下层加双机库的模式,机库直接和后烟囱相连最大程度减少对上层建筑的影响。为对应机库增加的重量,作用不大的捕鲸叉反舰导弹被移除,而机库提升后为了不影响雷达的工作,后面2面宙斯盾雷达被增高2.4米增大视野。宙斯盾除了硬件的改变,系统上也升级成“基线6”(这一版子型号是6.2,用光纤代替铜线传输数据,并使用新的架构获得更强的处理能力),这一版因为因为有了直升机库因此增加了反潜相关功能。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Ⅰ Ⅱ型前后雷达均在同一高度 中间为AN SLQ-32电子战系统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ⅡA型开始增加机库提高了甲板 因此后雷达也跟着提升高度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温斯顿·丘吉尔号

从DDG-91开始,软件升级为基线7,基线7主要升级的地方就是兼容标准3反导防空导弹发射能力。而最新的ⅡA型装备的宙斯盾系统为基线9+BMD5.0的组合,可以在执行反导任务的同时不受影响的执行防空任务。FlightⅡ/ⅡA型总共采购36艘(DDG-72到DDG-115)。FlightⅡA之后美国海军还订购了8艘FlightⅡA+(使用部分已经研发好用于FlightⅢ技术下放),所以还要加上DDG-116到DDG-123(DDG-123在2020年已经进入总装状态)总共42艘。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霞飞号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詹姆斯·威廉斯号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班布里奇号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法拉格特号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格雷夫利号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韦恩·E·迈耶号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贾森·邓汉号

从穆斯汀号(DDG-89)起,Flight ⅡA的舰体设计进行了若干修改,烟囱改用造型更简洁的埋入式设计,顶端排气筒缩至烟囱结构内,使得上层结构外型更为平整,减少了雷达截面积。从平可尼号(DDG-91)开始,原本位于烟囱两侧船舷甲板的三联装MK-32鱼雷发射器便移至机库顶部垂直发射器的两侧,以拉近与鱼雷库之间的距离,解决了早期伯克Flight ⅡA不易进行鱼雷再装填的问题。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平可尼号(DDG-91)

伯克Flight ⅡA配置两组MK-41 VLS,舰首仍维持四组八联装,而后部八组八联装VLS则位于机库结构的02甲板。这样的容弹量与伯克Flight 1/2同级,但由于Flight ⅡA撤除了原本首尾各一的再装填模块,因此实际可用的发射管数比伯克Flight 1/2多六管,达到96管。而伯克Flight ⅡA这种前32、后64管的构型,称为MK-41 Mod 7。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拉森号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霍华德号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莫姆森号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迈克尔·墨菲号

从小罗斯福号(DDG-80)起,伯克Flight ⅡA换装炮管加长且具有隐身型炮塔的MK-45 Mod4 127mm62倍径舰炮,可发射射程117公里的EX-171增程GPS制导炮弹(ERGM)攻击陆上目标,换装MH-60R反潜直升机,并预计换装LASM对地标准导弹(有时也被称为SM-4)、NFCS等。从麦坎贝尔号(DDG-85)开始,伯克Flight ⅡA的舰炮火控系统引入了美国科尔摩根MK-46 Mod1光电火控系统,由CIC的AN/UYQ-70显控台控制,能监视海面、全天候识别不明目标并控制火炮进行攻击。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EX-171增程GPS制导炮弹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LASM对地标准导弹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麦坎贝尔号

MH-60R反潜直升机发展自SH-60B,美国海军反潜直升机分两条线,一条是水面舰艇搭载的轻型反潜直升机,5吨级的海妖(6-70年代搭载舰甲板小),一条是10吨级的海王重型反潜直升机,搭载在航空母舰上。由于5吨级直升机搭载大重量的吊放声呐和独立的声处理器非常吃力,航程和续航时间都没有实用价值,于是发展了10吨级的SH-60B(用于护航舰艇,无吊放声呐,有雷达磁探仪)和用于航母的SH-60F(有吊放声呐,无雷达磁探仪),进一步整合后就产生了最终版MH-60R(有吊放声呐雷达磁探仪)并可发射企鹅和海尔法导弹,可谓全能反潜反舰直升机,也是目前美国唯一的反潜直升机。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SH-60B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SH-60F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MH-60R反潜直升机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MH-60R反潜直升机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MH-60S扫雷示意图

