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阿比让位于埃布里耶潟湖沿岸,年平均气温约27℃,降雨量约2000mm,是科特迪瓦的最大城市和港口。

材料二  左图为“科特迪瓦及周边地区分布图”,右图为“阿比让城区分布图”。

图片图片

(1)在左图中画出阿比让7月的盛行风向,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2)分析阿比让气候湿热的成因。

(3)简述埃布里耶潟湖对阿比让港口建设的有利影响。

参考答案:

(1)

图片

7月,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东南信风带偏北 ,越过赤道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偏而形成 。

(2)纬度低,全年高温;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高温多雨;来自海洋的西南风受陆地抬升,多地形雨;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3)海域开阔,提供停泊空间;外侧有沙洲阻挡,可减轻风浪;有水道和海洋相连,便于船舶航行。

典型例题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亚速尔群岛由9个火山岛组成,各岛地势峙岖,森林茂密,湖多清澈,是冬季疗养、游览的胜地。当地的经济活动以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为主。维拉弗兰卡岛是亚速尔群岛东侧的小岛,一座海底火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形成一个圆形潟湖(被沙坝、珊瑚等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图示意亚速尔群岛地理位置及维拉弗兰卡岛潟湖景观。    

图片  图片  

(1)描述亚速尔群岛的地理位置特点。

(2)说明亚速尔群岛作为冬季疗养胜地的优势条件。

(3)说明维拉弗兰卡岛潟湖的地质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

(1)海陆位置:亚速尔群岛位于北大西洋中东部,非洲西北部(欧洲西南部);纬度位置:位于中纬度(北温带);交通位置:是欧洲、美洲、非洲间的重要海运中转站和国际航空中继站,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2)地中海气候,冬季气候温和湿润;为火山群岛,地热资源丰富,多温泉;岛屿湖多清澈,景色宜人;经济活动以农业生产为主,工业污染少,环境优美。    

(3)维拉弗兰卡岛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张裂边界,岩浆喷发、冷凝形成海底火山;地壳抬升,海底火山露出海面,海水涌入火山口;经生物(珊瑚)沉积、潮流沉积(波浪向岸运动,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等作用,形成珊瑚礁和沙坝,使之进一步与外海分隔,形成潟湖。

典型例题三: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亚速尔群岛(北纬36°55’~39°43′,西经25°01’~31°07’),位于欧洲大陆往西一千三百多千米的北大西洋深处,散落着圣米格尔岛、圣玛丽亚岛、科尔武岛、弗洛雷斯岛、法亚尔岛、皮库岛及特塞拉岛等九座风光旖旎的火山岛,黑色的火山熔岩犬牙交错。材料二维拉弗兰卡岛是亚速尔群岛东侧的小岛,一座海底火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形成直径约一百五十米的圆形潟湖。由于外形似指环,这座小岛又被称为“公主指环之岛”。

图片图片    

(1)描述亚速尔群岛的地理位置特点。

(2)指出亚速尔高压最强盛的月份并说明形成原因。

(3)分析维拉弗兰卡岛潟湖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

(1)亚速尔群岛位于北大西洋中东部,非洲西北部;位于中纬度(北温带)。是欧洲.美洲.非洲间的重要海运站和国际航空中继站.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2)7月。原因:亚速尔高压是由来自赤道地区北上向右偏转的高空气流和来自副极地地区高空南下的气流汇聚在副热带地区.并在重力作用下下沉而形成高压带;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北移,高压带也向北移动;加上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同纬度的陆地内部形成了低压中心,所以夏季副热带高压中心保留在亚速尔群岛附近。

(3)维拉弗兰卡岛位于欧亚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的海岭.由于板块的张裂,岩石圈下的岩浆上升.形成海底火山;海底火山露出水面;由火山喷发后.火山口下沉.海水涌入形成潟湖。

典型例题四: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威尼斯潟湖渔业资源丰富,每年春季,鱼群从外海向盐度较低的威尼斯潟湖洄游,夏季在潟湖产卵繁殖,入冬之前回到温暖的外海。15世纪起,原住民在潟湖沿岸修筑人造沙堤,将天然水湾改造成“捕鱼谷”,并接纳地表溪流来水。春季人工引导鱼类进入捕鱼谷的水域,秋季部分鱼类回到外海,部分被收获。人造沙堤的修筑加快了当地鱼类的洄游。随着渔业生产的进步,20世纪捕鱼谷开始拥有水泵、闸门,并增设越冬养殖池,收获时引导小鱼游入养殖池越冬。下图示意“捕鱼谷”的结构变化。    

