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普列文镇在1877年年底投降,战争发生了转折:在五个月的围城战中被挡住的几十万俄军终于投入了战场,俄军在兵力兵器等方面都取得了对土军2:1以上的优势。沙皇亲自决策,令俄军立即冒严寒向巴尔干山以南发起攻击。俄多瑙河集团军沿着150公里宽的正面多路突击:费奥多尔·费奥多罗维奇·拉杰茨基将军指挥的俄中路部队于1878年1月8-9日在舍诺沃战役中,包围并俘虏了魏塞尔·帕夏军队3万人。然后攻进阿德里安堡,兵锋直接威胁伊斯坦布尔;古尔科将军的西路部队由保加利亚居民和游击队员积极协助,在严冬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越过了巴尔干山脉,在索非亚方向击溃了土军4.2万人,并于1878年1月4日占领索非亚。古尔科将军塞尔维亚则于12月13日又一次向奥斯曼帝国宣战,并且占领了尼什。黑山人在黑塞哥维那攻城略地。斯拉夫人的军队在巴尔干各地都取得了胜利。希腊人也威胁说要发动战争,还支持奥斯曼帝国境内希腊人居住的省份(包括克里特岛在内)发动叛乱。而就在俄土两国在多瑙河前线打的不可开交之时,高加索战场上也已经硝烟弥漫。俄国高加索集团军原来预计当面敌军是自己的两倍,预计进行防守作战,但后来发现土军比自己人还少,于是就发动了进攻作战。俄军于4-5月间占领了巴亚济特和阿尔达罕两要塞,并封锁了卡尔斯要塞。但是,该集团军遭到艾罕默德·穆赫塔尔·帕夏军队有生力量的反击,三个进攻的支队被土军各个击破了两支,于6月退至边境,转入防御。艾罕默德·穆赫塔尔·帕夏10月间,俄将米哈伊尔·塔里埃洛维奇·洛里斯·梅利科夫在高加索阿夫利亚尔-阿拉贾战役中击溃土军。11月17日夜,俄军强攻占领了卡尔斯要塞,并向埃尔祖鲁姆发起攻击。在高加索,俄军封锁了埃尔祖鲁姆,并占领了巴统,据有了亚美尼亚东部的大部分地区。米哈伊尔·塔里埃洛维奇·洛里斯·梅利科夫而俄军的尼古拉大公(Grand Duke Nicholas)则率领俄军从阿德里安堡出发,直奔伊斯坦布尔而去!此时,已经没有像样的奥斯曼军队能够阻挡这支俄军了。这在伊斯坦布尔引发了恐慌,也让伦敦方面忧心不已。可以说,俄军的胜利引起了大不列颠和奥匈帝国统治集团的恐慌,于是就像以前一样,欧洲列强终于要对俄国人进行“必要的干涉”了……
外交攻势
在俄军节节胜利之后,土耳其人试图援引1871年条约的条款,要求欧洲列强出面干预。由于英国拒绝援助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政府对英国尤为怨恨。奥斯曼宫廷掌控的一家报纸在漫画里将英国人画成了“一群懦夫”。与之前一样,英国内阁里仍然分成了主和派和主战派,而第一代比肯斯菲尔德伯爵本杰明·迪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 1st Earl of Beaconsfield)则决心不惜一切代价阻止俄国人占领伊斯坦布尔!第一代比肯斯菲尔德伯爵本杰明·迪斯雷利另一方面奥斯曼苏丹仍然请求英国大使在必要时给他庇护。阿卜杜勒·哈米德亲自给维多利亚女王发电报,请求她出面调停。苏丹的请求被转达给了沙皇,但沙皇在回复时避而不答,反而把苏丹停战的请求转交给了前线的将领。阿卜杜勒·哈米德在前线的尼古拉大公表示,除非土耳其人先接受他的条件,否则免谈停火一事。而他开出的条件,无异于让奥斯曼帝国任由其摆布。与此同时,他又继续进军,一直前进到马尔马拉海边的圣斯特凡诺村(SanStefano)。为了挡住俄国人,比肯斯菲尔德伯爵终于不顾内阁大臣的反对,命令英国皇家海军舰队中的五艘战舰开赴马尔马拉海。这些战舰打着保护英国人生命财产安全的旗号,停靠在了王子群岛(Princes Islands)的背风处,摆出一副不惜决裂的态势,其位置已经在俄国人的射程之内。比肯斯菲尔德伯爵这迫使俄国放弃了向伊斯坦布尔进军的计划,俄国人和土耳其人终于在1月31日达成了停火协议。但在比肯斯菲尔德伯爵看来,这个停火协议简直是一出“滑稽戏”,因为尼古拉大公选择继续进军,到了距离伊斯坦布尔很近的地方。伦敦股票交易所几乎为此陷入恐慌,而这样一来,比肯斯菲尔德伯爵在议会获得支持就容易得多了。议会批准了600万英镑的预算,让女王的军队进入战备状态,同时海军也进行了部署,以便做好在必要时于加里波利进行登陆作战的准备。