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事物的发展都会有一个过程,有些看着是刹那发生的事,也是因为前面的积累到了临界点,所以我们学习要明理,更要明白自己、他人,都会有一个过程。就像一位老师、长者、引路人,要有足够的信心与淡定去看待路途中的自己或他人,如果在过程中的某个点去论是非对错,这……,这不是修行。

无论知道多少、能背下多少、能说出多少,都与修行本身没有任何关系。记住,什么事情都拉大空间的维度,拉长时间的维度,再去看这件事情,或许你心中的结论就会更为接近本来。

《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

北海若曰: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这段话很多人都解偏了,其根源在于太多人心里有高低是非对错之分。平时对于看什么,学什么,讲什么,都是站在这个是非对错高低的角度去看的,这个出发点就错了,自然也体会不到话的本意。我们平时聊天也是一样的,如果有了这种心理,很容易擦枪走火,徒增烦恼,而无益也。是以,修行总教人以忍辱,不见他人非。庄子说的不语,不可语,是一种慈悲。
图片
我们来看看庄子是怎么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人们常用井底之蛙,来形容见识浅,孤陋寡闻,但庄子说,对井底之蛙不可以跟它说大海,是因为局限它活动的范围。那潜在的含意是什么?我们只要爬出井外,我们只要把它拉出井外,那么青蛙就和我们一样,可以看见大海。帮助青蛙爬出井外,拉出井外,才是庄子希望发生的事,而不是用这个井底之蛙来嫌弃,来定义对方。
“虚”,它的本义,是大土丘,引伸为范围的意思。原始氏族社会居民的房屋多建在大土山的坡地或平台上,占有一定的范围,因而“虚”字可以表示区域。
图片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有一种虫是按季节生死的,夏虫就是只活到了夏季的虫子,也就是没有见过冬天,没有见过冰是什么样的虫子。之所以不可以与夏虫而谈论冰,是因为被生命长度的时间所限制了。如果我们活在三季里,我们也是夏虫;如果夏虫能活过四季,那也不是夏虫。这也告诉我们,夏虫只是受了生命的局限,启发我们要活过四季,增强对自身生命的认知与了解。不要被有限的认知,框边了我们的心,我们这颗神奇的心,只要你想,不但可以活过四季,更可以活过百年,甚至……
‘笃’,在这里是固的意思,引申为限制。被生存的时令所限制。就像我们也被所生活的维度所限制一样的,所以要学习,要修行,要解如来真实义。蚂蚁是二维动物;人类是三维动物;修行人可以突破三维限制,而达到四维,五维……甚至十维,十一维,更高维,在不同的维度,看待事物的适用法则完全不同。

图片

这比如说,在一张平面的白纸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最短的是直线。如果是一个圆球体的两点呢?那这个判断准则就得变了。在事实上,它的真相是从一个点到达另外一个点,就已经是一条曲线了。这就是维度不同,法则不同。
时间不同,空间不同,法则不同,所以,我们不要去轻易的定义。《金刚经》讲述的模式就是:我说佛法,是名佛法,即非佛法,亦非非佛法。为什么?因为,法无定法。因时,因地,因事,因对象……的不同,而制宜。

(友情提示:不要对任何的法门有高下之想。任何一个法门都可能给他人带来帮助,也可能毫无受益。)

按照佛经、道经,都有说明天上的时间与我们地上的时间观念是不一样的。这个从航天员,来到地球的适应期也可以想象到。修行人的静坐也会有这方面的体会。注意,人的维度决定了你的知见。社会上有人讲你的高度决定了你的格局。所以,不要轻易地执着于自己的所知所见,而去否定你所未知的领域,还包括你认为你熟悉的人。
图片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士,是古时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士族、士大夫。 旧时也指读书人:士子、士民、学士。 曲士,百度上解释为乡曲之士,比喻孤陋寡闻的人。这个还不够直接,不够完整地释义曲士这个词,同样,井底之蛙也好,三季之夏虫也好,乡曲之士也好,讲的都是同一个性质。那就是自身的所见,所知,所证很有限,还以自己的有限去曲解所见所闻之人、事、物,所以所见所闻所解之人事物,也有限,这就是曲士。
曲士等词含有一种不公正,不合理,不客观,不完整的意味,按佛法中讲,就是不圆融,有缺。对人事物的真相不了解,却执己之见为真相,心胸不能宽容,不能以有容的态度去与未知的见闻相处,所以,这一类人,不可以语道。为什么?道,很高大上吗?对我们乡曲之士,就不能讲,你很了不起?
不。
道,很平常。平常的你都会有点很容易看不起他、看不见他,就像你此刻,也可能会看不起我一样。就像你此刻,应该也看不起屎尿污秽之物一样。而道,平常得无处不在。
图片
比如《庄子·知北游》: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
庄子曰:“无所不在。”
东郭子曰:“期而后可。”
庄子曰:“在蝼蚁。”
曰:“何其下邪?”
曰:“在稊稗。”
曰:“何其愈下邪?”
曰:“在瓦甓。”
曰:“何其愈甚邪?”
曰:“在屎溺。”
东郭子不应。
图片
在道门里、佛门里,有一些法不公开讲,是怕乡曲之士,无包容之心,反而生起诽谤之意,恶口相向,争论不休……,不但错失了法,还造了业。此,则非圣意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非圣人有私意,为的是不让乡曲之士生起烦恼,口出诽谤,造下恶业。而且大道至简,真传一句话,若非历练纯熟,一定会轻法,谤法。所以,尊师重道,是有原因的。圣人的心,在下面这段内容中可见一二:

西汉·戴圣《礼记·礼运篇》: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是大同社会的样子。

愿国泰民安,时和岁稔!

愿真风丕阐,道化兴行!

愿广结善缘,同证大道!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