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毛绒玩具”的风

吹到文旅圈

从萌态可掬的毛绒麻辣烫玩偶、复刻肉夹馍形象的“绒馍馍”玩偶,到吴王夫差毛绒剑玩偶……一段时间以来,文创玩偶火爆出圈。在社交平台上,“万物皆可毛绒”成热门话题。


一个看似普通的毛绒玩具,却让许多年轻人为之一掷千金,甚至不惜加价购买。如今,在玩具界“顶流”JELLYCAT的带动下,国内文创也掀起了一阵“过家家”毛绒玩具风潮,成为了传播地域文化及文博特色的全新方式。

绒化博物馆

馆藏文物化身掌中萌宠

早在7月份,甘肃博物馆就顺应当地麻辣烫今年爆火的潮流,推出了甘肃麻辣烫玩偶文创。

年糕、蟹棒、西蓝花都有了小表情,而且在售卖方式上,连沉浸式过家家的玩法也学到了。

紧随其后,国内多地也纷纷涌现出如西安肉夹馍、广州凉茶、北京稻香村等特色IP毛绒玩偶,迅速占领了社交平台的旅游纪念品热门榜单。

打动人心不仅靠可爱的外表,大家是否乐意掏这几十块、甚至排大队,从店员开口卖玩偶那一刻就定了。

在西安买肉夹馍玩偶,仿佛走进同福客栈被佟湘玉亲自接待:“咱有肉夹馍、菜夹馍,你看你吃个撒?”

在绍兴中药材玩偶铺子,店员开药、盖章以后,煞有介事地拿着小铁秤仔细称量:“当归29g,党参30g……”

最后不仅用黄色的纸包起来,还用麻绳绑起来递给消费者,祝他们早日康复。

本土特色美食加沉浸式互动,让这波国产玩偶在前不久十一旅游热期间达到了一个小高峰。

社交媒体平台上,各地“美食”打包视频争奇斗艳。店员与游客共同置于一场cosplay里,进入设定好的虚拟情境,把玩具当作原型实物,一起演一出戏,就像小时候的“过家家”。

这种新消费场景的建构,不仅满足了“成年人也想过家家”的心理,更能让游客从游览状态的旁观者、欣赏者变成参与者,用沉浸式的消费场景去链接游客与产品,从而进一步打破了文博文创业给大众留下的“老干部”形象,让城市美食文化的讲述有了新可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过家家”的售卖方式?这种方式又是怎么火起来的?文创“过家家”又能火多久?


“过家家式”情景消费出圈

戒不掉的情绪价值

把毛绒玩具卖给成年人,已然成为一门好生意。

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大人玩具就是Jellycat,而它也可以说是如今“文创过家家”IP的鼻祖。

风景文创 | 文创开始“毛绒化”,年轻人为情绪价值疯狂买单

将美食与毛绒玩具结合,并不是Jellycat的独创;但利用自家生产的毛绒玩具完成“表演”的,它确实是独一家。

今年,随着“Jellycat ”限时体验店落地上海创了国内“无实物表演”的先河,这种新奇的玩法瞬间引爆了社交媒体,上海这座城市本身所具有的“网红”属性,更加快了这一奇观的出圈速度。

当一项以体验为卖点的消费活动走向大众之后,它对人们的吸引力也开始急速下降——因为体验太容易被复制,而体验感容易被稀释。

今年国庆前后,各地文创品牌接连出手,推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产品”,并且或多或少借鉴了Jellycat的营销方式。

当“情绪价值”的生意与我们引以为傲的街头小吃文化完成了结合,也就回归了国产品牌的舒适区。

从如今社交平台上各种vlog来看,文创产品门店的每一位店员都接受过专业训练,如同饭店烧菜的大师傅一般,选菜、配菜、切菜、打包……在这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中,顾客获得了一种熟悉的沉浸感。

美食土特产打开了“万物皆可毛绒玩偶”的路子,也让很多博物馆文创今年玩偶制品井喷,馆均一个网红单品。

这波从轻奢外来货转移到国产平替上的泼天富贵,不知道接下来还有多少文旅局和商家在摩拳擦掌。


文创+毛绒玩具

如何拿捏年轻人?