图片

(1)与威尼斯潟湖相比,说明“捕鱼谷”发展渔业的优势水域条件。

(2)判断“捕鱼谷”需要雇佣劳动力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3)与15世纪相比,说明20世纪“捕鱼谷”发展渔业的优势。

(4)“捕鱼谷”促进了鱼类洄游,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5)简述当地渔民将小鱼留在养殖池越冬的好处。

参考答案:

(1)与威尼斯潟湖相比,其风浪较小,静水环境好;受溪流注入的影响,水域盐度较低,营养物质丰富;水域面积相对较小,便于建沙堤捕捞。

(2)秋季。理由:收获季节,劳动强度大,需要劳动力多;秋季需兼顾渔业收获和引导小鱼入养殖池,工作环节多,需要劳动力多。

(3)捕鱼基础设施更为完善,劳动强度降低;养殖技术进步,渔业发展速度加快;鱼类聚集更为集中,捕鱼难度降低。

(4)接纳地表溪流来水,营养物质增多;沙堤减缓了捕鱼谷与外海的水体交换,盐度降低,有利于鱼类洄游产卵繁殖;洄游通道变窄,有利于人工引导洄游。

(5)增加渔获量,降低捕鱼成本;减少人工引导鱼类洄游,增加渔获量的稳定性。    

典型例题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潟湖是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巴西的帕图斯潟湖与大西洋仅隔着一条泥沙堆积形成的沙坝,湖水最大深度仅5米,辟有人工航道,湖泊南端有宽约1.6千米的水道连通大西洋。注入帕图斯潟湖的雅库伊河为巴西货运量最大的水系之一,该河流域农牧业发达,盛产谷物、烟草、葡萄、羊毛、木材等。图为帕图斯潟湖位置示意图。

图片

(1)分析帕图斯潟湖东侧狭长沙坝的形成过程。

(2)分别指出沙坝形成后对潟湖盐度、潟湖西岸地貌及潟湖面积的影响。

参考答案:

(1)河流给沿海地区带来丰富的泥沙,受海浪、潮流和巴西暖流的共同影响,泥沙不断沿平行于海岸的方向堆积,逐渐形成高出海平面、南北狭长的沙坝。

(2)潟湖盐度不断降低;潟湖西岸受海水侵蚀减弱,堆积地貌逐渐发育;潟湖面积不断缩小。

典型例题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西湖南、北、西三面环山,东接沿海平原,呈现独特的“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空间景观(图左)。西湖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多数学者认为西湖是末次冰期后由潟湖(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转变而成(图右)。由于西湖在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下的淤塞问题,我国历代对西湖的治理措施不断:筑海塘隔海潮、挖湖泥筑湖堤、堤上植树种柳、湖泥返田、疏浚河道,才造就了现今的美丽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塑造了中国城市的山水观念,也成为现代杭州发展的重要文化名片。    

图片图片

(1)结合图,说明末次冰期后,西湖形成的每个阶段中海平面与地表径流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

(2)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从晚潟湖阶段到现代西湖,湖水水质由咸变淡的原因。

(3)简述古代西湖整治措施对杭州城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4)说明西湖作为现代杭州的文化名片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答案:

(1)海湾阶段:海平面较高,海水涌入,维持西湖湖泊面积;晚潟湖阶段:沙坎将湖泊与外海隔离,地表径流汇入,降低湖泊盐度。    

(2)沙坎将湖泊与海洋隔离,海洋高盐度海水对湖泊影响小;地表径流以及降水逐渐稀释西湖,湖泊盐度降低,转为淡水湖。

(3)筑海塘隔海潮,降低风暴潮的影响;挖湖泥筑湖堤,湖泥返田,增大湖泊蓄水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增强蓄水能力,减少洪涝灾害;堤上植树种柳,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疏浚河道,提高河流泄洪能力,减少城市洪涝灾害。

(4)知名度高,吸引大量游客游玩,促进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当地就业机会;西湖历代遗留的文化古迹丰富,丰富城市文化内涵;风景优美,文化价值高,为居民提供休憩用地,丰富市民精神生活。

典型例题七:据研究,山东乳山市白沙口湾水深约2米,因第四纪冰期后期气候转暖,被黄海海水浸没而成,并在基岩海岸发育了古海蚀崖。距今约5万—1万年前,该海湾形成了东西延伸的白沙滩沙坝,潟湖也随之形成。在潟湖北部,白沙滩河每年输入大量泥沙,但其输沙量季节差异大。后来,为避免东来的沿岸泥沙淤积堵塞潮流通道,该地顺着潟湖出口修建了350米长的丁坝。下图为某时期白沙口湾海岸地貌简图。

