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阳壹号IMAX博悦汇影城观影电影《只此青绿》,笔者感受到IMAX震撼心灵的音频系统、IMAX影片令人惊叹的画面、IMAX影院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今天,一起来聊一聊全程没有一句台词的国庆档舞蹈电影《只此青绿》。

2022年除夕夜登陆春晚舞台的舞剧选段《只此青绿》火遍大江南北。而今,改编自该舞剧的同名电影携原班人马在大荧幕上回归,影片通过一位现代文物研究员的视角,跨越近千年的时空,带领观众深入探索。宋代少年画家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艰辛历程,以及无数劳动者共同铸就这幅传世之作的匠心精神,自此,国风美学实现了从静谧画卷到灵动舞台再到光影世界的美妙跨越。

电影《只此青绿》收获了不少好评:深深被中式美学所折服!超大幕的美感暴击,从此俗物不入眼!一幅画、一支笔,穿越古今,带我们去见史书等等的评价是不绝于耳,从这些评论当中可以发现,有个关键词,那就是国风美学。

国风美学之静谧画卷

《只此青绿》的国风美学实际上是根植于《千里江山图》这幅名作的,还有它同名的舞剧。首先说一说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千里江山图》,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魅力能让国人如此喜欢它?王希孟就属于天才一般的出现,他是把唐朝人展现富贵的绘画技法和宋朝人展现清雅的绘画技法结合起来,让人感觉到富贵清雅融于一体。这幅画长有10米多,画作有它自己的节奏:分6个段落,6组山川为重中之重,山跟山之间有村庄有桥梁,有水做连接。所以你看这幅画的时候,就有一种看小说看电影的感觉。

如果用放大镜去细看,比如山从近到远的层次、云气,远山淡淡的一抹痕。画作的水面,全是用网格状去刻画的波纹,水再往上慢慢走的时候,就跟天融在了一起。所以,整幅画作讲究的是可观可居可游。如果能够用舞者的肢体去表达出这种层层的群山,那会是非常浪漫。

再加上蔡襄的书法:“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

王希孟18岁,在徽宗建立的“画学”里学画画,后来又进入禁中文书库工作,把画进献给皇帝好几次了,都画得不咋样。但是徽宗知道“孺子可教”,秉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亲自给他开小灶一对一教学。不过半年时间,希孟就画了《千里江山图》进献给教学能手宋徽宗。

国风美学之舞剧

国风美学的第二个来源,那就是同名舞剧,舞剧版本的《只此青绿》,于2021年在国家大剧院首演,走过了70多个国家,上映了600多场,在海外有不少的忠实粉丝。

“不断转动的舞台,就像时间,千年前希孟带着每个匠人的期待创作了《千里江山图》,今天《千里江山图》又把他们带到了我们面前。”

《只此青绿》的舞台,做了同心圆的巧妙设计,还原了中国传统画卷的“展卷”过程。画中,天地无边,山水无界,一切在行云流水间,悄然转化。

舞剧怎么这么吸引人呢?《只此青绿》整个舞蹈,是写意性的表达。因为很多舞剧,是带有故事情节的,而这个舞剧的故事情节是很弱的,讲述的是一个画家的一种追寻,所以它是把一个一个中国的绝美场景串联在一起,更多的是利用光影和人的肢体效果来模拟一幅画。当《只此青绿》的舞蹈造型和《千里江山图》整幅画放在一起的时候,人们会发现,舞蹈者刻画的每个动作都是千里江山图中的风景,没有一个地方是一样的,但是却会觉得他们整个是神似的。

国风美学之电影

在笔者看来,电影当中是如何具体体现了这份美感的呢?电影手法如何去服务我们的舞蹈的呢?

电影《只此青绿》,讲述了《千里江山图》即将展出,一位故宫研究员(展卷人)穿越时空,来到千年前希孟即将完稿之时,观众也跟随展卷人的步伐,循着“展卷、初见、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的篇章纲目,进入希孟的绘画世界……其实,很多观众第一眼就可以对电影中绝美的画面所震撼到。电影里面的人,会让你觉得是从唐诗宋词中走出来的。因为说到美,东亚人的审美跟西方人的审美最大的不同就是东亚人是含蓄的,在含蓄之外还要有空灵。要情景交融,要虚实相生。人跟天地万物是能够对话的。电影中希孟’听雨’这一段,演员真实地在水中起舞,人躺在水中神游物外。而且这一段,恰恰是因为情景特别空,所以观众反而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要说缺点,电影版恰恰不满意的地方,也是在于写意这个点的运用。电影场景当中有点打架,除了入画,所有的起舞都远不如剧场。有的东西还真的只能够进剧场看舞剧。衣服湿了真的很难跳出那种飘逸感。电影版就有点把舞蹈当成功夫片来拍了,大量使用特效和特写镜头。这是不适合的,很多武侠片会这样来拍。但是要知道,那是因为功夫片动作是假的。但是舞蹈不一样,演员是真功夫,而且观众想看的也是人跳出更好的舞蹈。观众第一反应就是觉得整部电影含舞量不高,包括唱丝那一段,在舞台当中,没有实景,这些姑娘一个一个以此为对方的背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他们共同在舞台上面就组成了一个整个纺织的一个全流程。但是现在呢,把它放到了电影当中,进入实景,有人在屋里,有人在屋外,有人在水边,尤其是在屋里的这一部分,有人在纺织,有人在养蚕,你会觉得这是很生活化的场景,突然之间就出现了一群不干活儿的,拿着竹匾跳舞。他就会很割裂,有点像印度的歌舞片了。原本的血性不就没了。

电影中有一句台词特别出圈,那就是“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笔方能汇山河。”其实对于王希孟这个人来说,历史上记载得非常少,他应该是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就入画院了,他更多的是描摹古人,再调动起自己的记忆,所以整个心中的丘壑,就不仅仅是眼中的山水,还包括前辈的经验,包括自己全部的文化积累,是把这些东西调动起来,汇聚成最后的艺术作品。在电影当中看到了无限的美景,那是天地。但同时很多人都会记住,除了展卷人、希孟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寻石人、磨石人、制笔人,一个成功的事业背后也是有无数的力量共同来支撑的,这就是我们中国文化中的见天地、见众生,天地和众生共同成就一项惊天伟业,这才是我们更多中国人的精神。由此“只此青绿”便不仅于青绿了。

电影《只此青绿》通过舞剧的形式讲述了宋朝画家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故事,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魅力,同时也通过舞蹈表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背景。

总的来说,舞蹈电影在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的舞蹈艺术作品得以通过电影这一媒介保存下来,并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欣赏。这不仅有助于舞蹈艺术的传播和普及,也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

舞蹈电影文化遗产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也为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承提供了支持。

这从贵阳壹号IMAX博悦汇影城90后、00后观影人居多的现象可见一斑。电影《只此青绿》对当今年轻人来说,激发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对传承文化责任进一步得到加强。(清音漫谷)

转自:贵州科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