战斗系统方面,伯克Flight ⅡA的宙斯盾版本从Baseline 6起跳,主要变革在于首次大规模引进商规组件(即UYQ-70开放架构先进显控台与同系列计算机台等)、光纤局域网络等;同时,由于搭载SH-60B反潜直升机,反潜作战系统也改成包含LAMPS III的SQQ-89(V)10(不含SQR-19线列阵声呐),其SQS-53C声呐增加了水雷探测能力。DDG-79~84使用的宙斯盾系统为Baseline 6.1,DDG-85~87使用Baseline 6.2,DDG-88~90则为Baseline 6.3;从Baseline6.3起,增加协同作战能力(CEC)与反弹道导弹(TBMD)能力,兼容海军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NAD)的SM-2 Block ⅣA。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巴尔克利号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DDG-87梅森号伯克Flight 2A的于2001年6月23日在BIW船厂下水。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普雷贝尔号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马斯廷号

从平克尼号(DDG-91)开始的伯克Flight 2A则迈入宙斯盾Baseline 7,DDG-91~102使用的宙斯盾系统为Baseline7.1,其软件由既有软件转换而来,或者以仿真的方式在新硬件上执行;DDG-103~112使用的宙斯盾系统为Baseline7.2,改用为全分散架构撰写的新版软件。使用Baseline7版宙斯盾系统(DDG-92起)的伯克级将启用新一代MK-50/54轻型鱼雷、换装提升ECCM能力与陆地上空侦测能力的SPY-1D(V)相控阵雷达、将TBMD能力与CEC整合。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莫姆森号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詹姆斯·威廉斯号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哈尔西号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福里斯特·舍曼号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基德号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特鲁斯顿号

Baseline 7.2的改进项目包括具有双波束能力的改进型SPY-1D(V)相控阵雷达、改进MK-41垂直发射系统、海军水面火力支援(Naval Surface Fire Support,NSFS)能力(包含新增两门MK-38 25mm遥控舰炮)、改进型MK-99舰空导弹火控系统以及SQQ-89A(V)15改进型综合反潜作战系统(含声呐系统的改进)等等。2002年,美国海军宣布展开一项伯克级驱逐舰升级计划,包括对已完成的伯克Flight 2A(DDG-79~90,当时DDG-91、92、93刚开工建造)的改进与规格统一,以及针对较早建造的伯克Flight 1/2(DDG-51~78)升级。升级之后的伯克级将具备反弹道导弹(TBMD)能力。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钟云号

从麦坎贝尔号(DDG-85)开始,取消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改用ESSM舰空导弹,一方面是简化舰上的配置,当时美国海军质疑射程短、威力有限且一次只能对付一个目标的机炮CIWS,能否有效对付新一代反舰导弹,认为射程较长、威力相对较大、能主动追击目标且可同时发射多枚的新一代短程舰空导弹例如海麻雀ESSM,才是未来反导自卫的趋势。不过由于ESSM的开发时程赶不上伯克Flight ⅡA的服役,因此伯克Flight ⅡA仍保留前、后各一的密集阵系统安装平台,以增加一种选择。依照计划,前六艘Flight ⅡA(DDG-79~84)装备MK-15 Block 1B改进型密集阵系统,从DDG-85起,各舰下水与完工进行海试时,都没有装备密集阵系统。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麦坎贝尔号(DDG-85)

RIM-162改进型“海麻雀”(ESSM)是RIM-7M“海麻雀”的改进型,可对付技术先进的高速、低雷达截面的机动型反舰导弹。概念设计于1988年由胡福斯和雷神公司提出,称之为与海麻雀发射系统兼容的新型导弹系统。 它将可以对付高速高机动的反舰导弹。最初,曾经对这种导弹有一种非官方的编号RIM-7PTC(尾翼控制型RIM-7P)或者RIM-7T,但是它真正的官方编号是RIM-162,从这个编号也能看出,这是一种全新的导弹系统。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RIM-7P VL与RIM-162 ESSM对比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参与“改进型海麻雀”系统研制的国家及企业

改进型海麻雀导弹是国际合作项目,由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西班牙等12个国家研制生产。截至2020年10月底,主要用户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日本等15个国家,已装备美日共13型舰艇,DDG-79奥斯卡·奥斯汀号以后的伯克级基线6.3以上的都已装备。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上AIM-7P北约海麻雀,下RIM-162D ESSM,可以看出两者外形区别很大,RIM-162 ESSM完全就是一种“新”导弹

改进型海麻雀导弹经历Block1和Block2两个发展阶段,Block1导弹长3.66m,前弹径203mm,后弹径254mm,发射质量297kg;动力装置为1台Mk134固体火箭发动机,最大速度为马赫数3.6,最大机动过载50g;杀伤区远界50km,近界3.5km,高界15km,低界5m;高爆破片杀伤战斗部质量为39kg,配近炸/触发引信;制导方式为惯导+S或X波段指令修正+X波段半主动雷达寻的。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北约海麻雀到RIM-162 ESSM BlockII的演进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刚发射的RIM-162D ESSM