图片

探究设问    

(1)推测第四纪冰期后期古海蚀崖的形成过程。

(2)判断白沙滩河输入潟湖泥沙量最大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3)简述白沙滩沙坝自东向西发育的必要条件。

(4)当时有学者认为修建丁坝会对潟湖面积产生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1)第四纪冰期后期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海水入侵到古海蚀崖附近,然后东南向的盛行海浪不断侵蚀基岩海岸,形成古海蚀崖。

(2)夏季。该区域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白沙滩河流量大,流速较快,从丘陵地区挟带大量泥沙输入潟湖。

(3)白沙滩河含沙量较大,河口大量沉积的泥沙为沙坝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东南向的盛行海浪受海岸阻挡,推动沿岸泥沙自东向西运动。

(4)面积变小。修建丁坝后,潮流通道延长,进出潮流量和潮流流速减小,有利于潟湖中泥沙的淤积;随着白沙滩河挟带泥沙的不断输入,河口三角洲将不断扩大,潟湖平原进一步发育扩大,潟湖面积不断缩小,并逐渐走向消亡。

典型例题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波兰位于欧洲中部,是当代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国家。格但斯克港是波兰最大的海港之一。2020年,在现有港口基础上,当地港务局计划再扩建一个新的外港。图1为格但斯克港区域图。图2为格但斯克港气候图,图3为格但斯克港多年平均风频示意图。

材料二:潟湖原来是海洋的一部分,后来逐渐与海洋隔开,形成了湖泊。    

图片图片图片

(1)简述图中潟湖形成的地质过程。

(2)简析气候对格但斯克港交通运输条件的主要影响。

(3)分析扩建新外港后对港口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

参考答案:

(1)河流搬运作用带来丰富的泥沙,海水运动搬运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形成沙坝,沙坝分割海水,在坝体内侧形成狭长湖泊。

(2)降水季节变化较小,河流流量稳定,有利于河海联运;全年月均气温高于0℃,港口为不冻港,可全年通航;以西南风为主,为离岸风,港口风浪较小,利于船舶停泊。

(3)港口辐射作用增强,腹地范围扩大港口吞吐能力增强,货物运输量增加;提高港口的运营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加强区域联系,优化产业布局;使腹地地区形成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益。

典型例题九: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研究,山东乳山市白沙口湾水深约2米,因第四纪冰期后期气候转暖,被黄海海水浸没而成,并在基岩海岸发育了古海蚀崖。距今约5~1万年前,该海湾形成了东西延伸的白沙滩沙坝,潟湖也随之形成。在潟湖北部,白沙滩河每年携带泥沙输入,但其输沙量季节差异大。1984年,为阻挡东来的沿岸泥沙淤积堵塞潮流通道,于是顺着潟湖出口修建了350米长的丁坝。下图为白沙口海岸地貌简图。

图片

(1)推测第四纪冰期后期古海蚀崖的形成过程。

(2)判断白沙滩河输入潟湖泥沙量最多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

(3)说明修建丁坝后对潟湖面积带来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1)第四纪冰期后期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到古海蚀崖附近,然后,东南向的盛行海浪不断侵蚀基岩海岸,海岸线后退而形成。

(2)夏季。该区域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白沙滩河流量大,流速较快,从丘陵地区携带大量泥沙输入潟湖。

(3)面积变小;修建丁坝后延长了潮流通道,降低了潮流通道的进出潮流量和流速,有利于潟湖的淤积,随着白沙滩河携带泥沙不断的输入,三角洲将不断扩大和淤高,潟湖平原进一步发育扩大,潟湖面积逐渐缩小,并逐渐走向消亡。    

典型例题十: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障壁岛,是一种狭长形的高出海水面的砂体,平行于海岸线分布。在地质历史中,障壁岛受海平面升降和海侵、海退直接影响。在美国本土的东部、南部海岸,障壁岛及泻湖占据了75%的海岸。普拉姆岛是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典型的经历末次冰期和冰后期演化形成的障壁岛,岛内向陆一侧为新英格兰地区最大的潟湖。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障壁海岸线分布及普拉姆岛位置。

图片

(1)美国本土的东部、南部海岸,障壁岛及鸿湖占据了75%的海岸,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2)说明普拉姆岛的形成过程。