比肯斯菲尔德伯爵而英国公众普遍感到十分兴奋,充满爱国热情的人群涌入了议会广场,向首相欢呼。俄国人造成了新的威胁,英国则做出了应对,善变的英国公众此时又开始同情土耳其人一方,仿佛又回到了克里米亚战争的时候。在伦敦的音乐厅里,这样一首歌曲诠释了新的帝国精神:我们不想打仗哟:可老天哟,如果我们非得打,我们有人,我们有船,我们还有钱呢哟。英国人咄咄逼人的民族主义热情收获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在英国人的威胁下,俄国人没有进入伊斯坦布尔。沙皇发电报给苏丹,保证自己没有占领伊斯坦布尔的意愿。长久以来,俄国一直以“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统治者的合法继承人”自居,梦想在“君士坦丁堡”逼迫土耳其人和谈。结果,俄国人还是未能实现他们的心愿。为此,他们十分怨恨英国,尤其怨恨狡猾的英国大使亨利·莱亚德爵士(Sir Henry Layard),甚至把他称作“大骗子”先生(Mr. Lie-Hard)。亨利·莱亚德爵士1878年3月3日,俄土双方在圣斯特凡诺签署了《圣斯特法诺条约》。该条约是由俄国外长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和沙皇等人事先炮制的,对于土耳其来说完全是一个城下之盟,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和约的条款一开始没有披露给欧洲列强,因为俄罗斯打算肢解掉奥斯曼帝国在欧洲部分的领土。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根据俄罗斯的方案,巴尔干地区将出现两个由斯拉夫人主导的大国,它们都将获得完全独立的地位,无须向苏丹支付任何贡赋。一个是黑山,它的领土将扩大两倍,人口将增加一倍;另一个是塞尔维亚,它也将获得更多的领土,几乎扩大了一圈。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依然属于苏丹,但都将成立自治政府。罗马尼亚的独立地位也将获得确认。尽管罗马尼亚在战争中忠实地援助了俄罗斯,但是作为一个拉丁人的国家,罗马尼亚没有得到体面的回报:它失去了比萨拉比亚,还在与俄罗斯的领土交换中吃了亏。得到好处最多的是保加利亚,它几乎恢复了中世纪时保加利亚帝国的领土:保加利亚占据了多瑙河以南、从黑海到爱琴海之间的大片土地,还获得了色雷斯和马其顿。新兴的保加利亚名义上还要承认苏丹的宗主地位,但实际上已经是一个自治的国家。但保加利亚大公由俄罗斯选出,国家由俄国化的政府统治,整个国家实际上成了俄国在巴尔干心脏地带的一块飞地,还可以作为俄国日后向东进攻伊斯坦布尔的桥头堡。这样一来,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剩余领土就被分隔成了两个互不相连的部分,而且两座主要城市之间隔着保加利亚的领土。 并且条约还规定:将萨拉比亚西南部归还给俄国,将卡尔斯、巴统、阿尔达汉和巴亚齐特并入俄国版图;修改博斯普鲁斯海峡通行规则,允许俄罗斯等黑海沿岸国家的军舰通行等。在整个欧洲和巴尔干人看来,《圣斯特凡诺和约》丝毫没有顾及民族原则、历史诉求和宗教差异等因素,同时还践踏了各个非斯拉夫民族日益高涨的民族感情。所以条约的签订引起了英、奥等国的强烈不满,他们联合对俄施加压力,要求它吐出已经吞下肚的果实。正如比肯斯菲尔德伯爵所说的那样:“奥斯曼帝国苏丹成了俄国的臣属……在这种安排之下,原本被欧洲各国置于奥斯曼帝国政府管理下的土地和资源就完全落入了俄国手中。我们反对这种安排。”于是,比肯斯菲尔德伯爵决心诉诸武力,他动员了预备役部队,还命令一支印度军队经由苏伊士运河前往马耳他。在英国展示武力的同时,最早提出召开会议进行协商的奥匈帝国也为了保卫自己在巴尔干地区的领土利益而下达了动员令。比肯斯菲尔德伯爵此外,英国还对罗马尼亚人和希腊人表示支持,赞同他们也派出代表参加会议。英国政府对希腊人表示,英国将“竭尽所能,避免任何希腊人被并入斯拉夫国家”。巴尔干地区的穆斯林也希望维多利亚女王为他们伸张正义,因为维多利亚女王本人也拥有1亿穆斯林臣民。阿尔巴尼亚人组成了一个联盟,宣布将“誓死抵抗”任何入侵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