Block1型导弹(代号RIM-162)于2002年7月装备部队,目前主要有4个主要版本。RIM-162A,装备宙斯盾舰艇,由Mk41垂直发射系统发射,每个发射单元使用Mk25贮运箱可装填4枚导弹。导弹具有S波段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RIM-162B,装备非宙斯盾舰艇,采用Mk41垂直发射系统发射,由舰载X波段照射雷达进行上链传输,无下行链路。RIM-162C,基于RIM-162B,装备具有Mk48垂直发射系统的舰艇,同样仅具有X波段上行链路。RIM-162D,也基于RIM-162B,使用Mk29箱式倾斜发射装置,亦采用X波段上行链路。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水兵正在给MK-29发射器装填RIM-162D ESSM导弹,此型号去掉了TVC推力矢量控制装置,无法从垂直发射系统发射。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一枚正从挪威南森级宙斯盾护卫舰上的MK-41垂发系统发射的RIM-162A ESSM导弹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一枚RIM-162D ESSM导弹正从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卡尔 文森号(CVN-70)的老式北约海麻雀的MK-29发射器上发射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一枚RIM-162B正从日本日向级直升机母舰上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发射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丹麦尼尔斯·尤尔级导弹护卫舰装备的Mk48 Mod3型垂发系统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韩国的广开土大王级驱逐舰安装的Mk48 Mod 2型垂发系统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日本的“村雨”级驱逐舰,在两个烟囱中间安装Mk48 Mod 0型垂发

Block2导弹改进型海麻雀Block2型导弹是Block1的升级版本,又称先进海麻雀。Block2将是美军舰艇中程防空和自卫反导的关键武器,其部署运用将进一步提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单舰防御与打击能力。在增强防御方案中,标准-3导弹10枚、标准-6导弹19枚、标准-2导弹14枚、改进型海麻雀导弹96枚,防空导弹共计139枚。与当前装载方案相比,导弹数量增加41枚,显著提高连续作战能力。据报道,2019财年美军正式列支了采购某批45枚试生产型RIM-162 ESSM BlockII型导弹的预算,预计2020年正式列装美国海军并形成初始作战能力。

Block2导弹改进型海麻雀一是改进末制导方式,导弹采用了经适应性改进的标准-6导弹的X波段主动/半主动雷达双模导引头,作战使用更加灵活。二是完善制导通信链路,在原有制导通信链路基础上引入了新的X波段联合通用武器数据链(JUWL)后,导弹兼具S、X两种波段的双向数据链,能够更好地兼容美国和北约国家的海空作战平台,融入协同交战能力系统(CEC)和一体化火力控制-防空体系(NIFC-CA)。三是扩大弹体内部容量,前段弹体的弹径从203mm增至254mm,与后段弹体一致,且弹长增至4.57m,可以容纳更大口径的天线和双模制导组件。四是改进动力装置,据称换装了更为先进的双脉冲发动机,导弹动力性能进一步提升,对中高空目标的最大射程超过50km,最大速度马赫数4以上。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2017年雷锡恩公布的RIM-162 ESSM BlockII实验型号试射画面

根据美海军计划,RIM-162 Block2导弹将在2020年左右大规模列装,形成初始作战能力。届时,美海军的中远程防空导弹将形成以“标准”-6 Block IA和RIM-162 Block2为核心的新的装备体系。由于这两种导弹都采用了主动雷达导引头和战术数据链,对末制导阶段舰艇照射的需求降至了最低,因此将极大提升美海军水面舰艇单舰、分布式舰队、航母编队的抗饱和攻击能力;通过战术数据链可使导弹与其他水面平台、预警机、F-35战机等组网,从这些平台接收目标信息,实现跨平台目标指示。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AN/-1“遥控猎雷系统”

海湾战争中因水雷威胁剧增,而高危热点地区也无法迅速派遣专业而战斗力低下的扫雷艇,因此美军决定建立随舰的反水雷力量。AN/-1“遥控猎雷系统”采用柴油机驱动,最大功率370马力,艇身长7米,航速16节以上,最大航程700千米,自持力20~40小时,可观察性低。该系统中包括GPS导航装置、系留式变深声纳、改进型AN/AQS-20声纳等。在执行水雷侦察任务时,该无人艇能够拖曳改进型AN/AQS-20变深声纳,在任意海域内探测、识别、定位锚雷和沉底雷。AN/AQS-20变深声纳携带了左舷和右舷侧扫声纳、前视声纳和补盲声纳、测体搜索声纳,或用于识别水雷的光/电激光图像仪。拖曳声纳的缆绳长约20000英尺(约合6100米)。该无人艇能够在任意海况下全天候执行任务。但由于定位问题,大部分无人艇都装在濒海战斗舰上,因此只有DDG-91至96上有装备。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平克尼号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詹姆斯·威廉斯号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班布里奇号

帝国急先锋:美国驱逐舰发展史(20):驱逐舰之王—伯克级(中)

钟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