(3)简述普拉姆岛向陆一侧潟湖水环境的主要特征。

(4)指出鼓丘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并分析图示地区鼓丘呈零星分布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入海河流多,流量大,挟带大量泥沙;海岸附近地势低平,泥沙易沉积;沿岸暖流势力强大,海水顶托作用强等。

(2)河流挟带大量泥沙在滨海地带沉积,形成海滩沙丘;当发生海侵时,这些海滩沙丘逐渐与大陆分离,在海侵后期,这些海滩沙丘与大陆之间形成潟湖;海退期间潟湖向海一侧逐渐露出海平面,形成普拉姆岛。    

(3)潟湖较封闭,与海水交换作用弱;河流泥沙汇入量大,淤积严重;潟湖内风浪小,湖面较平静;与海洋有狭窄的潮汐通道相通,湖水咸淡分异显著等。

(4)外力作用:冰川的搬运作用。主要原因:经过长期的风化和外力侵蚀,鼓丘逐渐退化;全球气候变暖,靠近海岸线部分的鼓丘被海水淹没等。

典型例题十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海潟湖地处海南省万宁市境内,小海潟湖现代水域面积约为46k㎡,是海南省境内最大的潟湖湾。小海潟湖呈腹大口小的葫芦状,海岸类型为典型的沙坝-潟湖海岸。该潟湖发育初期可能由一系列断续岛状沙堤环抱而成,有多条通道与外海连通,但目前仅有潟湖东北角一条单一通道与南海相通。小海潟湖属咸水湖,潟湖潮汐汉道区湖水平均盐度为8.6‰~31‰,自1973年口门北侧修建防沙堤之后,南沙嘴快速发展使口门不断束窄,目前口门的宽度仅30m,潟湖四周地势平坦,有多条河流入湖,经人工改道后原小海潟湖最大的补给径流--太阳河于1972年流入南海,干流不再入湖。20世纪80年代,小海潟湖沉积物的含氮量快速上升。下图示意小海潟湖地理位置。

图片

(1)分析小海潟湖东侧沙坝的成因。

(2)指出太阳河改道前小海潟湖湖水盐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并说出理由。

(3)简述太阳河改道后对小海潟湖水环境的影响。

(4)说明20世纪80年代小海潟湖沉积物中含氮量快速上升的原因。

参考答案:

(1)河流挟带泥沙入湖后,受海水的顶托作用和湖底沙堤阻挡泥沙﹐泥沙在沙堤附近堆积;涨潮时,海水挟带泥沙向海岸运动,落潮时海水流速减缓,泥沙在湖底沙堤附近沉积,经过长期的河流和潮汐作用,泥沙堆积体逐渐增大,最后形成沙坝。

(2)变化特征:自湖口由北向南逐渐降低。

理由:湖口位于小海潟湖的北部,是海水入湖的主要通道;南部河流入湖水量大,淡水对湖水的冲淡作用显著。

(3)湖底泥沙沉积物减少;湖水盐度升高;入湖海水增加,海洋藻类繁殖加快。

(4)流域内农业快速发展,农田含氮废水排放入湖;发展海水养殖业,投放大量饲料;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排放量增大。

典型例题十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里海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咸水湖,入湖河流有130条,其中伏尔加河径流量占里海总径流量的85%。受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里海海流流速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

材料二  卡拉博加兹湾,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溺湖(溺湖是指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被一条长约100千米、最窄不到1千米的沙石洲与里海主体分隔开,沙洲中部有一开口,通过很窄的水道与里海相连。卡拉博加兹湾含盐量达35%,是普通海水的10倍,比死海还要咸。

材料三  卡拉博加兹湾平均水深不过1米多,与里海水面存在4m的落差,里海湖水以每秒200~300立方米的流速进入卡拉博加兹湾,为减少里海水位下降,1980年苏联修建大堤把它和里海完全分开。1992年大堤被拆毁,里海湖水重新注入卡拉博加兹湾。    

图片

(1)说明里海西海岸海流方向的成因,推测其流速最大的季节和成因。

(2)说明卡拉博加兹湾形成潟湖的过程。

(3)卡拉博加兹湾一直是苏联食用盐的重要来源,修建大堤后竟导致其无盐可采。试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1)成因:伏尔加河大量河水从里海西北方向注入,从而导致海流在西海岸由北向南流。季节:冬季;冬季北风强劲,与西海岸海流方向一致,风助水势,海流速度增大。

