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高价彩礼”盛行的时代,还有父母坚决不要彩礼,这就像一股清流逆着潮流汹涌而来。
你要是仔细琢磨琢磨,就会发现这些父母的选择背后藏着深思熟虑的心态。
按老传统,女儿出嫁要彩礼,那是给面子、给里子的事儿,能给娘家挣回不少脸面;要是儿子去当上门女婿,拿到女方家的彩礼,也算是抚慰了父母那颗寒酸的心。
可如今,有些父母偏不走这条老路,和时代唱反调,到底图啥呢?
01
“视如己出”的心态:
把女婿、儿媳早早当成自家人。
最糟糕的事儿,就是有些父母从儿女结婚那天起,就把儿媳和女婿当外人,防着他们离婚,好像随时都准备撕破脸。
这种小家子气的姿态,看得人直摇头。
可你看看那对山东东营的恋人:男方乡下穷得叮当响,女方城里家庭富裕。
按一般人眼里,这感情就跟扶贫似的,根本不靠谱。
但女方父母却不这么想,岳母甚至直接买了车送到乡下给女婿开。
这态度你品品,这才是真把人当自己人看。
俗话说得好:“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既然儿女找了对象,那就把对方当成自己家的人。
把爱分成两半,一半给儿女,一半给儿媳女婿,别搞什么你我之分。
家是一个整体,钱在哪儿都是自家财,何必分得那么清?
真心把他们当自家人,才能过得舒坦。
02
“尊重晚辈”的心态:
顺应儿女的建议,放下传统陋习。
有些父母最厉害的地方就是会把自己固有的老规矩往儿女头上硬塞,尤其是那堆关于彩礼的讲究。
你说,年轻人刚结婚,想创业或买房,搞得本来就压力山大,这时候父母再一张口要高价彩礼,那就是雪上加霜,简直是把人往火坑里推。
有些家里真没钱,为了那笔彩礼愣是贷款、借钱到处凑,最后苦的还不是儿女?
聪明的父母应该是儿女婚姻的“助推器”而不是“绊脚石”。
儿女婚后怎么规划、需不需要买房、房贷怎么承担,这些问题,父母要理解并支持。
彩礼本来就是个锦上添花的东西,不是婚姻的必需品。
你非得在孩子负债累累的时候要高额彩礼,儿女看你的眼神都会变得陌生。
反倒是那些不要彩礼的父母,婚后还能给儿女支持一笔,帮他们度过难关,这种“雪中送炭”比什么锦上添花都更暖人心。
多跟儿女沟通,看他们需要什么,不要盲目坚持那些老掉牙的陋习。
顺应时代,放下陈规陋习,才能真正融洽一家人的关系。
父母的体谅和支持,才是给儿女最好的“嫁妆”。
03
“两头亲”的心态:
儿女结婚后,需要顾着双方的父母。
人活一辈子,谁都逃不过变老这档子事儿,最后都得靠儿女照顾才能安度晚年。
可儿女婚后该怎么做到两头亲?照顾好自己的父母,也得顾着对方的父母,这才是平等之道,才能让老人的余生过得安宁舒心。
你瞧,江浙叫“两头管”,苏州称“并家”,福建叫“半招娶”,岳阳有“两头住”,广西更干脆直接称为“两头扯”——听着挺粗俗,但意思不含糊,就是强调个平等和格局。
具体咋做呢?就是结婚时别把嫁娶搞得跟买卖似的。
男方别为了面子砸一堆彩礼,女方也别为了嫁人跟原生家庭彻底切割。
嘴上说男女平等,做起来别总偏着自家那头。
年轻夫妻要扛起两家老人的责任,不偏不倚,才是正道。
可现实是,一些爷爷奶奶看不得孙子跟女方姓,觉得掉了大牙;要是儿子结婚后长期住在女方家,那更是面子挂不住。
更别提那些希望儿媳帮忙养老,却不愿意让儿媳带着娘家父母一起住的父母。
这年头,“两头婚”早有历史渊源,很多地方都开始推广,但要真做到不容易,特别是扯上面子和利益,大家伙儿都是各打各的小算盘。
04
村上春树有句话说得透彻:“当我们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放弃’时,我们将拥有’成长’这笔巨大的财富。”
父母放弃彩礼,不是吃亏,而是给子女减轻了负担,也顺带改善了家庭关系。
哪个时代不是这样,施比受聪明。
作者:AGINightingale;
关注我,让文字的音律谱写出生命的乐章;
“夜莺在月光下跳跃,羽毛闪烁着银色的光芒。它的歌声像一阵美妙的音乐,深深地打动了我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