文创“过家家”体现出文创产业对热点以及当下年轻人情绪需求的精准捕捉,是一次文创营销的升级。

那么追本逐源,“文创+毛绒”何以在线上线下掀起追捧热潮?

一是消费场景的主题化。2023年9月,Jellycat在纽约开了一家名叫“Jellycat Diner”的快餐体验店。店员会模拟服务生制作、包装,让消费者沉浸式体验真实购买“食物”的过程。

透过海外用户的线上分享,国内网友发出“不敢想象如果我在这里工作该有多快乐”的感叹,带动了快餐系列玩偶在国内的销量。此后,Jellycat在中国的部分商场也推出了类似的餐车体验。

甘肃省博物馆麻辣烫文创产品的消费场景与之类似,从海外“餐厅”到国内“餐车”,将“场景+玩具+零售体验”三种主题要素巧妙结合,进一步增加了用户粘性。

二是混合消费。即将不同消费形式混合在同一个消费场合中,让消费者停留更长时间,提高他们消费的可能性。

博物馆作为消费的第一发生地,游览者的停留时间相较于其他消费场景更长。城市历史的体验者对城市文化有了自己的理解,在该场景的触动下,更容易变成城市内的消费者。

三是文化内容的商品化。带有博物馆或城市标志的各类文创产品,凝聚着旅客对一座城市的认知、对当地文化的体验,包括与城市相关联的这段美好记忆。沉浸式的体验更让消费者感到物超所值。

这些毛绒文创产品的特别之处,不仅在于能够以可爱的拟人态戳中消费者,又带有城市文化特色,是城市符号的载体,具有可延展的文化意义。

绪价值是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建立深厚情感连接的关键。互动式的创意玩法、新颖地改造文物原型,这些看似简单的互动,实际上是在为消费者创造独特的情绪价值。

在这些互动中,消费者不仅感受到了乐趣和惊喜,更在无形中与品牌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连接。


毛绒文创爆红的启示

探索未来景区文创的发力点

由近期爆火的毛绒文创,不难看出,在文创产品本就火热的市场环境下,表演性的互动式购买体验更能激发消费者对文创产品的购买热情。

博物馆文创的外观、功能、美感都能复制和替代,但互动式的购买体验、与玩具的情感连接可以为年轻人提供更多“情绪价值”。

从前些年玉渊潭公园首创爆红的“文创雪糕”打卡、让故宫博物院看到了文创雪糕的潜力和价值,各家博物馆“如法炮制”。

到如今的“过家家”毛绒文创,以及创新的营销方式,再次打破文创留下的传统印象:国风少不了,冰箱贴、扇子、徽章是三宝。

这次文创“过家家”风潮里,出现不少抓住新风口的新文创品牌。这股风潮与前些年文创雪糕疯狂涌现,结果热度减退的风潮相似。

当热度褪去,只有差异化发掘城市特色,才是文创乃至文旅最核心的竞争力。

任何打卡式与体验式的“网红营销”都是有时效性的,体验过的游客很难再次卖单。跟风很容易,如何快速且持续捕捉年轻群体的情绪,以及大众潮流的风向,是文创产业需要持续思考的核心问题。

走进博物馆购买纪念品商店的顾客不仅仅是一个消费者,更是城市文化的体验者。结合了城市文化的纪念品在传播意象时加入体验式的服务现场,增强受众的在场互动,从而有利于提高城市文化的传播效果。


结语

可爱的毛绒文创是对话年轻人的密码,让毛绒文创走进生活,让更多的年轻人开始、并愿意深入了解文物,从而走进景区/博物馆。

希望未来看到更多别具特色的文创产品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带动更多的人们去了解和关注文旅文博景区历史,并传播特色景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