(2)湖底泥沙在海水向岸运动时,平行沉积于湖岸;并且受海流的影响,形成南北狭长的砂石洲坝,坝体将湖水分割,内(东)侧便形成潟湖——卡拉博加兹湾。

(3)里海是咸水湖,湖水单向流入卡拉博加兹湾,经蒸发结晶形成丰富盐矿,成为苏联食用盐的重要来源;堤坝建成后,卡拉博加兹湾失去了里海湖水的补给,加之蒸发旺盛,湖泊急剧萎缩,盐矿越来越少,最终导致无盐可采。

典型例题十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斯里兰卡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被称为“东方海上十字路口”。南的汉托塔港是其重要港口距国际主航线仅100海里,是连接南亚、东南亚以及中东、东非地区的重要航运枢纽。汉班托塔港原先是一个潟湖,用作渔港(注:潟湖是一种因为海湾被沙洲所封闭而演变成的湖泊)。这里的自然环境良好,动物数目惊人。壮观的象群、觑大的蓝鲸、成群的海豚、行踪缥缈的锡兰豹、绚丽多彩的鸟令每天的旅辽都充满惊奇。2007年10月,在中国的救助下,斯里兰卡政府在汉班托塔开始建设大型港口,由中国企业建设和运营。港口建设采用潟湖内挖式施工方案,即港口施工中将潟湖堰口封闭,抽千湖水,在湖底作业施工,挖出土石方。建设后的汉班托塔港具有充足的大型专业化泊位及深水航道的优势,斯里兰卡政府希望该港口发展成为国际航运中心,把附近土地交由中方开发建设临港产业园。图a示意斯里兰卡岛地形、河流分布及汉班托塔港的位置,图b为汉班托塔港及附近地区的卫星照片。    

图片

(1)说明斯里兰卡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2)海岸潟湖是陆上河流与海水共同作用的产物,分析汉班托塔港区潟湖的形成过程。

(3)简述斯里兰卡东南部的气候特点,并针对此气候特点,分析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港口时遇到的困难。

(4)指出汉班托塔港建设的意义。

参考答案:

(1)纬度低,以热带气候为主;地势起伏大,自然带垂直分异;海陆兼备。(任答两点即可)

(2)斯里兰卡位于赤道附近,降水量大,河流短促,搬运能力较强,河流泥沙含量丰富,河流入海口处地形平坦,波浪向岸运动(海水顶托作用),泥沙在海岸堆积,并且受暖流的影响,形成高出海面的离岸沙坝,坝体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半封闭的湖泊。

(3)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遇到的困难:多暴雨,施工时间受影响;温度较高,施工难度大;地形地势崎岖, 多海雾,能见度较低;蚊虫较多,施工人员易受干扰;易受到海啸、飓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任答两点即可)

(4)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利于产业集聚,促进经济收入的提高;提高了该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有力推动该国经济发展;该港还增强斯里兰卡港口在南亚地区的竞争力,巩固斯里兰卡港口尤其是科伦坡港国际枢纽港的地位,促进斯里兰卡南部的经济崛起;该港对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重塑了斯里兰卡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任答三点即可)

典型例题十四: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意大利威尼斯地处地中海北部边缘的潟湖中(潟湖是被沙嘴、沙坝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是陆上河流与海水共同作用的产物)。潟湖又与海水相连通,水位受海水潮汐涨落影响大。为减少威尼斯的洪水威胁,早期意大利政府将很多汇入潟湖的河流改道外流。近年来,意大利斥巨资在威尼斯潟湖与外海之间设置三道水闸,采用摇动浮起闸门方案(需要时闸门可升起阻断洪水,不需要时落下沉入水底)。2021年2月末,受暖高压等因素影响,威尼斯的水位波动下降,以至于城中河道出现干涸,人们惊呼威尼斯水乡风光不再。下图为威尼斯区域图和水闸景观图。

图片  图片      

(1)分析该城市河道出现干涸现象的自然原因。

(2)分析河流改道对潟湖水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3)说明摇动浮起闸门方案相比传统高水闸的优点。

参考答案:

(1)该时期受暖高压控制,降水少,河水补给少;海水落潮低潮时,水位较低,潟湖湖水外泄,水位下降。

(2)有利影响:汇入的泥沙量减少,潟湖不易淤积。

不利影响:淡水汇入减少,湖水盐度升高,水生生物生境变化,部分生物消失(或生态破坏):净化速度变慢,污染加重。

(3)摇动浮起闸门非洪灾时在水下,不会破坏自然风景;有利于湖水与海水之间的交换,降低湖水水质恶化风险;对航运影响小,降低对社会、经济活动的不利影响。